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今年初,台“行政院”正式批准“亚太营运中心”规划,其中把建立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做为“亚太营运中心”的六大功能中心之一。其具体规划为,中短期推动台湾成为区域性的筹款中心,中长期目标则是扩大资本市场,成为债券、股票的国际交易中心,并将新台币国际化。这一举措是台当局推动其经济升级及金融改革的需要,但由于台经济腹地的狭小和面临亚洲其他金融中心挑战,这一规划将面临很大障碍。 根据当局的计划,台湾拟建的“区域金融中心”是采取纽约东京模式,即将国际金融市场与岛内金融市场加以分离,在台湾登记办理国际金融业务的银行只受台当局颁布的“国际  相似文献   

2.
本刊综述 《创造》2013,(9):16-17
1979年"深圳特区"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而今30年已过,中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与攻坚期,承载着众多责任,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8月22日被批准成立,深化改革的号角再次吹响. 上海作为金融中心优势明显 上海自贸区方案获国家批准,主要原因在于上海金融方面的显著优势,而金融是自贸区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2010年以来,中央陆续批复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和国际物流中心,显示中央支持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态度.上海自贸区方案获国家批准,是中央支持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等四大中心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经济的跌宕起伏.世界范围内金融机构的版图正在改写,中资银行纷纷由幕后走到台前,加快海外并购和国际化发展。上海开始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准备比肩纽约、伦敦成为金融新高地。世界各地金融精英也都将目光瞄向中国,国际化金融人才逆势中成为最抢手的“山芋”。鉴于此,就如何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问题,我刊特约记者王慧仪女士专程采访了台湾知名金融专家周瑞青女士。  相似文献   

4.
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 心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15年的改革,上海目前在经济发展、金融改革、金融市场建立、金融工具创新等方面都领先于全国其他省市。可以说,上海在许多方面都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较好条件。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上海目前的水平无论与全球性的金融中心还是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这种差距既表现在金融服务的范围、效率和规模上,也体现在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和法制法规的健全程度上。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现有金融体制及金融政策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还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只有正视这些差距,充分估计到消除这些差距所需要的时间和难度,才能真正抓住机遇,采取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步骤,尽快把上海建成亚太地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 (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作用仍然存在。 无论是国内的金融中心,还是国际金融中心,都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而上海是我国实行计划  相似文献   

5.
如果从13世纪的佛罗伦萨算起,国际金融中心已经有800多年的发展历史。综观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史,国际金融中心并非在一国一地固定不变,而是不断漂移的。从13世纪的威尼斯,到18世纪的阿姆斯特丹,再到19世纪的伦敦和20世纪的纽约,以及如今亚太地区的新兴金融中心,这些国际金融中心的漂移往往意味着时代的更替,以及金融中心所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兴衰。13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可以看作是最早的国际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6.
一、科技进步与国际金融业多元化发展趋势现代通讯技术和微电子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加强以及资本流动的全球化趋势,使一个崭新的全球性大金融格局逐渐清晰地凸现在人们面前。金融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国际性、区域性金融中心呈多元化发展趋势,金融业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从世界公认的金融中心纽约、伦敦和东京来看,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与它  相似文献   

7.
徐征 《今日上海》2008,(1):21-23
“把上海建设成名副其实的国际金融中心,离不开大力发展金融BPO(业务流程外包)”这一判断在上海的有识之士中正形成越来越高的共识。发展金融BPO可以把大量国际金融后台业务部门吸引到上海,逐步把上海建成国际跨国金融机构的亚太总部和服务全球的后台部门,真正使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8.
张华 《今日上海》2010,(8):44-47
发展银行理财产品可改善社会的储蓄结构,为金融创新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对于志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而言,银行理财产品已成为金融工作的重点之一,而对于社会来说,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已成为一条不可或缺的理财途径。  相似文献   

9.
陈龙鑫 《公安研究》2013,(10):35-39
金融安全、有序、高效、稳健运行,对于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都极为重要。上海要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首先就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近年来金融犯罪高发不下、主体多元化、手段复杂化等一系列发展态势,已严重影响到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进,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内控与外防机制,最大限度控制金融犯罪态势。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12月14日)沪府发[2013]88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为进一步推动上海金融改革创新,优化上海金融发展环境,增强上海金融机构综合竞争力,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以及上海金融创新奖相关规定,经专家  相似文献   

11.
中俄结算支付体系“去美元化”与扩大人民币结算有利于避开美国金融制裁,降低外汇互换与结算风险。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美元还存在较大差距。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是应当以服务国内自贸区和境外经贸合作区为主,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1月15日)沪府发〔2015〕2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为进一步推动上海金融改革创新,优化上海金融发展环境,增强上海金融机构综合竞争力,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19号)、《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以及《上海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3.
正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中国台湾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地理位置优越,社会安定,经济及金融产业发达,台北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同时,台湾具有优良的创新研发能力、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完整的产业群基础、较好的投资环境和人力资源等区位优势。中国农业银行在台湾设立分支机构,可进一步完善农业银行海外发展布局,促进两岸经济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政策瞭望》2007,(5):52-52
——激发激活区域金融: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天津复兴北方金融中心。2007年2月27日,上海市长韩正在上海市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下一个阶段要突出“五个重点”,即积极发展金融市场、推动金融创新;支持和配合金融基础设  相似文献   

15.
近期,打造"金融中心"的热潮在中国风起云涌。2008年5月6日,北京明确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的目标.北京市《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正式对外公布.首次提出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并在空间布局、市场体系建设、吸引人才等诸多方面做出详细规划。而5月9日至10日,上海召开的2008陆家嘴金融论坛,为上海争做金融中心占据了舆论的主流。除了京沪外.近年来深圳、天津、西安等城市纷纷提出了建设各种区域乃至国际金融中心等类似的口号,争做金融中心成为当  相似文献   

16.
杨胜云  刘志扬 《台声》2002,(11):16-17
以上海、苏州、杭州、宁波等城市为中心的大上海地区已经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为了配合大批台商群聚长江三角洲的态势,随着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步伐的加快,台湾金融界纷纷抢滩大上海布局设点,并为开业经营积极准备。近年来,随着两岸经贸活动日趋频繁,以及受到台商对金融服务需要的压力,台湾当局在两岸金融政策方面有所松动。从去年6月起,台湾方面开始允许其金融机构赴大陆设立办事处。之后,在符合规定的9家台资银行中,有8家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了申请。今年5月,台湾彰化银行和世华银行的代表处已先后落户江…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进入了新的一轮增长周期,国际贸易和金融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但是全球经济、贸易和金融的内部却出现了结构性变化,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国际资本流动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国际金融中心呈现多极化的趋势。中国资本市场在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后,无论是从制度规范,还是市场规模和市场结构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进而推动了中国金融的崛起,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必将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在全球金融中心多极化发展趋势下,中国金融崛起过程中的资本市场发展应采取顺势而为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易水 《创造》2010,(9):48-53
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是昆明市新近提出的一个目标,由于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获批,昆明市成为央行批准的首个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有专家和媒体认为,借助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昆明有望成长为中国西部的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9.
资金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资金流的建设是实施长江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组建长江开发金融保障体系和建立长江金融带是促进长江流域各种金融要素自由组合和流动,实现流域经济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之一。 根据长江流域沿江主要大中城市的资金数量、金融发展历史、现状,建立长江金融带的目标模式是:以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实行流域融通资金与国际金融体系接轨;以南京、武汉、重庆为国内金融中心,辐射和带动流域内大中城市和地区的多级金融中心,建立一个系列化、经营型、开放式、多功能的现代化地域金融市场。系列化是指长江…  相似文献   

20.
一、台湾外商银行的现状台湾于1959年核准第一家外商银行日本劝业银行在台北开设分行。1965年初,由于美援即将停止,台湾当局为了拓展国际贸易与引进外资等,逐渐开放外商银行来台湾设分行,但每年以2家为限。60年代共设立了4家,其中美国3家,泰国l家。这一政策一直执行到70年代。70年代也只新设9家。80年代后,台湾放宽外商银行来台设立分行,外商银行家数大幅度增长,原因有三:一是1979年中美建交和台湾退出联合国席位后,政治上逐渐孤立,要求从经济上与各国“互惠”往来;二是台湾在70年代后期起提出金融国际化和建立境外金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