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编辑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必须使研究系统化,改变以往就事论事式的局部研究.编辑学理论建构应当从编辑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各个主体际之间的关系出发,进行深入的研究,其中编辑主体意识应当成为编辑学研究的主要角度之一.编辑主体意识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自我意识,它规定了编辑主体在编辑实践中的行为选择,是一种具有利益取向的意识,具有自主性和奉献性等特点.编辑主体意识在形态上,可以划分为多种形式,其中编辑主体的"精品"意识是其中最重要的意识,具有实践性、主导性、直接性和目的性等特点,是决定刊物质量、促进刊物发展的重要意识.  相似文献   

2.
道德意识是学报编辑主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他人作嫁衣”作为学报编辑主体的“道德原点”,是形成编辑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前提,具有鲜明的“利他”特征.学报编辑主体的道德意识是规范其职业道德实践活动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编辑观是指编辑主体在其对象性活动及其同周围关系的调整中所形成的对编辑工作实践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是统摄编辑主体对象性实践活动、形成编辑工作指导方针的重要思想基础,是编辑主体意识中最核心的理念。树立正确的编辑观要坚持以读者为本,同时还要坚持科学、实践、发展和创新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编辑主体的思维方式是其在编辑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的、模式化的认识形式,具有选择性、评价性、反思性和批判性等特征。编辑主体要树立创新意识和辩证的思维方式,正确处理编辑工作中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的到来,必将对编辑主体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编辑主体的思想观念、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等方面必须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编辑主体必须不断创新,以创新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  相似文献   

6.
编务既是为编辑服务,也是联络出版各环节的"粘合剂",但人们如果认为编务只不过是一种事务性、服务性、应急性的辅助工作的话,就会忽视编务人员主体意识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编务主体意识是对自身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编务人员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根据,它规定了编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行为选择。不断提高编务人员的主体意识,是提高出版物质量,提高出版单位工作效率和形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8.
编辑面对编辑对象时,总要表现自己的自主性与自为性以及创造性。编辑的自主性决定其要通过对“编辑对象”的改造,既传达个人倾向性又完成“对象化”。而编辑的自为性实际上强调的是在面对编辑对象时所表现出的一种有意识地“突破”种种限制的能力。编辑的“创造性”要求的是编辑个性、特色与受众需要的恰当结合。  相似文献   

9.
学报编辑主体的价值及其价值观探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报编辑是学报出版活动的主体,是学报编辑价值形成的动因。学报编辑的价值体现在所编稿件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学报编辑价值观是学报编辑从事编辑出版活动的内在动力。学报编辑的价值观对学报编辑群体中每位成员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外部环境和编辑活动方式的变化,使学报编辑主体的价值在社会更大范围内得以实现,从而取得学报编辑的自我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实现。  相似文献   

10.
信仰、境界、主体意识,都属于精神范畴,信仰是主体意识的自觉,境界是主体意识的自为.根据主体间性共生理论,学报编辑、作者、读者同为学报主体,他们共同面向学报这一客体.学报是多元主体意识融合的产物,要实现主体间性的共同感知,需要有平等、尊重意识,需要高层次的学术信仰对话.编辑与作者的境界沟通,在于放弃自我,揣摩作者的构思、意图、中心思想、表达方式,编辑角色转化为作者角色,又要高于作者;编辑与读者的境界沟通,在于思想的创新、与时俱进,掌握读者需求.  相似文献   

11.
心理契约反映了组织与个体之间关于责任和承诺的一种期望。在学报编辑队伍管理中完善高校学报编辑心理契约,利于在学报编辑与学报编辑部之间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学报编辑心理契约违背主要受期望源、具体的破裂条件和食言本身性质三个因素的影响。在学报编辑管理中构建和谐心理契约,需要在出版文化建设、共同愿景培养、动态管理机制和有效激励机制建设等方面加强工作。  相似文献   

12.
论图书编辑的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能力与文化知识高低并不一定成正比.一名编辑除了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外,还应具备较高的编辑素质,即政治水平、思想水平、职业道德和较好的个人修养.  相似文献   

13.
职业意外不仅对雇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胁,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发生职业意外雇员的家庭生活.为防止职业意外的发生,政府应在依法进行监管,提高雇主的重视程度,在确保工作场所安全的基础上,还应提高雇员的职业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4.
对编辑工作者来说,"知识素质"与"业务素质"并不能完全等同。"知识素质"主要指所掌握的各种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而"业务素质"主要指对所掌握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可见二者是一种相互依存、互为彼此的关系。"知识素质"是"业务素质"的基础,"业务素质"是"知识素质"的具体表现形式。不通过"业务素质"来作检验,"知识素质"的高低难以评价。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企业职代会五项职权长期难以得到全面落实这一实际出发 ,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过程四个环节的基本原理 ,理性地分析了职代会五项职权的内在逻辑联系和从企业管理体制上进行根本改革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代会代表是教代会所有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加强和完善教代会制度,必须改革教代会代表的选举办法,改善代表结构,不断确立及强化教代会代表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教代会代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农民工权利意识的发展轨迹及其社会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30年,农民工权利意识的发展轨迹清晰可见:从冲破城乡阻隔进城务工到追求个人发展;从进城务工遭受就业歧视到强烈要求同工同酬;从"仅仅在经济上被接纳"到"在政治上受到尊重";而且,农民工权利意识的代际差异十分明显.农民工权利意识的发展演进,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体现,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挑战,需要劳动关系三方和全社会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8.
论劳动哲学的学科定位和学科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劳动哲学是一门处于哲学与具体的劳动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我们既可以把它看做是一门哲学分支学科,也可以看做是劳动学科群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或"元劳动学"。劳动哲学学科体系包括如下基本环节:劳动一般、劳动者、劳动与价值、劳动与产权、劳动与资本、劳动与管理、异化劳动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劳动哲学透视、对工会运动的劳动哲学透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