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人的现代化内嵌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是国家治理能力生成和运转的动力源泉。回溯历史不难发现,关注人的发展和维护人民利益是我党治国理政的一贯追求,这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对当前国家治理改革提出要求: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和民主法治建设,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思想保证,具有把握正确方向、提供思想支撑、奠定素质基础、创造良好环境等重要作用。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两大主题,关键需要正确认识把握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辩证关系,坚持统筹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法治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入法治建设进程中。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成为研究热点,随着中央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学界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成果。现有研究主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学理基础、推进原则、实施路径等层面做出了探讨,但在基本概念澄清、影响因素探讨、精细化研究推进等层面存在不足。为此,在评析现状的基础上,需要在基础理论耕犁、法治文化建设、现代化视野探寻等方面持续深化,不断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是党带领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宣示和重大决策,充分展示了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坚持公平正义是核心;坚持整体推进、系统发展是方法;坚持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方向。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内在逻辑统一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法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现实社会之间的矛盾已经不能回避,能否将法律体系转化为有效法治体系,关系到推进依法治国的广度与深度。因此,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培育民众的法律思维,树立全社会对法律信仰与法治精神的认同,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最终归宿,同时也是培育与践行以“法治”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应然、实然与必然的视阈论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内在理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预设了法治中国建设的价值应然,法治建设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培育突破实然困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建设的互联互融蕴含着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并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程纳入重要日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并作为政治文明建设也提高到战略部署的地位。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建设在建设美好生活目标上具有一致性,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提供了可能性与可为性。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依法治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有交叉性,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提供了可行性与突破性。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九大指出我国已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仍面临许多任务和发展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政府建设符合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客观要求,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基本价值观遵循。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从全方位发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政府决策、行政执法、政府监督以及党政主要负责人思想等政府活动的方方面面。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法治政府建设的价值源泉。  相似文献   

9.
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现实依据,又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法学理论的思想渊源;把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重要支点,开展法治建设,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措施依法进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坚持“三严三实”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级领导干部遵循和坚持习近平所提出倡导的"三严三实"要求,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坚持"三严三实"有利于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坚持"三严三实"有利于增强全党全社会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强大内在动力;坚持"三严三实"有利于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坚持"三严三实"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同志丰富的法律思想聚变升华的理论硕果,是我国法治建设实践催生的理论创造,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依据”下探索形成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核心内容的法治思想。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是由关于法治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特色的思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思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和运行的思想三个方面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法治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加深了党对文明建设全面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认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能更广泛、更深刻、更具体的推进政治建设,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运行法治化,能进一步改善党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领导,极大地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3.
我国法治建设实践样本观察显示,一种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辨证统一的地方试验型法治一体建设模式已初步生成。地方试验、中央认可、稳步推广和法治固化是其运作的基本逻辑,分别构成了这一模式的基础、关键、重心和归宿。只有从法律规范层面健全正向激励和反向豁免机制,才能激活地方创新试验动能,助推法治一体建设快速生长。科学的法治建设试验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地方创新试验获得中央认可进而形成固化的法律制度,助推法治一体建设良性生长。对中国特色地方试验型法治一体建设模式内在机理的法理阐释和实践观照,能够进一步证成我国法治建设的自主型进路。  相似文献   

14.
将党内法规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使党内法规成为一个重要的法治概念,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政理、法理与实践逻辑,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最具原创性的理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体现。在建党一百年的重大历史节点,应该旗帜鲜明地将党内法规作为新时代中国法学的新范畴,理直气壮地将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之"法"作为新时代中国法学的研究对象。这是法学领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时代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培养新时代法治人才后备力量的必然要求。中国法学界应深刻把握党内法规作为新时代中国法学新范畴的变革性意义,积极将党内法规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话语体系,积极推动党内法规学理研究和人才培养事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创新,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五位一体"建设,是放飞中国梦的现实要求。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需要深刻领悟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本质,定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节点,勾勒促进"五位一体"协同互动的战略路径,进而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6.
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所在。在建设管理实践中 ,要逐步健全、完善建设法规、规章体系 ,落实“四五”普法规划 ,尤其要提高广大建设管理人员的法治观念 ,规范建设行政执法行为 ,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在救亡图存和民族解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青年勇于担负起历史使命,在马克思主义落地生根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青春活泼的一笔。继承着前人所托付的历史重任,承载着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想,新时代中国青年正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前所未有的良好物质条件和制度优势下,只有通过“树立远大理想”“勇于砥砺奋斗”“炼就过硬本领”,才能实现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只有通过“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锤炼品德修为”,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针对青年的培养机制的不断完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新时代中国青年已经开始展现出爱国、立志、勤学、修德、创新、笃实的实践理路,这必将推动当代青年逐渐成长为既能够坚持理想、不忘初心,又能够与时俱进、善于创新的新时代弄潮儿。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全面部署,包含了对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建设的要求。全球化语境下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是建设民主的、法治的、公民的政治文化。但尚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参与意识、非参与意识、有限参与意识并存,人治观念根深蒂固,以及政治文化的分化加剧,都表明先进政治文化的建设处在复杂的境遇。立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着眼于政治现代化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建设,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创新政治体制,培育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加强文化整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兴国之魂。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此,应树立法治精神和规则意识,完善法律体系和法律监督体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立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20.
Since modern times,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national liberation, Chinese youths have dared to shoulder the historical mission and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Inheriting the historical mission entrusted by the predecessors and carrying the ideal of the Chinese people in pursuit of a better life,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youth is becoming a force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unprecedented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institutional advantages, only through “establishing lofty ideals”, “raising courage to struggle” and “practicing excellent skills” can the unity of ideality and reality be realized. Only by “loving the great motherland”, “tak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times”,and “refining moral character” can the unification of personal and social values be realized.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China's educational system,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Chinese youths in the new era have begun to show patriotism, determination, diligence, moral cultivation, innovation, and pragmatism.This will certainly promote the contemporary youth to gradually grow into talents who can adhere to their ideals an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