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不经济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近几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但经济的快速增长却掩盖不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等外部不经济性。我们通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投入效率、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的分析,得出的一个基本判断是:增长方式粗放,存在不经济性。为此,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增长方式转变,这是解决经济增长外部不经济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等问题,必须采取措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3.
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北京作为首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已取得很大成效,但依然存在着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本文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伦敦、纽约、东京三大国际城市,探索它们在增长方式转变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并从中得出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能源资源消耗多、环境损害成本大,是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弊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和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较快增长。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单纯追求GDP高增长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在实现量的急剧扩张的同时,造成了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恶性循环,可谓“快而不好”。而且,随着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其负面效应愈加显现。在一些地方则表现得尤为突出:环境污染、效率低下、能源资源供应不足、人们实际生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的政府职能转变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燕 《理论研究》2007,(1):62-63
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表现出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特征。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主导主要资源配置、政绩考核体系不科学及财税体制不合理,因此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是要消除体制性障碍,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6.
要刊视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还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从近期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保持国民经济持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很大成效;但同时还存在着大量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增长方式,不但取决于国情和发展阶段,还取决于发展观。在环境与资源的约束日渐严峻的今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伯承 《新长征》2006,(5):59-60
在“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令世人瞩目,但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因此,“十一五”规划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和任务,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转变贵州经济增长方式与实现历史性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初,胡锦涛同志在贵州视察时,将“推动增长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作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一、实现贵州历史性跨越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现代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将经济增长的方式分成两类,即粗放型经济和集约型经济。长期以来,贵州的经济增长基本上走的是一条粗放型经营的路子。主要依靠增加投入来发展经济,形成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许多工业部门技术老化、设备陈旧、工艺粗糙、管理落后而产品质量差和技术含量低,不少经济…  相似文献   

10.
人口众多、能源紧缺、耕地锐减是我国当前非常现实的国情。传统的粗放型的经营方式是造成资源浪费、能源匮乏的根本原因。个人的贪欲与制约机制的缺失是造成资源浪费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经济增长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的老路已走到尽头,落实科学的发展现,尽快建立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王丹 《实践》2008,(6):56-56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失,是我国目前发展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之一。作为尚处在工业化时期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已经超过20万亿。同时,沿用粗放型的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资源开发和污染排放的强度也都大大提高,给我国总体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2005年《国家环境安全战略报告》显示,我国水环境安全形势危急,水资源短缺且污染严重,河流断流,湖泊退化,地下水位严重下降,3亿多人喝不上安全的饮用水。  相似文献   

12.
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市建设模式。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关键就是要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节约型的生产模式 1、现阶段我国生产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生产模式的转变也取得很大成效。但在生产模式方面,还存在严重的问题,集中表现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其主要表现是:“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低效率产出”。 高资本投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实现的。社会主义建设近50年来,我国GDP增长10多倍,而矿产资源消耗增40多倍。土地和劳动力投入也同样存在粗放的问题。 高资源消耗。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高资源消耗来支持的。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  相似文献   

13.
“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积极采取措施加快铁路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于加速铁路企业与市场接轨,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具有重要意义。 铁路企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意义是重大的。其一,它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关键。所谓粗放型增长方式,就是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其带来的结果是资源消耗高、资金周转慢、损失浪费多、经济效益低。而由粗  相似文献   

14.
刘一民 《当代贵州》2011,(14):22-22
资源富集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往往也带来高污染。六盘水市“三废”排放给环境容量造成巨大压力,随着工业经济发展,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等污染物排放在继续增加,但综合利用率不高,不同产业间关联少,经济发展物耗、能耗等较高。如果沿袭原来的发展方式,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  相似文献   

15.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方式,指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组合和使用的方式,可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至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是党中央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几年,由于经济快速增长,煤电油运和重要资源供应全面紧张,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些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大幅度上升。在这样的国情下推进现代化建设,发展循环经济、走节约型的发展道路是必然的战略选择。实践证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  相似文献   

17.
陈叔红 《新湘评论》2005,(12):16-16
“十一五”期间,我省必须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发展动力、资源消耗和投入产出三个环节上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8.
《新长征》1997,(3)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重视微观基础建设辛丁在1996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撰文指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宏观上就是要实现经济资源总量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改变过去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状况。在微观上,要由过去盲...  相似文献   

19.
崔颖 《世纪桥》2010,(1):145-147
在共和国六十年的发展史中,我们获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科教卫生都取得了长足进展,这一点无可否认。但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付出了环境和生态的重大代价,付出了能源资源过多消耗的代价。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亟需由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因而,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确立生态文明思想,实现人类文明观的转型,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正>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年均百分之九点八的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本身开始具有一些新的变化,但从总体上看,这种高速增长仍未摆脱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未能克服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的痼疾。这是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资金周转缓慢、资源浪费严重、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问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