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策论考试的目的就是为国家选拔出会考更会干的"优秀领导干部"。何谓优秀的领导干部,其中关键之一就是能实实在在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推理,"提出对策、解决问题"应是判卷的核心所在。事实上,纵观历年真题中的策论题目,"对策全面、可行,条理清晰"也一直是策论文章的必备要求。就提出对策而言,如何才能做到"全面、可  相似文献   

2.
《申论》的备考首先要消除畏怯心理。《申论》虽然不同于古时的“策论”、现时的作文,但它与“策论”与作文都有其相通之处,经过认真的研读和多次练习,你就会发现考《申论》并不难:第一,固定的模式:总体题型是固定的,试题分为三个部分:说明、资料和要求;第二,不变的要求:都是要求做好三个题,一概括,二对策,三论证;第三,作文的基础,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对作文的训练一直很重视,不管是一、二题的概括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法学界对经济法理论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仅就其中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一、关于经济法的概念、调整的对象和范围问题目前基本上有四种论点,我把它们分别称为“一切论”、“没有论”、“各种论”和“部分论”。(一) “一切论”。把一切经济关系都看成是经济法调整的对象和范围,认为经济法就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规的总称。”也有人提出,这样表述  相似文献   

4.
一、确定职位,制定公开选拔方案 1.“公选”职位的确定。公开选择领导干部的第一项工作,是确定公开选拔的领导职位。公选职位的确定要以本地区、本单位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为依据,要以工作的需要为前提。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不要把“公选”搞成了一种徒具虚名的形式。确定“公选”职位是十分慎重的事,可由组织、人事部门提出方案,征求用人单位意见后,报党委或党委常委会审批;也可由用人单位提出意见,组织、人事部门综合考虑后,报党委或党委常委会审批。  相似文献   

5.
重庆的“公选”起步较早。直辖市成立后,重庆市委根据重庆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提出“人才是重庆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重庆要做好的“三篇大文章”之一。渝北、渝中、永川等区县根据市委要求,率先进行了公开选拔的探索。在总结区县“公选”经验的基础上,重庆市委于2000年3月决定,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19名副厅局级领导干部,29名优胜者脱颖而出,一半以上来自市外的有志之士投身重庆这块西部大开发的热土。“公选”取得了预期的成功。此举又引发了全市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新一轮热  相似文献   

6.
改革年代,新事不断。用人制度的创新尤为吸引眼球。最近,四川省公选副厅级领导干部首次加入心理素质测试项目,一时传为新闻。曾经出过诸葛亮的四川省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时间早,力度强,经验多。从1995年便开始公推公选领导干部,并逐步摸索比较科学的选人办法。这次他们公选副厅级干部实施“8+3”方案:“8”指8种综合测试考核方式,“3”指3个征求民意的环节。在这8种综合测试考核方式中有一项是心理素质测试。该项测试占权重5%,有100多道题,以“测谎”为主要内容,其中一些要求回答的题目饶有趣味,如:“我不擅长讲笑话和有趣的事”;“即使是…  相似文献   

7.
“公推公选”蓬勃开展2003年10月中旬,江苏省在徐州沛县和常州金坛两地,“公推公选”县(市)长人选。这种“公推公选”县(市)级行政一把手候选人的方式,在全国属首次。2003年12月16日,中国第一个由“公推公选”产生的县长候选人推荐人选被江苏徐州沛县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副县长、代县长。至此,江苏试行“公推公选”程序产生县长候选人的工作圆满画上句号。新当选的代县长现年39岁,有过10年的副处级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8.
文学“共鸣说”体现的理论视点张荣翼文学“共鸣说”体现的理论视点文学“共鸣”概念是作为文学鉴赏论的一个问题提出的。在历来文学理论把重点放在创作论、作品论的基点上,因而鉴赏论只是作为一个附加部分或次要部分的背景下,“共鸣”概念也只是在具体的文学批评和文学...  相似文献   

9.
猴年话吉兆     
2004年春节,甲子岁次甲申,生肖属“猴”。猴子有何吉祥征兆吗?有。 首先,猕猴是长寿之征。《抱朴子·玉策论》说:“猴寿八百岁”。苏轼诗:“楚山固多猿,青者黠而寿。”又据动物学分类,猕猴属灵长类。而“灵长”一词,又恰是绵延久长之意。《晋书·王敦沈充传论》有“晋祚灵长”之语,可谓一词双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苏州市提拔任用党外干部大多从“公推公选”中产生,“公推公选”已成为党外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苏州市委统战部根据近年来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实践,积极探索了一条适合党外干部任用的“公推公选”新模式:一是实行“多轮过关”。每次“公推公选”前都进行前期调研摸底,并根据拟提拔职位分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积极组织参加“公推公选”的党外干部通过群众公认关、能力水平关、组织考察关等“多轮过关”,将一些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党外干部推选至各个岗位。二是实行“多层测评”。在“公推公选”中,专门为党外领导干部岗位设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