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跃文 《法制博览》2009,(12):13-13
我从小就知道父亲因言获罪而成右派。却不清楚他到底说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有天闲扯,父亲偶尔说起这事,我竟有些哭笑不得。当年我父亲只有二十三岁,在家乡任区委书记。我老家是个大县,分作八个区,每区管着七八个乡。当时县委书记也只有三十多岁,书记夫人是县妇联主任。都是年轻人,平时彼此很随便。有说有笑的。  相似文献   

2.
刘超 《法制博览》2010,(15):58-59
冒昧地说,晚清民国的所有女作家中,我仍然愿意读其小说的,除了张爱玲,便只有萧红了。萧红之名传世久矣,但凡读点文章的,恐怕很少有不知道她的。的确,作为文学中人,作为情感中人,甚至作为社会中人的萧红,都是值得品读的。  相似文献   

3.
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过去有个人碌碌无为,但他的父亲和儿子都很有成就。他的父亲和儿子责怪他无能,他却对父亲说:“我的儿子比你的儿子强。”又对儿子说:“我的父亲比你的父亲强。”按理说,这个人说得全是实事,但细细想来,  相似文献   

4.
查代文 《法制博览》2009,(20):45-45
年轻时喜欢读点书,因故常常忘了地里的农活,每当这时,父亲就训斥我说:“读那多书是白读,眼前的庄稼都没读懂。”  相似文献   

5.
菜虫     
父亲叫大伟:"帮我拉菜去市场。"大伟看见筐里的菜都是生虫的,就说:"这种菜送给人家都不会要。"父亲说:"这筐菜是我特意跑到田边收购的,我今天要凭它赚大钱呢。" 在市场,大伟看见有几条虫子爬到竹筐外面来了,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QQ     
去年夏天,因为工作调动得闲回了次家,晚上父亲兴冲冲地拿出自己的手机,说让给他装个QQ.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装完后不怎么会用,于是我手把手地教他怎么用,还开玩笑说:“爸,怎么想起玩这个了.”父亲回答说:“你们兄弟俩都有,我也装一个,方便联系”. 对于父亲使用QQ,起初我并没有在意,只觉得像他说的那样,为了方便和别人沟通,可是,慢慢地,父亲的QQ竟成了我心里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这一切都是源于父亲QQ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女色的悲剧     
心涂鸦 《法制博览》2009,(16):47-47
当年,父亲对我说:“只要你能考上中学,我就让你一个住一间。”我反问道:“哪有?”父亲坚定地说:“我们做新房。”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14岁的中学生,我的父母在我一岁的时候就因为感情不合而离婚,我一直随母亲生活,我的父亲每月都支付给我母亲800元钱用于我的生活开支。虽然我不在父亲身边生活,但他经常来学校看我,并非常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我和父亲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最近,有一件烦心事一直困扰着我,  相似文献   

9.
对肖剑鸣教授的《鸭嘴兽,蝙蝠,抑或克隆物——“犯罪学是什么”之笑侃》①一文,本刊主编人员请我写一篇回应文章。我对肖教授的这篇文章的确也感兴趣,也就答应了。首先要说的,肖教授是一个敢于直面问题的教授。对其该文言,肖教授关注的问题不仅是中国犯罪学的问题存在,亦是世界犯罪学的问题存在。是极具重要性的问题。第二,肖教授的文章所涉的理论,其中涉及到名实学理论。我亦想从名实理论出发来着重谈一点学科研究建设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0.
正我的父母都是1933年出生的,今年已81岁。父亲9岁成了孤儿,八路军收养了他,所以父亲是在部队里长大的。母亲因家境贫寒,7岁的时候被我的姥姥送给了别人。可以说,我的父母平生很少感悟过父母的爱,但他们却懂得人间父爱母爱的珍贵,他们把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 《法制博览》2011,(10):44-45
小时候,我对母亲的印象是白天去生产队出工,夜里总是洗萝卜、切红薯片、或者纺线、纳鞋底、在门上拉了麻丝合绳子。母亲不会做大菜,一年一次的蒸大菜,都是父亲亲自操作的,但母亲的面条擀得最好,全村出了名。家里一来客,父亲说:吃面吧。随后,厨房一阵案板响,一阵风箱声,母亲很快就端上几碗热腾腾的面条来。  相似文献   

12.
常茹娟 《工会博览》2014,(15):46-47
我的父母都是1933年出生的.今年已8l岁。父亲9岁成了孤儿,八路军收养了他,所以父亲是在部队里长大的。母亲因家境贫寒,7岁的时候被我的姥姥送给了别人。  相似文献   

13.
前天,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给我打电话,神秘兮兮的说,爸爸,跟你商量个事,我想写本书。听后,我心里格登一下子。说实话,我听了女儿不知天高地厚的话,真有点吃惊。写书对我来说,是个神圣的事,我历来把写书的人敬若神灵,没想到“神灵”会降临到我家。太突然了,突然得我都难以接受。但作为一个父亲.我不舍得打击女儿的积极性,就说,好吧,你写吧,写好后让爸爸学习学习,爸爸愿意给你当打字员,给你打印书稿。临了,女儿告诉我她的写书计划,每天写一个小故事,串成一本书。  相似文献   

14.
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父亲总要烧点好菜,喝点小酒。我知道,父亲在庆祝自己的节日,我总是静静陪着他,听他说工厂的故事。父亲23岁进了一家棉织厂,成为一名学徒  相似文献   

15.
我今年15岁。我与母亲的关系非常好,无话不说,但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僵,因为父亲经常训斥我。十分不幸的是,半年前,我的母亲因患急病去世,而父亲又一直忙于生意,很少回家,我生活得很痛苦。由于感到无法与父亲一起生活下去,一个月前,我以看望外祖父母为由一去不归。  相似文献   

16.
坚强的面具     
余传钊 《法制博览》2009,(12):14-15
还夹杂着鞭炮味的空气,膨胀着车站小小的心脏。我紧紧捏着早已如父亲般满脸皱纹的车票,凝视着候车室外一片迷雾的世界。室内的人们大声喧哗着,我转脸注视着候车室小小的门槛,也许她也在想火车是不是犹豫着不来了。门外有人喊我名字,在车站遇到熟人不足为奇,可我压根儿没料到会遇上小学的同桌施大志,而且是180度大转变的施大志,  相似文献   

17.
正父亲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可我对他的思念从未停止过,时不时地还常在梦中与父亲相见。令人称奇的是,每次与父亲相见他都不言语,多半是看见父亲的背影,每次要和父亲说话,父亲立马就消失了。为了能与父亲多呆会儿,我只好忍着涌上心头的千言万语,默默地看着父亲。他也不看我,总在我眼前晃来晃去的,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任凭我百般呼唤父亲就是不回来。父亲走了,像是刚走,又像是出了趟远门,好久没回来了。  相似文献   

18.
我和老公都是跳出农门的大学生,在城里打拼了六七年,终于在城里拥有了自己的一套房子。我们的小窝是七十平方米小户型,可就这套房子的首付和装修已经让我们两手空空了,当了房奴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次父亲从乡下来看我,他看到我们餐桌上仅仅是一盘土豆丝、一碟辣椒酱,不禁皱起了眉头,嘴里念叨着:“日子可不能这么过,你本来体质就不好,这样过日子身体怎么受得了?”父亲回乡后很快就寄来了5000元钱。拿着汇款单,我心里沉甸甸的,父亲是地道的农民,仅靠种地为生,  相似文献   

19.
我曾有一个女友,虽然兰质慧心,可年过而立仍是单身--我是说,不只是没有结婚.原因全在她的父亲:女友从14岁她的母亲去世那天起,就和父亲相依为命,发誓要一直守在他身边,直到他的百年。她父亲精神有点问题,作为孝女,她不放心把他送进精神病院,也不放心把他交给训练有素的保姆,甚至她都不放心买个相对独立的两代居,让他离开一会儿自己的视线--她自己照顾他,下班之后永远形影不离。她父亲的症状是这样的:打开电视,一看见男女拉手、接吻、上床,他  相似文献   

20.
正"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小孩要剃头。"这是古有的谚语。龙抬头(即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或春龙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二月二的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理头,尤其是小孩,当然这便是我儿时里的记忆。二月二这天,父母会起得很早,然后母亲负责做饭,父亲则烧猪头。其实我是不喜欢猪头的,尤其是猪头肉,可是父亲不同意,他还非得说那不是猪头,是龙头。"龙头?"我成了丈二的和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