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9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为困难群众兜底线救急难。专家认为,这不仅使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得以逐步完善,更是社会救助理念的与时俱进。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按照《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应急、过渡性救助,做到兜底线、救急难,填补社会救助体系"缺项"。  相似文献   

2.
牧人 《实践》2010,(2):37-37
2009年,自治区政府下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临时生活救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标志着我区正式启动了城乡临时生活救助制度。该制度对临时救助的对象范围、救助标准等作了明确规定,弥补了现行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中城乡低收入群体缺乏有效救助的空白,对解决城乡低保边缘群体和人户分离的城乡低收入群体的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提供了保障。现就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予以解答。——编者  相似文献   

3.
2009年,自治区政府下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临时生活救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标志着我区正式启动了城乡临时生活救助制度。该制度对临时救助的对象范围、救助标准等作了明确规定,弥补了现行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中城乡低收入群体缺乏有效救助的空白,对解决城乡低保边缘群体和人户分离的城乡低收入群体的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提供了保障。现就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予以解答。——编者  相似文献   

4.
<正>社会救助,是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2023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推动各地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更加精准、及时、有效地做好社会救助工作。为加快形成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2020年10月,民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工作的通知》,组织全国54个地区开展为期两年的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产生了很多好的经验做法。其中,江苏省相关地区探索立体帮扶、容缺审批、临时救助等举措,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4,(5):34-34
<正>国务院颁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统筹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行政法规。为什么要出台这一《办法》?《办法》明确了哪些救助制度?解决群众哪些困难?如何能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及时获得救助?《办法》明确了哪些措施保障社会救助有效实施?社会力量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就这些问题,国务院法制办和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编者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3,(5):3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2013年3月1日正式公布。为什么要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应急救助制度主要提供哪些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就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为困难群众兜底线、救急难。专家认为,这不仅体现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逐步完善,更体现了社会救助理念的与时俱进。临时救助这项善政,要想真正发挥好作用,必须建立在"善为"的基础上。这里的"善为"主要包含人性化的救助通道、常态化的救助机制、造血式的救助思维。临时救助,就是要救急救难。群众遭灾有难,往往是一些突发事件引起的,临时救助如果不能及时  相似文献   

8.
孙蕙 《当代贵州》2018,(51):10-11
1.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求助体系,编密织牢民生托底安全网结合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贵州出台一个办法、健全三项制度、创建七大机制,全面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编密织牢民生托底安全网。制发实施《贵州省社会救助实施办法(暂行)》;健全医疗救助制度、临时救助制度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创建“救急难”工作机制,创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三共同”衔接机制,创建低保对象认定机制,创建低保分类施保机制,创建低保标准合理调整机制,创建社会救助统筹协调机制,创建监督检查机制,多项创建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9.
政策顾问     
我省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出台我省日前制定了《关于建立和完善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制度的意见》。《意见》规定,农村特困群众实行分类救助,县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定期救助和临时救助两种标准,救助标准原则上每人每年分别不能低于120元和60元(含实物折价)。五保户按照闻务院《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条例》规定的标准执行.救助对象是指农村五保户、贫困人口中的鳏寡孤独者和因残疾或缺乏劳动力而致贫的家庭,其中,定期救助对象主要是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  相似文献   

10.
低保制度是一项怎样的制度? 中国的低保制度,基本上与国际通行的社会救助制度别无二致。在拙作《中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报告》中,对社会救助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了如下的界定:“在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都实行以保障全体公民基本生存权利为目标的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农一师十三团工会建立了以低保审批制度为核心、临时救济和扶贫帮困为补充、基层连队为依托的群体社会救助体系,困难群体救助实现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民政厅会同省财政厅、卫生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的通知》.监利县民政局按照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医疗救助基金筹集力度。通过提高救助封顶线、简化审批程序、改进救助方式、积极探索资金结算办法等举措.不断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医疗救助可及性和可得程度.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3.
正5月1日,《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正式实施,首次将事关群众基本生活的8项托底制度和社会力量参与作为社会救助的基本内容,使"社会救助"成了老百姓关注的热词。事实上,四川作为人口大省,社会救助工作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心中的头等大事。近年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坚持统筹规划,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了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4.
1992年,上海市开始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线保障制度,从此,拉开了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序幕。当前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呈现出以下特点: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象逐年减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象持续增加;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财政投入增幅更大。2014年5月1日实施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标志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迈入了一个全面依法管理的新阶段。这无疑会推动社会救助工作迈向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社会化、人性化的新高度,同时更希望制定出一部真正的层次足够高的《社会救助法》。  相似文献   

15.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应急性临时救助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显得尤为重要。在基本概念界定基础上,将“水母型”社会结构和福利多元主义作为分析框架,结合新冠疫情下涉及临时救助的文件及新闻发布会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对常态弱势群体,一般采取“低保+临时救助”方式进行补助,主要由政府进行帮扶,慈善组织作补充;对动态弱势群体,采取社会保障国民待遇标准无差别实施临时救助,政府、企业和志愿组织协同帮扶;对平常人群体,坚持应急和常态化防控相结合。在临时救助制度完善路径方面,一方面,要编制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常态化社会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的整合预案;另一方面,要完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下的志愿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应急性临时救助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显得尤为重要。在基本概念界定基础上,将“水母型”社会结构和福利多元主义作为分析框架,结合新冠疫情下涉及临时救助的文件及新闻发布会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对常态弱势群体,一般采取“低保+临时救助”方式进行补助,主要由政府进行帮扶,慈善组织作补充;对动态弱势群体,采取社会保障国民待遇标准无差别实施临时救助,政府、企业和志愿组织协同帮扶;对平常人群体,坚持应急和常态化防控相结合。在临时救助制度完善路径方面,一方面,要编制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常态化社会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的整合预案;另一方面,要完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下的志愿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完善以城乡低保、灾害救助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以医疗、住房、临时救助等制度为辅助,以社会捐助、慈善救助、结对帮扶等社会帮困手段为补充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民为本,努力构建社会平衡稳定机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杨福礼 《发展论坛》2002,(11):55-56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贫因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行差额救助的一种新型社会救济制度。低保制度的建立,解除了城市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促进了社会稳定,确保了我国社会良性运行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我国城市低保工作的历程我国的城市低保工作,1993年始于上海。1997年9月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全国范围内的城市低保工作启动。1999年,国务院出台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从制度上夯实了城市低保工作的基础。2000年,国务院将最低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社会保障?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应当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所谓社会保障,是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救助和补贴。从广义上说,社会保障主要包括4个主要方面内容,这就是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与我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具体来说,应掌握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7,(6)
传统社会的"济贫"是一种垂怜和施舍,《伊丽莎白济贫法》的颁布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救助正式出现。农村社会救助是农村秩序的"稳定器",是构建和谐农村的"安全阀"。目前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制度日趋完善、工作日趋规范。但仍然存在救助水平整体偏低、救助对象难以准确确定、相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以民生福祉为宗旨,转变理念、完善立法、健全机制全面推动农村社会救助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