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寨红旗是怎样升起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晓晋 《世纪桥》2000,(5):43-44
大寨,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大地上,曾经是那样的响亮,是那样的特殊。这个有着一片贫土地的小山村,在60年代毛泽东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后,成为红极全国的农业典型。此后,小山村随着政治的起伏而起伏,随着国家的动荡而动荡。它经历的痛苦、欢乐、无奈与大起大落,又有多少人知晓?这里,笔者就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大寨红旗是怎样升起来的。一、大寨红旗的升起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2.
大寨本来是个好典型。周总理专门总结过几条,特别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应当认真学习,发扬光大。但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毛主席号召全国学大寨,要树这面红旗,事情就走到反面去了。中国这么大,农村的条件千差万别,只学一个典型,只念大寨“一本经”,这本身就不科学,就不实事求是。何况这时学大寨,并不是学它如何搞农业生产,搞山区建设,  相似文献   

3.
从“不顾一切自主干”的口号,到调集有着多年合资经验的安铁成、张晓军等精兵强将到自主项目,再到巨额资金的不断投入,憋着一股劲儿的一汽人,希望在一汽轿车特别是红旗项目上打一个翻身仗,一雪前耻。然而,从2013年5月30日红旗品牌首款车型H7上市至今,销量却只有3000多辆。首战就出师不利,这为红旗的下一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4.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郭凤莲是个名副其实的“名人”。早在1964年毛泽东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时,年仅17岁的她便已成为闻名天下的“铁姑娘队”的队长;后来,随着老支书陈永贵离任,她又成为闻名天下的大寨的村支部书记;再后来,先后当选中共十一大代表、中央候补委员和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之后,她重上虎头山,带领大寨人重新走到“前台”,再次吸引了四面八方、国内海外的目光。几十年了,从当年的“全国农业学大寨”到今天的“大寨学全国人民”,大寨风采依旧,郭凤莲风采依旧。  相似文献   

5.
贫困山区的“一面红旗”——记平凉市大寨乡曹子村党支部书记张新民○安文忠平凉市南部后山地区山大沟深,地瘠人穷,吃粮靠回销,花钱靠救济,在平凉是穷出了名的。但就在这样的地方,却出现了一位有胆识、有眼光、有气魄、有追求的共产党员,他———就是大寨回族乡曹子...  相似文献   

6.
一1966年元旦,《光明日报》文艺副刊《东风》以醒目的位置套红刊登郭沫若的组诗《大寨行》。这是73岁高龄的诗人于1965年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赴山西“参观农村社教工作”期间写成的18首旧体诗。这些作品大多无诗意可言,无非是以娴熟的声韵对仗技巧表达一些类同标语口号的内容。以《大寨行》总冠组诗,不但在于各篇中充斥“大寨精神卷巨澜”、“大寨人人是愚公”、“大寨精神善发扬”、“大寨杨谈随处是”、“学来大寨研科技”之类的诗句,而且其压轴之作为《颂大寨》,这是组诗中唯一的一篇迹近古风的体式,其余均系七律。虽然就内容而言说…  相似文献   

7.
黄禹康 《世纪风采》2011,(10):37-40
曾以“铁姑娘”闻名全国的郭凤莲,一时风光无限。随后风云突变,大寨由“旗帜”变为批判对象,成了极“左”代表;郭凤莲也被调离故乡,和大寨一起沉寂十余年。1991年底,郭凤莲低调重返大寨担任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经商办企业,使大寨由贫困村变为亿元村。后来,郭凤莲再次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十大女杰”,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相似文献   

8.
大寨之路     
熏大队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大队党支部带领社员自力更生,发展生产。1964年2月10日,一篇《大寨之路》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大寨成为农业先进的代名词。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大寨和学大寨运动又成为推行“左”倾路线的典型。轰轰烈烈的运动一直沿续到70年代末,建设大寨县成了最时髦的口号。 1980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转发山西省委《关于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经验教训的检查报告》。对大寨和昔阳县“左”的错误进行了纠正——那种把先进典型的经验模式化、绝对化、永恒化的做法是错误的,有害的。大寨之路@羊夏  相似文献   

9.
1964年3月28日至29日,毛泽东在邯郸听取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关于大寨的汇报,又看了通讯《大寨之路》后说:“看来农业要靠大寨。”接着,周恩来总理派当时的农业部部长廖鲁言到大寨调查。调查组于1964年4月29日到大寨,成员有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许运天、国务院农办郑重、张丽云。新华社派笔者随同调查。 “好当家人” 大寨“为什么能建成稳产高产田?有什么条件?周总理让我来看一看”。廖鲁吉围绕这个问题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调查组在大寨、昔阳住了20天,他们开座谈会,查阅大寨大队历年来投工和…  相似文献   

10.
大寨是位于太行山深处的一个不大的村庄,曾经是全国农业的一面红旗。围绕着它,发生过许多对新中国的历史影响深远的事情。经历了几十年的岁月沧桑,许多往事已被我们淡忘,但关于大寨的记忆却历久弥新。因为,那段如火如歌的经历曾经让我们激动,也曾让我们感伤。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位在大寨七沟八梁一面坡的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大寨人,当年,在改变大寨面貌,重建大寨家园,尤其是在“大寨精神”的形成过程中,郭凤莲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现在,作为新时期的大寨领头人,她带领大寨人民办企业、兴农业、抓旅游、建新村,10年奋斗,二次创业,使大寨走上了快速发展的小康之路。  相似文献   

12.
信息短波     
《先锋队》2003,(7)
昔阳县在大寨建立党员干部“两个务必”廉洁从政教育基地。通过大寨老劳模讲述艰苦奋斗史、参观大寨展览馆以及举行其他有纪念意义的活动等具体形式,使接受教育的党员干部从心灵深处受到启迪,得到警示,受到教育。前不久,昔阳县200余名新提拔的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作为第一批受教育对象,到大寨廉洁从政教育基地接受教育,这一行动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穴李越胜雪长治市城区推行“党员行为监督卡”制度。其具体做法是:把党员在社区的表现,包括开展志愿者活动、做好事、正确处理邻里关系、提合理化建议、带头同不良行…  相似文献   

13.
今日大寨     
丁若亭  原碧霞 《党建》2004,(5):42-43
上个世纪6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从那以后,大寨这个不到2平方公里的小山村就成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地方。40年后的大寨仍然保留着当年的痕迹。一到村口,两个红彤彤的大字———大寨,依旧矗立在那里。这个在无数图片中出现的招牌已经成了大寨的标志,它见证了那段难忘的历史,和大寨人一同经历着风霜雪雨,一直走到今天。站在村口新盖起来的大寨宾馆楼上,村子里一排排结实的砖石窑洞映入眼帘。与从前不同的是,窑洞门口都挂上了“窑洞饭店”、“旅游纪念品”的牌子,这显然是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大形势下出现的新气象。1…  相似文献   

14.
在一些偏僻的山村,有时还可以看到“农业学大寨”之类的标语。经过岁月的冲刷,这些标语大多已经残缺不全了。然而,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寨可是个声震华夏、名扬四海的山村,“农业学大寨”的热潮曾席卷大地,磅礴九州。 平心而论,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大寨确实是中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以艰苦奋斗而出名。大寨村地处山西省晋中地区昔阳县海拔千米多的山区,这里属于太行山脉,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水源缺乏,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全村800多亩坡地分散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被分割成4700多块。从抗战结束时起,大寨人在党的  相似文献   

15.
大寨,浓缩着一个时代。 潮涨潮落,褒贬臧否。然而,当年周总理为大寨人总结的三句话,“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的大寨精神永不可丢! 1992年春天,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站在大寨虎头山上,望着山上一道道石坝围造的层层梯田,他  相似文献   

16.
开发油田是功臣“东方之子”第一人1960年4月,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的钱棣华,随着党中央的一声号召,来到满目荒凉、人烟稀少的大庆,参加石油会战,成为会战指挥部总调度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在油田开发的日子里,为了工作,他曾风餐露宿过;为了工作,他曾被作为“白专”典型批斗过;为了工作,他曾夜以继日过;为了工作,他身体留下了劳疾……十几年间,凭着他过人的才智,也凭着他忘我的实干精神,他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员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1979年,他被组织任命为大庆市副市长、大庆石油管理局副局长,成为当年肩扛大庆这面“红旗”的旗手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党史文汇》2013,(7):24-24
一等奖 论文类:《风展红旗如画——纪念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诞生80周年》《浅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山西省委对大寨精神的总结》;著作类:《1949山西南下干部实录》;影视影像制品类:《旗帜·山西记忆》。  相似文献   

18.
镌刻着深深的历史烙印,从巅峰跌入低谷,大寨人像一叶漂泊不定的小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迷茫,彷徨,一时间找不着航向。风光了一个时代的英雄大寨居然落伍了。   国人关注着大寨,世人关注着大寨。   又一个 10年过去了。这 10年,大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成立了经济开发总公司,办起了 8个企业,形成了 9大支柱产业,固定资产达 7400万元;三层楼的准一流新学校拔地而起,农民“小二楼”住宅区又添新景,森林公园将昔日的虎头山装扮得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大寨人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大寨又一次令国…  相似文献   

19.
《红旗》创刊于1928年10月15日,是当时中共山东省委的机关报,主办人丁君羊。目前所知只有第一、二期《红旗》。两期均为油印、横排、右开口。封面均为中间一面飘扬的红旗,旗中心缀有相交的镰刀锤头图案。红旗上方为隶书刊名《红旗》,刊名上方印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啊”。从第一、二  相似文献   

20.
社会广角     
大寨规划小康新村 大寨正在搞小康新村建设规划。村支部书记郭凤莲说:未来的大寨,家家户户的住宅将达到水、电、暖、煤气和卫生设施齐备的标准。大寨村先后建起羊毛衫厂、衬衫厂等村办企业和大寨中策水泥有限公司等合资企业。去年,大寨经济总收入达1006万多元,人均收入1350元。 1月12日,山西省建设厅和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的3位教授一行7人到达大寨。已初步定出大寨新村规划:村民的住宅将新建三分之一,改造三分之一,同时保留三分之一,原有“火车皮”式住宅作为历史见证。郭凤莲说,这项工作预计在1997年前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