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征稿启事     
在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下,《法学杂志》多年来被评为“中国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本刊秉承“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建设”的办刊宗旨,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和特色。  相似文献   

2.
2005年10月29日至30日,浙江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联合举办了“法律与人文”研讨会,这是继2005年5月28日至29日北京大学法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联合举办“法律的社会科学研究”研讨会之后的又一次跨学科交流。①两次会议关注的都是中国法学知识传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法学理论学科的知识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目前的法学理论教学和研究中存在着概念用语混乱、知识老化、知识更新缓慢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法学院的课程设置上,可以考虑废除“法理学(一)”课程,将更多的教学资源投入到在高年级设立的法理学(法律哲学)、法律社会学、法律人类学、法律经济学等专业课程上;在研究生专业设置上,将法学理论一分为三即法理学、法律经济学、法律社会学(含法律人类学等广义的法律和社会科学)或更多理论法学的专业,与原有的法学二级学科专业如民商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并列;通过学科制度建设,进行跨学科交流,增加法学对其他学科的知识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由吉林大学法学院和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中国法学期刊与法学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7月21日—24日在北国春城长春市召开。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胡宪武副局长、吉林大学校党委书记张文显教授、吉林大学副校长赵继先生、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徐卫东教授出席了研讨会的开幕式。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环球法律评论》、《比较法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现代法学》、《政治与法律》、《法学》、《法律科学》、《法商研究》、《法学评论》、《法学家》、《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法学杂志》、《河北法学》、…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学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 4年 1月 10 - 12日 ,由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主办、海南大学法学院协办的“教育部法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联席会议”、“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学学术研讨会”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领导、教育部法学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重点研究基地所在学校的主管领导、部分法律院校负责人和法学专家 30余人应邀出席会议。为了推动“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学”之主题的深入研讨 ,本刊决定将“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学学术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摘要发表。  相似文献   

6.
征稿启事     
在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下,《法学杂志》多年来被评为“中国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及“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CLSCI)来源期刊”。本刊秉承“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建设”的办刊宗旨,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和特色。近年来,我刊不断创新,坚持质量是刊物的“生命线”,打造精品,出“升级版”,出成果,出人才;紧紧围绕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服务法治建设。为了进一步办好《法学杂志》,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请新、老作者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7.
活的法律     
王斌 《法人》2004,(6):120-121
17世纪近代自然法学的创始人、“国际法之父”胡果·格老秀斯曾言:“对于一个学者而言,没有什么比研究法律更有价值!”(转引自王利明著:《民商法研究》序)。法律人均为此而津津乐道并聊以自慰。然而跨过法学的门槛才知道这句话背后意味着什么,尤其对于中国法学而言。有人说,“中国的社会科学的状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法学?     
法学,也叫法律学,是社会科学的一种。它是以“法”为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一门学问。它主要研究法律的本质、形式、特点和作用,研究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的规律,研究怎样总结实践经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法学》、《法学研究》和《法学评论》三家期刊联合发起的全国14家法学期刊主编(或副主编)参加的“中国法学期刊主编联谊座谈会”,于1992年5月3日至5日在武汉大学召开。出席本次座谈会代表的单位有:《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法学评论》、《政法论坛》、《法学》,《政治与法律》、《现代法学》、《当代法学》、《法律科学》,《法律学习与研究》、《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法学》、《法学研究》和《法学评论》三家期刊联合发起的全国14家法学期刊主编(或副主编)参加的“中国法学期刊主编联谊座谈会”,于1992年5月3日至5日在武汉大学召开。出席本次座谈会代表的单位有:《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法学评论》、《政法论坛》、《法学》、《政治与法律》、《现代法学》、《当代法学》、《法律科学》、  相似文献   

11.
《法学研究》2007,(6):54-54
《政治与法律》是上海社会科学院主管、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将政治学和法学融于一炉、以法学为主的理论刊物。25年以来,《政治与法律》一直以双月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的风采面向国内外读者。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法学》、《法学研究》、和《法学评论》三家期刊联合发起的全国14家法学期刊主编(或副主编)参加的“中国法学期刊主编联谊座谈会”,于1992年5月3日至5日在武汉大学召开.出席本次座谈会代表的单位有:《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法学评论》、《政法论坛》、《法学》、《政治与法律》、《现代法学》、《当代法学》、《法律科学》、《法律学习与研究》、《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相似文献   

13.
1978至2004年,中国法学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它的问题,而它的根本问题就是未能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这是一个没有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时代。据此,要对“中国为什么会缺失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这个理论论题尝试给出回答,并对中国法学这一时代进行“总体性”的反思和批判。较为具体地讲,采用经过界定的“范式”分析概念,对中国法学中四种不同甚或存有冲突的理论模式即“权利本位论”、“法条主义”、“本土资源论”和“法律文化论”进行了深入探究。中国法学之所以无力引领中国法制发展,实是因为它们都受一种“现代化范式”的支配,而这种“范式”不仅间接地为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了一幅“西方法律理想图景”,而且还使中国法学论者意识不到他们所提供的不是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同时,这种占支配地位的“现代化范式”因无力解释和解决因其自身的作用而产生的各种问题,最终导致了作者所谓的“范式”危机。正是在批判“现代化范式”的基础上,我们必须结束这个受“西方现代化范式”支配的法学旧时代,开启一个自觉研究“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下)——对苏力“本土资源论”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至2004年,中国法学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它的问题,而它的根本问题就是未能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这是一个没有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时代。据此,要对“中国为什么会缺失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这个理论论题给出回答,并对中国法学这一时代进行“总体性”的反思和批判。较为具体地讲,采用经过界定的“范式”分析概念,对中国法学中四种不同甚或存有冲突的理论模式即“权利本位论”、“法条主义”、“本土资源论”和“法律文化论”进行了深入探究。中国法学之所以无力引领中国法制发展,实是因为它们都受一种“现代化范式”的支配,而这种“范式”不仅间接地为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了一幅“西方法律理想图景”,而且还使中国法学论者意识不到他们所提供的不是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同时,这种占支配地位的“现代化范式”因无力解释和解决因其自身的作用而产生的各种问题,最终导致了作者所谓的“范式”危机。正是在批判“现代化范式”的基础上,我们必须结束这个受“西方现代性范式”支配的法学旧时代,开启一个自觉研究“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1978年至 2 0 0 4年 ,中国法学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它的问题 ,而它的根本问题就是未能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这是一个没有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时代。据此 ,要对“中国为什么会缺失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这个理论论题给出回答 ,并对中国法学这一时代进行“总体性”的反思和批判。较为具体地讲 ,采用经过界定的“范式”分析概念 ,对中国法学中四种不同甚或存有冲突的理论模式即“权利本位论”、“法条主义”、“本土资源论”和“法律文化论”进行了深入探究。中国法学之所以无力引领中国法制发展 ,实是因为它们都受一种“现代化范式”的支配 ,而这种“范式”不仅间接地为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了一幅“西方法律理想图景” ,而且还使中国法学论者意识不到他们所提供的不是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 ;同时 ,这种占支配地位的“现代化范式”因无力解释和解决因其自身的作用而产生的各种问题 ,最终导致了作者所谓的“范式”危机。正是在批判“现代化范式”的基础上 ,我们必须结束这个受“西方现代性范式”支配的法学旧时代 ,开启一个自觉研究“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1 978至 2 0 0 4年 ,中国法学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它的问题 ,而它的根本问题就是未能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这是一个没有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时代。要对“中国为什么会缺失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这个理论论题尝试给出回答 ,并对中国法学这一时代进行“总体性”的反思和批判。采用经过界定的“范式”分析概念 ,对中国法学中四种不同甚或存有冲突的理论模式即“权利本位论”、“法条主义”、“本土资源论”和“法律文化论”进行深入探究。中国法学之所以无力引领中国法制发展 ,实是因为它们都受一种“现代化范式”的支配 ,而这种“范式”不仅间接地为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了一幅“西方法律理想图景” ,而且还使中国法学论者意识不到他们所提供的不是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 ;同时 ,这种占支配地位的“现代化范式”因无力解释和解决因其自身的作用而产生的各种问题 ,最终导致了所谓的“范失”危机。正是在批判“现代化范式”的基础上 ,我们必须结束这个受“西方现代性范式”支配的法学旧时代 ,开启一个自觉研究“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法学有两种观察或研究视角,即内部视角和外部视角。简言之,前者是规范(制度)事实视角,后者是社会(事实)视角。因之,法学也可两分为内部视角的法学和外部视角的法学。前者以法律规范为前提和纽带的制度事实为研究对象,以规范分析为基本方法,并强调规范中心和规范决定论;后者则以法律规范与其它社会事实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并运用其他社会科学,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的方法作为观察和研究法律现象及运作规律的具体方法。它强调社会(事实)中心和社会决定论。法学(尤其法教义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一支,与社会科学之间是种属关系,因之,法教义学与所谓"社科法学"之间,在逻辑上不能以并列关系对待。与其说"法教义学与(和)社科法学",不如说内部视角的法学与(和)外部视角的法学。  相似文献   

18.
Ⅰ科技法学是以研究科学技术法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对象的一门独立的法律科学,既是法学的一个部门,又是科学学的一个分支。 科技法学是不是法学的边缘学科?有论者认为:“科技法学是一种部门法学,是法学的新兴学科,而不是“脚踏两只船”的边缘学科。”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法学的边缘学科是指法学与自然科学或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之间的学科,就此定义来衡量科技法学,很显然它属于法学的边缘学科。这是因为,科技法的法律规范是以技术规范为基础而为法律所确认  相似文献   

19.
《法学杂志》2020,(3):F0003-F0003
内容丰富的核心期刊法学研究的良师益友创刊于1980年的《法学杂志》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最早的法学期刊之一,1980年就由司法部确定为国家一级法学期刊。四十年来,《法学杂志》以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文字精炼的特色赢得了中国法学期刊中的较高地位,受到了中外读者的广泛欢迎。早在1994年,《法学杂志》就被评为首届"中国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2000年至2004年又被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连续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并收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4年《法学杂志》再次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评定为"中国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并载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7年开始《法学杂志》连续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19年入选"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CLSCI)来源期刊"。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对法律体系传统概念的质疑“法律体系”一词,见于《法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该词典1980年6月第1版与1984年12月增订版对“法律体系”的解释有所不同,本文引用时一律以增订版为据。《法学词典》增订版对“法律体系”概念界定为“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法律部门而形成的一国法律有机联系的统一体。”《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未列“法律体系”词条,但它所列的“法的体系”词条在概念表述上却与《法学词典》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