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道德一直是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我们应该重新评估其价值,确定其地位,并进行适当的解构和建构,区分开传统道德的“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让“宗教性道德”成为个人的追求而成圣成贤;让“社会性道德”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基本生活规则和内心协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生的市场经济道德必须得到传统文化的支撑才能真正成为现实社会秩序的调节者和维护者。传统道德中的许多范畴能够为现代市场经济道德体系的建立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料。义利观上,可以将传统的见利思义、以义制利转换成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的现代市场经济道德。诚信观上,将传统的忠信、信义转换成现代公民诚信道德。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小悦悦事件、虐童事件等一系列恶性社会事件的出现,关于道德滑坡、道德缺失等观点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怎样挽救国民的道德水平,重建道德体系也随之成为人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其中呼吁将道德法律化,用严刑峻法来挽救道德的呼声比较高涨.从道德的特点、中国的现实情况以及公民道德形成的规律来看,道德法律化确有其必要性.且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来分析,也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可行性.但造成道德滑坡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法律空白只是其中的一点,因此,道德法律化并不能最终有效解决道德滑坡的局面.反而过分地强调法律会扼杀道德的生存空间.只有将道德法律化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才能平衡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 ,道德法律化成了伦理学界和法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对道德法律化的学理基础、道德法律化的限度、道德法律化的实现、道德法律化的社会意义和负面效应的研究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5.
在西周礼法义务观的基础上,先秦时期儒、墨、道、法四家围绕仁爱、利他、功利和实用阐述了各自的法律义务观.各派理论虽各有侧重,但都认为法律义务应包含道德和功利要素.兼具道德和功利要素的法律义务观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和法律实践,虽然有维护等级制、忽视个体权利等弊端,但就当时的社会发展程度以及人类认识水平而言,其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并对当代中国的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思想,必须深入研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及二者相结合的内在机制。法律与道德因存在差别而有不可调合之矛盾,同时又因二者之间的联系使矛盾之协调成为可能。法律发展史亦告诉我们,从法律的产生到法治的实现就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互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基础,是维系社会协调发展的道德基准,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经济和社会活动有序展开的保障。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却出现了道德困境,为此必须提倡和弘扬儒家诚信伦理,这对于解决当代中国人的道德困境构建和谐社会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道德立法是我国现阶段法律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趋势。道德与法律的一致性使道德立法成为可能 ,但两者调整的社会关系领域的异同使两者既相互适应又要相对保持距离 ;道德与法律之间的矛盾是道德法律化的滞后性所致 ,所以要加强道德立法建设。加强道德立法并不是弱化道德自律性的作用 ,而是通过道德教化的法律保障使外在法律转化为道德主体的内在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9.
科学和社会发展推动宗教步入道德化轨道。这种由超俗观念向世俗现实的靠拢使宗教具有了新的生命力 ,也使宗教道德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有益成分和化解社会矛盾的缓冲剂。一些人利用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的协调性 ,用宗教旗号制造迷信。因此划清迷信与宗教 ,迷信与科学的界限成为当前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儒家思想在中国哲学发展过程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它体现了儒家的价值观,从人的道德价值的角度来衡量、揭示和阐发人的功利价值、真的价值、美的价值和自由的价值等不同的价值表现形式,成为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根本内容。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涌现出许多社会问题与矛盾,其实质在于资源与分配不公,由于道德义务法律化可以维护社会利益的整体平衡,因此是一个问题解决方案.但是,必须明确道德义务法律化的标准为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公民与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通过立法程序将其限定在有关资源与收入分配的法律中这一限度内,方能够避免侵害社会主体的法定自由,起到应有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宗教作为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资源,必须与社会实现良性互动。宗教与社会的互动又必然会体现宗教道德与世俗道德的互动。而宗教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既取决于社会为宗教提供的环境,又取决于宗教自身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道德力量,而道德建设离不开民族传统。本文概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价值、道德资源以及道德教化传统,认为在新世纪的社会发展中,进行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军事立法中客观普遍地存在着大量的道德法律化现象。军队精神文明建设要走在全社会的前列,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宏观社会背景下,军事立法中的道德法律化现象必将更加凸显。同其他社会领域立法中道德法律化现象相比而言,军事立法中的道德法律化现象具有其独特特征。在充分肯定军事立法中道德法律化现象所产生的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其可能产生的消极效应并努力克服之。  相似文献   

15.
思维方式是人类文化现象的深层本质 ,社会文化转型本质上是思维方式的转型。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因此必须以现代性思维对之进行扬弃 ,把握时代鲜活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为此 ,必须把握如下原则 :古今融会 ,辩证扬弃 ;东西互补 ,综合创新 ;关注科技发展 ;吸纳、超越后现代。  相似文献   

16.
"礼乐"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和谐社会的内涵与我国古代礼乐文化的"贵和"精神是一脉相通的。因此,我们在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中有必要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我国古代传统的礼乐文化中发掘可资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道德蕴涵着丰厚的道德教育资源,在批判继承的前提下进行创造转换和合理吸收,对于改进和完善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认真分析当代大学生道德状况的基础上,从整体主义、仁爱精神等五个方面对传统道德思想的现代教育价值进行了梳理,从循循善诱、以身作则等六个方面对传统道德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归纳,期望能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道德蕴涵着丰厚的道德教育资源,在批判继承的前提下进行创造转换和合理吸收,对于改进和完善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认真分析当代大学生道德状况的基础上,从整体主义、仁爱精神等五个方面对传统道德思想的现代教育价值进行了梳理,从循循善诱、以身作则等六个方面对传统道德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归纳,期望能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荣与辱是对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的一对伦理范畴,是社会评价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两个重要尺度。荣辱观就是通过社会舆论的力量,用光荣和耻辱两个概念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而形成的道德观与价值观。荣辱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恩格斯曾经明确指出:“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1]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荣辱观表现为把高贵的身份和特权、显赫的门第官爵和等级以及剥削来的金钱财富作为确定人的价值和行为荣辱的标准,而无产阶级则是以集体主义为基础,把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看作是最大的光荣,反之为耻辱。无产阶级荣辱  相似文献   

20.
作者通过比较宗教道德与世俗道德的异同 ,分析宗教道德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提出可以从宗教道德入手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