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85年兰州地区从国外引进的一批丹麦乳牛中,发生皮肤真菌病流行(见《中国兽医科技》1986年第5期64页),并很快将此病传染于当地黑白花乳牛,对乳牛的生产和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作者曾试用多种药物治疗,不理想,后改用新星癣特灵治疗,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一)发病情况 据对兰州某奶牛场的调查,1985年9月,引进3岁丹麦乳牛18头,于10月份发现个别牛只患皮肤病,数月后有12头染病,约占丹麦牛的67%。1985年12月~1986  相似文献   

2.
牛白血病是以淋巴细胞异常增生为主要特征的肿瘤性疾病。我国江苏、上海等地区发现此病。作者为了明确牛白血病病毒的病源性,自1980年以来进行该病毒对绵羊感染及传代试验,应用临床诊断、血液学和血清学诊断确定为牛白血病病牛,或经电镜观察在淋巴细胞培养物中见有C型病毒的牛的病料,作为牛白血病病毒材料接种绵羊。经三年来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牛环形泰勒焦虫补反抗体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资料报道,补体结合反应(CF)是动物和人感染原虫后出现的一种比较特异性的血清学反应。 ( 1966)用环形泰勒焦虫红细胞型虫体作抗原。检测了实验感染环形泰勒焦虫牛的补反抗体,对补反阳性牛进行攻蜱试验,结果表明阳性牛具有对该病的免疫力。P.Hooshmand-Rad等(1971)利用环形泰勒焦虫组织培养物作抗原成功地测定了牛体注苗后血液中的补反抗体。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国内尚未见报道。本实验以人工培养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苏尼特左旗地区家畜中流行一种以麻痹型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目前,该病已有扩大蔓延趋势。为控制本病流行,自1985年以来,对该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原学等进行了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先后从牛、绵羊、猪的脑组织及脑脊液中分离出6株致  相似文献   

5.
住肉孢子虫病是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原虫病之一。住肉孢子虫寄生于家畜(马、牛、羊、猪、驼、鹿、犬、猫)、鼠类、鸟类、爬行类和鱼类等动物,也寄生于人。我国青海、甘肃均有本病发生;新疆尚未见报道。我们于1985年10月对新疆的巴音布鲁克山区牦牛住肉孢子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1988年春,在国际兽疫局(OIE)召开的全体成员国会议上,英国报告了一种新的牛传染性疾病——牛海绵状脑病(BSE)的有关情况,以后该病流行继续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一)起源与损失 BSE於1985年首次记录于英国,1986年11月由英国农业部兽医中央研究所的Well等首次报道,通过对病死牛脑组织检查,确定为牛海绵状脑病。1987年约发生20例,当年9月以后,该病发生呈上升趋势,至1988年11月,共报  相似文献   

7.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偶蹄兽,患病动物的口、舌、唇、蹄、乳房等部位发生水疱,破溃形成烂斑.由于猪、牛、羊等主要家畜均可感染此病,并能形成大规模流行,因而国际兽疫局(OIE)将该病列为A类家畜传染病之首.  相似文献   

8.
1985年8日中旬我国从丹麦进口一批黑白花奶牛,9月下旬分配给兰州市五泉奶牛场18头,在北京接运期间,发现1035号牛的鼻镜上侧皮肤有似圆形白色斑块,运回后不久呈现出典型的病区。11月初病灶已蔓延到颈、躯干及尾部。同群牛中另有5头被感染。经过病料的检查和分离培养,诊确是由牛的疣状毛癣菌属盘状菌(Trichopbyton verrucosum var.discoides)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俗称钱癣。 (一)流行及症状 在这18头进口丹麦奶牛中,9月下旬发现1头患牛,到11月中旬有6头发病,发病率为31.2%。同厩舍饲养的原有黑白花乳牛未见感染。  相似文献   

9.
国外丝虫病的酶标记检测方法从1975年Bartlett等用于盘尾丝虫和各种动物丝虫的检测。国内1985年有用ELISA法检测人工感染羊脑脊髓丝虫病(牛腹腔丝虫感染期幼虫对羊的侵袭病)的抗体的报道。本试验主要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牛腹腔指状丝虫的大分子抗原,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牛腹腔指状丝虫的自然感染黄牛血清抗体。结果达到80%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免疫双扩散试验的检出率。 (一)丝虫和血清来源  相似文献   

10.
牛瑟氏泰勒焦虫病是二棘血蜱(长角血蜱)在牛体吸血寄生时,将瑟氏泰勒焦虫病原体传给易感牛体后,导致发病的。 该病最早由Bn、Yhcrmo,3,和H.A.ⅡOXTOpeB于1930年在苏联境内发现,1960年以后在我国贵州、甘肃、陕西、青海、辽宁、吉林、河北等省也陆续见有报道。近年来,该病流行面积逐渐扩大,对牧业生产带来的损失严重。为防治本病流行,我们于1983~1984年开展了牛瑟氏泰勒焦虫病药物治疗试验,采用人工感染发病的方法、较为系统地观察了药试的全过程。结果表明,磷酸伯氨喹片杀虫效果最好,治愈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1.
1888年Babes首次在罗马尼亚的牛、羊血液中发现巴贝斯焦虫(Babesia)以来,已90多年了。目前它仍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危害牛的重要血液寄生虫。以前一直认为各种巴贝斯焦虫株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但自1957年发现第一个人感染巴贝斯焦虫的病例至今,见于报道的人巴贝斯焦虫病已有17例。通过染色血液涂片显微镜检查、实验室动物分离和血清学方法。将感染人的巴斯焦虫鉴定为:四个属于牛源——牛巴贝斯焦虫(Babesia bovis)和分歧巴贝斯焦虫(Babesia divergens);一个属于马源——马巴贝斯焦  相似文献   

12.
1982~1984年,我们应用左旋咪唑擦剂,进行预防山羊和长爪沙鼠因牛腹腔指状丝虫感染导致脑脊髓丝虫病的实验研究。通过~3H-LMS皮涂大鼠药代动力学研究证实,左旋咪唑擦剂具有抗牛腹腔指状丝虫感染和预防脑脊髓丝虫病的长效作用。1985年5~10月,又应用此法进行对马预防实验观察,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家畜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1983年,河北省灵寿县确诊存在附红细胞体病。1986~1998年,笔者先后对该病的地理分布、易感家畜发病季节及媒介动物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病分布于灵寿县周边的5个县及内蒙古的一些地区,感染动物包括牛、羊、猪、鸡等。1 材料和方法1.1 调查范围及对象 先后调查了河北省灵寿县、平山县、行唐县、鹿泉市、阜平县、沽源县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太仆寺旗、正镶白旗,调查对象包括牛、羊、猪等家畜。1.2 病原检查 从可疑动物耳缘静脉采血,按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牛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接触传染病。1956年首次在美国分离到本病病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后来分类为牛疱疹病毒1型,此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1980年4月我国第一次从新西兰进口奶牛体内分离到IBR病毒,以后又陆续从进口的奶牛、黄牛、水牛以及种公牛的冷冻精液中分离到该病毒。封启民等人对我国部分省区进行的血清学普查结果表明:广东、广西、河南、河北、新疆、山东及四川等地的黑白  相似文献   

15.
乳房痘是由伪痘病毒引起的牛的乳房皮疹性疾病。挤奶员亦可感染,感染后在手指、手背处形成结节,故又称为“挤乳者结节”。 乳房痘发生于所有养牛国家。但在我国至今报道甚少。1982年冬河北省某奶牛场发生此病,现将临床观察及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慈利县郝家山牛场位于我省西北部,武陵山系的东部边缘,牧场内水源充足,饲草丰茂。 但黄牛圈形盘尾丝虫病对牛场危害严重,1984年抽检63头黄牛,其中阳性牛45头,感染率高达71.428%。为了掌握黄牛圈形盘尾丝虫病微丝蚴的活动和消长规律,以利该病的防制,对其进行了年周期的试验观察。 (一)方法 1.试验牛:从1984年抽检的阳性牛中,选择感染严重的34、54、100号黄牛逐月定时进  相似文献   

17.
牛海绵状脑病(Bovinespongiformen cephalopathy ,BSE)又称疯牛病,是成年牛的一种由非常规致病因子引起的进行性、神经性、致死性疾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牛脑发生海绵状病变,并伴随大脑功能退化。临床表现为神经质、运动失调、痴呆和死亡[1] 。能够表现这种症状的疾病还有羊的痒病(Scrapie)、人的库鲁氏病和克雅氏病(CJD)等。自1986年英国发现首例BSE病牛以来,全世界已有15个国家先后发生该病,使发病国养牛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近年来研究证明BSE和人CJD有密切关系,BSE是人类新变异型克雅氏病(nvCJD)的病因,是由于人类食用BSE病…  相似文献   

18.
1926年美国人Vawter和Records报道,动物细菌性血红蛋白尿症的病原体是溶血梭菌(Clostridium hemolyticum)。该菌与水肿梭菌(lostridium Oedematiens)的毒素有密切关系,故OAkley和Warrack把它称为水肿梭菌D型。牛的细菌性血红蛋白尿症分布比较广泛(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土耳其、罗马尼亚、古巴),在美国的牛发病地区内可见到绵羊的血红蛋白尿症(红尿症)。我们于1971年在格尔木发现此病,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9.
国外对牛副结核病胎盘感染途径的研究有过报道,一般认为病牛的胎儿于子宫内也可以经胎盘感染牛副结核病。其依据是在副结核病牛胎盘、胎犊里分离到副结核杆菌。而在国内尚未见有此类报道。我们从1980年起在本病常在地区进行了副结核病胎盘感染途径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 0 3年 5月至 7月初 ,河北省滦县杨柳镇部分村庄的牛群发生了一种以高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为主要特征的流行病 ,经现地调查、治疗试验 ,初步诊断为巴贝虫病。 2 0 0 3年 6月 ,将病牛血片和在牛体表收集的蜱送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鉴定 ,确定病原为牛巴贝虫 ,传播媒介为微小牛蜱。  流行病学调查与发病情况 杨柳庄镇部分牛以放牧为主。历史上本镇虽无此病流行的记载 ,但其北邻的迁西县却是本病的流行区。近年来 ,此镇不断有农户从迁西县引入牛 ,这可能是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该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 ,5月上旬开始零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