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柿子熟时     
夏局长是从那年当上副局长后才把家安进城里的。但夏局长坚持每年重阳节这一天回山里老家摘一次柿子,顺便看看仍然住在老家的父亲。那棵柿树在山里老家的门前,庞大的树冠遮天盖日,秋天,红红的柿子挂满枝头,像夜空缀满亮亮的星星。每年的这一天,老人会显得很兴奋。早早地就等着儿子的到来,看儿子上树摘柿子,仿佛又看到了儿子小时的身影,好像自己也变得年轻了。老人站在树下禁不住唠叨两句:“慢些啊,小心啊!”儿子笑笑:“放心吧,还当我是几岁的小孩呀。”老人说:“哦,不是,你现在不经常上树了,生疏,还是小心些好。”摘完柿子,小车载着儿子渐渐…  相似文献   

2.
3月14日,山东省诸城市民政局长批转了一封人民来信“请速查办”,这信是郝戈庄镇奠家庄子村石德禄写的。信中说:“我是1942年参军的三等伤残军人,今年74岁了,身患重病,一个儿子支边在东北,一个女儿嫁到附近的一个穷山村,他们都顾不了我,今年村里说又不给粮食吃了,生活无法子,几次寻死末成,请政府救救我这个70多岁的老人吧……”。信写得简单,但事关重大,刻不容缓。民政局纪检书记带领信访科的同志速去郝戈庄镇,向镇党委、政府做了汇报,镇党委书记和民政局同志一起到该村会同村干部研究了办法,并迅速落实。教育其子女赡养老…  相似文献   

3.
情系夕阳红     
<正>每到云阳县高阳镇柏杨村养老院,向元珍老人总是激动提起:"要是没有小杨的照顾,我们娘俩早没了。"向元珍今年94岁高龄,70岁的儿子身患残疾,母子两人生活贫苦。老人口中的"小杨"是重庆市四届人大代表、云阳县十六届人大代表杨正贵。"我的理解,人大代表这个称号有两个内涵:一要依法履职,积极建言献策;二要做行业楷模,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崇高的事业杨正贵最初并没有从事养老行业,对老人的情怀源于他的创业经历。十余年前,杨正贵生意失败,在一蹶不振的时候,他遇到了恩施的一位生意  相似文献   

4.
朋友盼辉:你好!也许是咱们同病相怜的原因,你的信我足足看了不下10遍,心情十分沉重。你希望"全国的残疾青年教你一条生活之路",我完全理解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听听我这个重残人的话,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我从学校毕业就到乡政府搞通讯工作,后因母亲身患肝硬化,我辞去了理想的工作,到乡镇煤矿当井下采煤工,为的是多挣些钱给母亲看病。不料1982年5月,母亲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在负债累累的情况下,我又在当年9月井下的一次塌方事故中,被砸断了左右肋骨6根、胸脊骨压缩粉碎性骨折,造成下肢截瘫。为了治病,单位让我到上海,于是我带上妻子及不满2岁的儿子离开了河南老家。可是,欠债累累、重病在身、工资较低、儿子又小,异乡治病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5.
32年前,于珍香给了儿子刘世发一个自然生命。32年后,当儿子身患肝硬化被医生诊断“最多活半年”时,65岁的母亲毅然将自己2/3的肝脏割给儿子;手术13个小时后,母亲580克的肝脏在儿子体内“安家落户”,金黄色的胆汁分泌出来;一个月后,刘世发“重获新生”,母子俩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相约一起回家。40名医护人员见证了这一生命轮回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特别的母爱     
在阿克苏市城南多浪河边的一个小院里,住着一位60多岁的维吾尔族老妈妈吐尼沙汗和他的3个残疾儿子。大儿子居马洪今年17岁,是一个先天性发育畸形的残疾人。他的脊背严重变形,两条腿细弱无力。二儿子胡达拜地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呆滞的大眼睛,虽然已有13岁了,但身高只有一米一左右。10岁的小儿子阿拉洪因患有脑瘫病,不但无法站立,就连坐都要依靠在物件上。  相似文献   

7.
龙泉 《中国残疾人》2006,(11):30-31
一对老夫妻,两位耄耋老人,17年来靠卖茶水、拾破烂先后领养了42个弃婴,其中多数失天残疾。老人自己无子女后代,平时生活节俭得近于悭吝,但给捡来的孩子看病却一掷千金!当社会捐助款让孩子们看上病、吃上药时,老人感激不尽:“好人呐,这不知要顶我捡多少垃圾……”面对这样的两位老人,我们除了感动,是不是心里还该有点别的什么?——编者  相似文献   

8.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一位被网友称为“气球奶奶”的83岁老人,在中原省会郑州引发了一场滚热的爱心潮。这位老人拒绝乞讨,更不要他人的施舍。她不但用自己的双手养着患病的儿子,还收养了一个残疾孩子长达12年。三年来,无论冬夏寒暑,“气球奶奶”都会风雨无阻地出现在郑州的一家繁华商场门前。 “气球奶奶”的感人故事随着网络传遍了大江南北。老人自强自立的精神感动了无数网友,有的网友甚至专程从外地赶到郑州,就为了亲手买一只老人的气球——  相似文献   

9.
《经野子内篇》中有个“西邻用子”的故事,颇给人启迪。说的是西邻有5个儿子,一子朴(质朴老实),二子敏(聪明机灵),另三子身患残疾(一个瞎、一个驼、一个跛)。按常理,这样的家庭日子不会好过。但  相似文献   

10.
<正>春节将至,春意融融。2月10日至11日,省政协主席张连珍来到连云港市和东海县,深入城市社区、村组农户和乡镇敬老院,看望慰问老党员、老劳模、特困职工和低保户,给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并致以新年的祝福。10日下午,张连珍首先来到连云港盐河社区的全国劳动模范叶如春家中。74岁的叶老身患心脏病、脑血栓等多种疾病,生活较为困难。张连珍握着老人的手说,党和政府永远不会忘记你们为国家作出的  相似文献   

11.
王立常 《创造》2001,(1):47
“吕氏春秋”上有则故事说,梁国的北部有个叫黎丘的村子,“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乡里有个老人到集市上喝醉了酒回家,这个奇鬼就装成这个老人的儿子的形状,一路上折磨他。老人回到家里,酒醒了,责备他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的嘛,哪一点对你不慈爱啊 ?我喝醉了,你一路上那么捉弄我,是什么道理 ?”儿子急得哭着跪在地上说:“作孽啊 !没有这样的事情啊 !昨天我到东边村子收债去了,不信可以问东村的人啊 !”他父亲相信了他的话,怀疑是奇鬼折磨他,准备“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剌杀之”。第二天,老人到市上去喝…  相似文献   

12.
社区就业悄然“问世” 在福州市二化社区的老人活动中心里,70多岁的张沛光老人向笔者说道:“建国以来,咱们的经济发展了,城镇化也快了。再看看住的房子、吃的东西,可比建国那会儿强上百倍。年轻的时候,你根本就不敢想象会有现在这样的好生活!”不过,也有让张沛光老人不顺心的事。“现在,时间变得重要起来了。邻居们每天都在赶时间啊,弄这个忙那个的。儿女们出去工作,自己一个人在家,有点孤单。”  相似文献   

13.
“三夏”来临,身患艾滋病的特困群众生活的怎么样、病情怎么样,能不能顺利度过盛夏酷暑,能不能品尝丰收的喜悦,这一切深深牵动着省政协主席  相似文献   

14.
"大爷,您这两天身体还好吧?""好!好着呢!前天,咱村集体体检的时候,那个刘大夫还说我的心脏跟三四十岁的人一样呢!"说话的这位大爷叫王太顺,今年近90岁了。本来,他家早已搬到了山脚下的回龙社区,可老人非要上山来,和儿子一起经营自家的农家旅馆。和老人说话的叫张荣锁,是首届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支部书记。2012年6月上旬,张荣锁因公出差10多天,但心里一直牵挂着村里老人的身体情况。  相似文献   

15.
前一段,我带三岁的儿子回农村的婆婆家玩,婆婆的院子里养了几只鸡,儿子向来胆子小,开始有点害怕。婆婆一看,那还得了,怎么能让孙子害怕呢,于是拿着笤帚朝鸡挥去,鸡飞狗跳之后,婆婆告诉孙子:“大宝不害怕,大宝来打鸡。”儿子拿着笤帚开始象征性地挥动,在婆婆的鼓励下,他觉得挺好玩,整个下午都在乐此不疲地追着鸡打,还兴奋地喊着:“打死你们,打死你们!”我觉得不妥,但想着第二天就回家了,就别说他了,说了婆婆也会不高兴的。  相似文献   

16.
一封建议信     
在此刊出一封“建议信”和二项“小发明”。建议信是全国残疾人用品开发供应总站副站长、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系康复工程教研室主任、矫形器主任医师赵辉三撰写的。他的建议也正是我们想要做的工作。小发明是高位截瘫患者于卫东在长期的残障生活中创造的,赵医师给予了肯定。有相似残疾障碍的朋友可以借鉴、仿制试用。我们希望全国的残疾朋友们把你们在生活中摸索出的康复方法、小窍门,治病疗伤的验方、药品等等告诉我们。我们将请有关专家给以评定,并选登一些实惠实用的介绍给全国的残疾朋友。我们的这个小专栏就叫“生活中来”吧!  相似文献   

17.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迎着晚霞余辉 ,可以独自享受一份寂静、清闲感觉 ,可就在一个夕阳西下的时刻 ,我的心却留下了永远的愧疚。那是一个初秋的夜晚 ,夏的最后一声惊雷将我从睡梦中惊醒 ,在我的眼前猛的浮现出一位老人乞求的双眼 ,还有那裂痕斑斑的双手。我想起来了 ,她正是下哨回队的途中 ,坐在马路边的草坪里向我乞讨的老人。那天下午 ,上完一班哨 ,我疲惫地走在回驻勤点的途中 ,忽然有一位老人坐在路边的草坪中向我伸出双手并低声解释道 :“俺是寻儿子来的 ,可儿子又去了别的地 ,我身上已没了钱 ,小同志能不能给我点回家的路费……?”当时…  相似文献   

18.
“喂,您是市志愿者总队老人求助点吗?江北石马河街道敬老院89岁的石桂芳婆婆委托我给你们讲,她想去三峡广场看看……”“请你转告石婆婆,我们明天就满足她的愿望。”接听热线电话的“老人求助点”负责人张世文立即在电话里回答了石婆婆的请求。第二天一大早,一辆小面包车开进了敬老院。来接老人上车的是重庆欧鑫食品厂职工王一明等三名志愿者。当天,他们三人陪着石婆婆游览了三峡广场等景点。这一动人的一幕,就发生在5月底的一天。2004年2月20日,全国第一个老人求助点在重庆渝中区临江门现代书城广场正式挂牌。自老人求助点挂牌“营业”那天起,每天求助的热线电话就接连不断。短短几个月来,分布在重庆市各地的数万名志愿者就热情地为当地老人排忧解难无私相助达200余人次。  相似文献   

19.
在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到社区的长者食堂“约饭”、到长者学堂“共学”、相约投身于社区“共建”,成为近来不少鼓楼老人追赶的“新潮流”。为了把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落到实处,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聚焦“办得起、办得好、办得久”,启动关于建设“长者食堂·学堂”的一系列探索。今年,该区通过新建一批、提升一批,建成72家长者食堂·学堂,实现69个社区全覆盖,惠及全区60岁以上老人达13.5万人。  相似文献   

20.
地方传真     
《中国民政》2014,(6):59-61
<正>"一元关爱"构筑慈善新模式为满足孤儿和老人这类群体多样化需求,今年山东省沾化县在原有募捐模式的基础上,又开展了"一元关爱"活动:主要为80岁及以上孤寡、空巢、特困、残疾老人及18周岁以下的孤儿提供舒心、便捷、专业的服务,老人及孤儿可就近就便享受一元理发、一元就餐、一元洗衣、一元浴足、一元洗浴、一元买药、一元购书、一元辅导等更多服务。(沾化县民政局徐占伟陈芳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