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二年粮食产销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8年“大跃进”过程中,粮食生产大放“卫星”,致使这年粮食产量统计严重失实。1959年开始,由于播种面积减少、单产下降、自然灾害等原因,粮食产量连年下滑。1958年至1960年国家对粮食实行高征购,但粮食总产量下降,城镇人口增多,导致粮食供应极为紧张。为了克服困难,度过粮食危机,采取了抓紧粮食调运,压低城乡人民口粮标准,提倡“瓜菜代”,紧急进口粮食,精简城镇人口等措施,并调整了农村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到1962年粮食紧张的局势终于缓解。  相似文献   

2.
1958年,在全国“万马奔腾”的形势下,广东也迅速掀起“大跃进”高潮。由于“大跃进”和1959年冬到1960年的“反右倾”的错误,加上特大自然灾害,广东和全国一样,国民经济在1959年至1961年出现了严重的困难:一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二是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产量急剧下降,全省粮食非常困难,一些地区出现了水肿病和饿死人畜的非正常死亡现象;三是基建规模过大,投资效益差;四是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局面,充分暴露了“大跃进”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后果。1960年9月,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简称《十二条》),集中精力解决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失调及农业战线上的严重问题。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共产风”要进行全面算帐兑现的指示,中共广东省委于1960年10月,召开潮安、新会、中山等8个县的县委第一书记座谈会,总结“大跃进”以来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作出在9个县开展“以纠正共产风为中心”的整风整社的试点工作。11月,省委召开的区党委、地委第一书记(扩大)会议决定,在今年  相似文献   

3.
公共食堂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物,是当时所谓的“新生事物”。1958年8月,伴随着人民公社在全国各地的遍地开花,公共食堂在农村也如燎原之火迅猛发展起来。公共食堂的命运是与如火如茶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息息相关的。伴随着“大跃进”的失败,与之紧密相连的公共食堂也最终宣告结束。从1958年8月到1960年6月,农村公共食堂经历了一哄而起、难以为继、强行恢复到彻底终结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4.
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在1957年底召开的中共福建省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省委根据中央的有关精神,作了实现1958年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总动员,提出全省提前5年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实现粮食亩产“千斤省”,地方工业产值在5年内超过农业产值。随后,全省便掀起大跃进浪潮。这一浪潮首先在农村掀起。1958年1月间,省委决定向全省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开展生产跃进的政治动员和思想教育。紧接着,省委在全省农、林、渔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我国曾进行过三次经济调整。回顾和总结三次经济调整的经验与教训,对于贯彻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精神,顺利完成当前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1961~1963年的经济调整 1958年至1960年的“大跃进”,给我国国民经济带來了灾难性的后果。积累与消费、工业与农业以及轻工业与重工业等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连年自然灾害及工作失误造成农业生产严重萎缩。1960年粮食产量由1958年的4000亿斤降至2870亿斤,降  相似文献   

6.
敢讲真话     
《党建文汇》2014,(10):1-1
1958年,“大跃进”运动逐步发展到巅峰,为了宣传“大跃进”的“丰收成果”,粮食亩产上万斤甚至几十万斤的报道时常见诸报刊、闻诸电台、而且相互比着往上抬。  相似文献   

7.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使国民经济付出了沉重代价。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开始纠正经济工作的“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  相似文献   

8.
大跃进历时三年(1958~1960),是中央领导层的集体决策,朱德一度赞同与推动。然而十分重视实际的朱德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后,较早地觉察到“大跃进”的错误并提出纠正措施,是党中央最早认识大跃进错误的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提出的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农业"八字宪法",影响当代中国农业20多年.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在1958~1960年连续3年"大跃进"期间,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也出现了虚假浮夸、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严重问题,在此后所起的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将8项增产措施名之曰农业"八字宪法",殊非适当.  相似文献   

10.
从1958年“大跃进”到1960年开始的国民经济调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发展时期。身为党中央副主席的陈云,在这一时期对国家经济建设等重大决策,提出了许多正确  相似文献   

11.
1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起来,加上1959年错误地开展“反右倾”斗争,使主观主义猖獗,实事求是难行。一些敢于讲实话、说实情的干部受到批判。1958年至1960年,党在指导工作上发生了严重失误,加上连续的自然灾害,使我国经济受到严重  相似文献   

12.
1958年-1960年的“大跃进”运动是一场严重脱离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群众运动。这场运动从开始发起到偃旗息鼓,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年时间,但运动发展之迅速,范围之广大,场面之热烈,却是超乎想象的。“大跃进”运动期间,新闻宣传虽然展示了人民群众在生产中发挥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体现了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积极的一面,但大量反映“大跃进盛况”的不实宣传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的却是巨大的消极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讲,“大跃进”运动的膨胀和升级是与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1958年至1960年间,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大跃进”。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大跃进”运动的严重后果,让刘少奇痛心疾首,他开始反思这场运动,提出了许多切中时弊的意见和观点,尽力纠正“左倾”错误路线造成的损失,为国民经济的调整与恢复作出了重大努力。  相似文献   

14.
王家进 《党史文汇》2007,(10):40-44
山西农业基础薄弱,生产条件较差。建国后到60年代初,农业虽有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不能稳产高产。以1958~1961年的粮食总产为例,全省1958年总产为46亿公斤,1959年下降为40.5亿公斤,1960年又下降为33.5亿公斤,1961年略有回升,达到35.5亿公斤。这一问题引起了中共山西省委的深深思考。因此,在1961~1965年对围民经济进行调整时期,省委不仅对全省的农业,生产关系进行了某些调整,而且在如何发展农业生产力问题上进行了许多有远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吴忠礼 《共产党人》2006,(21):43-43
1957年1月至1966年5月,是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中1958至1960年的上半年,又是一个被称之为“大跃进”的时期。那时由于党缺乏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和领导经济建设的经验不足,加之急于求成,急于过渡和夸大主观意志的作用,所以在指导思想上产生了“左”倾错误,人民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初至1960年,中国一直对外净出口粮食,每年净出口粮食230万吨左右。在大多数年份,这种粮食出口无疑是健康的,因为它加速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然而,从1958年起,受“浮夸风”影响,粮食产量被严重高估,1959、1960两年超越国家的承受能力,出口了过多的粮食。1960年上半年,国内粮食短缺的困难已很突出,但是,由于当时的政治高压,  相似文献   

17.
“1958年到1960年,在我国历史上习惯称为‘大跃进’的年代。发动‘大跃进’,是我党在50年代后期工作中的一个重大失误……,认真探求失误原因,分析当时的主要客观条件,对于正确地吸取其中的教训,是会有帮助的。”——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当时工、农业两部门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方面探求,深入分析制度因素的作用。分析了“大跃进”运动背后的体制支撑。认为1958年中央向地方以“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是造成“大跃进”期间工业生产混乱的制度原因,而农村的人民公社制度的建立既是农村“大跃进”运动的产物,又进一步支撑了工农业的“大跃进”。  相似文献   

19.
公共食堂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物,是当时所谓的"新生事物".1958年8月,伴随着人民公社在全国各地的遍地开花,公共食堂在农村也如燎原之火迅猛发展起来.公共食堂的命运是与如火如荼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息息相关的.伴随着"大跃进"的失败,与之紧密相连的公共食堂也最终宣告结束.从1958年8月到1960年6月,农村公共食堂经历了一哄而起、难以为继、强行恢复到彻底终结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20.
1958年至1960年,上海工业进入了全面“大跃进”时期,上海也从历史上长期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城市,一跃成为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现代工业都市。产业结构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上海的市政建设。围绕着“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方针,上海市政建设获得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