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香港回归祖国,是洗雪民族百年耻辱、普天同庆的历史大事,标志着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胜利,对于促进祖国统一,推动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有着重大意义。香港回归,增强了中华民族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信心。众所周知,在祖国大陆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能否在一个国家里和平共处和长期并存,或者说“一国两制”是否切实可行,是解决香港、澳门、台湾的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关键。现在香港回归了,这就用事实证明了用“一国两制”方式和平统一中国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华诞。半个世纪以来,新中国历经风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祖国更加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在香港回归祖国后,澳门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洗自百年国耻。昔日被视为“东亚病夫”的古老中华展现出新的雄姿,烧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生活在日益富强的社会主义中国,各族人民充满喜悦与.自豪。为求得民族独立和国…  相似文献   

3.
香港回归与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香港回归是我国历史上一件大事:是洗雪民族耻辱、振奋民族精神的大事,是祖国统一的大事,是人类历史首次实现“一国两制”的大事,也是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史上的大事。香港回归要归功于祖国强盛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成就,归功于邓小平同志“一国...  相似文献   

4.
今年7月1日,是举世瞩目的日子。与祖国分别100多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华夏儿女儿代人为之奋斗的夙愿实现了。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民族尊严的胜利,是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成为现实的壮举。它一洗国耻,大长了中国人的民族志气,大扬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威并港这颗东方之珠,今后必将更加璀璨!在迎接香港回归的喜悦时.回眸香港百年的历史变迁,可谓几多感慨,几多振奋!一、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是英国殖民主义者使它被迫与祖国分离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考古发掘证明,香…  相似文献   

5.
论“一国两制”从构想变成现实张国明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彻底洗刷上世纪中叶以来一百多年的一段民族耻辱;标志着“一国两制”从构想变成现实,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一步。“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一构想的科学性,已被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所证明,并为解...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是一个有着极强自尊、自信、自强情感的民族。维系和凝聚这种情感纽带的,就是爱国主义这面大旗,这面旗帜是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动力。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海内外全体炎黄子孙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新时…  相似文献   

7.
祖国强盛保障香港繁荣稳定张云枫从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并随后侵占香港,到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香港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沧桑岁月。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历史证明了只有新中国才能实现中国人民长期以来收回香港的愿望,只有走向繁荣强盛的祖国才能保障香港的...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与“中西文化冲突”——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而作方衡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一个半世纪的民族耻辱,为之一扫。这就令人们想起鸦片战争这段历史。据悉:谢晋导演一部《鸦片战争》历史片,斥资亿元多,已经开拍很久了。《光明日报》于1996年7月3日披露了...  相似文献   

9.
中国百年收复香港纪实曹蓉从1841年英国武力侵占香港岛开始至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一个半世纪,无论是清政府还是民国时期的北京政府和国民政府,都曾为恢复香港进行过努力。但是都失败了。历史表明,只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夙...  相似文献   

10.
香港回归与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刘宁1997年7月1日,一个庄严而神圣的日子正在一天天向我们走来———香港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回归祖国,是具有深远历史和现实意义的重大事件,它不仅洗刷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百年耻辱,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将有力地促进祖国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11.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人把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的历史重任,并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邓小平“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有力地推动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香港回归后,“一国两  相似文献   

12.
1997年是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年,两岸关系虽然没有走出僵局,但影响两岸关系的内外因素有了不少积极性的变化,两岸关系在一系列内外积极因素的推动下趋向稳定,要求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增大。喜庆香港回归祖国统一迈开步继反分裂、反“台独”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后,中国人民满怀喜悦与自豪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盛事,开创了“一国两制”的新纪元,迈出了祖国统一大业的第一步。1997年在中国政府和人民满怀信心迎接香港回归的形势下拉开帷幕;7月1日举行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举世瞩目c人们亲眼看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平和顺利;随着…  相似文献   

13.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革命道路探索时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在艰难曲折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探索时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把一个后发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了一个基本实现小康、并初步迈上现代化道路的强国。  相似文献   

14.
1997年7月1日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世界瞩目的一件大事,它实现了一百多年来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为了永久纪念香港回归祖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决定建立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建议  相似文献   

15.
6月18日,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联合举行全市社科理论界迎香港回归座谈会。来自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党政部门的二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在座谈中,大家围绕“洗雪耻,这回归”这一主题,回顾了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外敌侵略、欺侮的屈辱历史,热情赞颂了领导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的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湖北师院历史系马天增教授对香港的回归育成交集,他指出:英日强占香港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开始;而今收回香港又是中国完成统一大业新篇章的开始。前一个开始表明国家的贫弱,后一个开始标志着祖国的强…  相似文献   

16.
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1999年12月20日,被西方殖民主义者侵占历史最久的我国神圣领土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继香港回归后中华民族的又一盛事。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我国政府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壮举,洗雪了民族耻辱,宣告了西方对中国进行殖民统治历史的彻底结束,全世界炎黄子孙无不扬眉吐气,欢欣鼓舞。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神圣目标。然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之后,中华民族的苦难命运才出现根本转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  相似文献   

17.
香港回归给云南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师立德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以时为计地加速了。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关键性一步,是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的伟大胜利。在这全国人民和海外炎黄子孙翘首企盼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  相似文献   

18.
鲁全信 《人民论坛》2014,(5):178-180
人民幸福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是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最终目的都是要为人民幸福创造条件、奠定基础。一部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最终实现人民幸福的历史,也是中国梦的催生、构筑和实现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9.
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维护祖国统一是爱国主义的表现,是动员和鼓舞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原有动力;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也是重要的基石。实现中国和平统一是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体现,符合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20.
把握社会主义同爱国主义的内在统一一、坚持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必然要求。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的范畴,有多方面的含义,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但是,它的主旨则始终在于使祖国或民族以应有的雄姿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实现中毕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首先,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所要维护的民族独立,要靠社会主义来保障。其次,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所要增进的民族统一,要靠社会主义来凝聚。再次,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所要求的民族富强,要靠社会主义来实现。二、坚持爱国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