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柏欣 《揭阳论丛》2006,(4):51-55
村委会选举中的权利救济制度建设,是当前村委会选举立法工作中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面对的重要制度建设课题。本文界定了村民委员会选举中权利侵害行为,分析了村民委员会选举权利救济制度的缺陷,对村民委员会选举权利救济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村委会将选举权、罢免权交给了农民。村委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的选举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选举委员会成员由村民会议或者各村民小组推选产生,各级组织不得包办。村委会候选人由本村村民采用投票方式直接提名或者由村民十人以上联合提名,不能由县或乡级政府、村党支部等组织提名。另外,村委会组织法进一步明确规定了选举村委会实行差额选举、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的方法,选举结果当场公布,选举时设立秘密写票处。当选后的村委会成员如果不称职,村民有权通过民主程序将其罢免。村委会组织法规定了村民会议制度,明确了村委会要接受监督,向村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村委会组织法进一步明确规定了村民会议制度。村民会议由本村十八周岁  相似文献   

3.
答询台     
怎样选举村委会主任、副主任 ?  答:在实施村委会组织法过程中,有的地方采取了由村民先选出村委会委员,再由委员推选村委会主任、副主任的办法;或依照得票多少确定主任、副主任、委员的办法。这些办法同村委会组织法中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规定相违背,是将村委会主任、副主任的选举由直接选举变为了间接选举,侵犯了村民的选举权,违背了国家在基层实行直接选举的原则。因此,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应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村民对村委会成员主要进行哪些监督 ?  答:村民委员会成员接受村民监督,村…  相似文献   

4.
村民选举权利保障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金辉 《唯实》2005,(3):16-18
村委会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为了充分保障村民的选举权利,必须从制度安排上予以保证。一、选举前:严格相关程序,使村民选举权利不受侵犯在村委会选举之前严格相关程序,使村委会换届选举活动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是保证村民选举权利不受到侵害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5.
从1988年《村委会组织法》开始试行到现在,村委会选举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历程。实践证明,是基层民主化进程的伟大进步,同时对整个国家民主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农村基层民主发展中,我们需要充分分析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使村委选举得到改进和完善,借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16,(1)
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中的四个环节中的基础和前提,村委会选举历经三十多年风雨,在村民自治活动中,民主选举有效的推动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成为基层政治民主的重要实践和表现形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封建残余思想未彻底消除,民主建设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以孙吴县第十届村委会选举为例,对村委会选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村委会选举作为村民自治的一项制度安排,在全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村委会选举中出现的贿选问题,严重影响了选举的公平、公正。贿选的滋生既有政治制度上的原因,亦有现实的经济利益上的原因。治理贿选问题仍须从多方面入手,以确保村委会选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村民委员会深入发展受到以下冲击:农村人口流动频繁要求改变村委会人员构成上的封闭性规定、农村地权改革削弱了村委会在村庄建设中的凝聚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对村委会职能提出新的要求、农村新兴社会组织冲击着村委会现有地位等.为了应对城乡一体化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村委会的选举、监督和罢免等方面做出相应修改,从程序上规范村委会运行.但是,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无法克服村委会封闭性与准行政化倾向、无法解决两委内耗、村社不分等难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其基本思路是:村委会选举时对选民资格认定上以居住地为准;合理划分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事权;理顺村级领导组织之间关系,实现村级领导组织和谐共处;实现村委会与农村新兴社会组织融合性相处.  相似文献   

9.
2005年11月底,某县某村通过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产生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该村80多位村民联名上访该村没有严格按照《村委会选举法》、《村委会组织法》规定进行选举:一是未经村民推荐推选村民选举委员会,而是由原村干部和少数党员推选通过;二是参加投票的选民未超过选民总数的半数。全村选民1318人,参加选举大会的只有527人,委托票高达771票,且未办理委托票手续。该市民政局立即进行了调查处理,对该村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结果宣布无效,并作出重新选举的决定。类似于以上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走过场,流于形式的案例在我国农村实行民主自治…  相似文献   

10.
相当一部分富裕农民进入了村委会干部的行列,是农村村委会选举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富裕村民当政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利益驱动等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加强对富人当政者的引导、规范与监督。  相似文献   

11.
在公民意识薄弱的文化背景下,村民积极政治参与并不必然意味着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实现。鲁东南夏村个案显示,村委会行使职权的选择性、自利性与村委会选举中村民积极政治参与共存。研究发现,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合法的选举程序以及村庄派系竞争的均势性构成支撑村民积极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这再次启示我们,不可忽略传统文化与观念对村民政治生活的影响;重新认识村民选举热情和高参选率,反思村民自治背景下的积极政治参与;继续规范村委会选举程序,推进村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实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广大村民、各级领导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逐渐增强。从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起至今,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的村委会选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要闻要事     
《江淮》2009,(6)
坚决查处村委会选举中贿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首次对贿选的概念作出界定,指出"在村民委员会选举的过程中,候选人及其亲  相似文献   

14.
柏欣 《揭阳论丛》2007,(1):65-69
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首先是从村民选举村委会成员开始的。村民选举制度是其他一系列村民民主制度实施的前提保证,是村民自治有效实施的关键第一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我国以往村民选举实践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反思,以求进一步的完善当前村民选举制度,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必要性。本文剖析了我国村民选举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现行村民选举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泽娟 《求实》2005,(2):91-94
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村民最直接的政治参与形式,而村民能否积极有效地参与是衡量选举成败的关键.爵誉村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表明,村民对选举是冷漠的,不信任的.中国乡村民主政治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面对村委会选举的新形势、新问题,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村委会选举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作者1997年在福建省实地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深入探讨和分析了农村经济发展程度与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实施之间的关系。调查表明,经济较为落后的地方,村民的收入很低,集体收入也很少,村委会选举的竞争程度就差一些,而村民小组则成为没有实质内容的空壳,无法通过选举产生组长和村民代表;而在经济发达的地方,一方面村民的收入较高,同时村集体收入也不少,村委会选举竞争就较为激烈,而村民小组因为拥有一定的实权也可经由选举产生组长和代表。因此,作者认为,经济发展能够促进竞争性的村委会民主选举,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是搞好村委会民主选举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今年,全国的农村村委会都将改选,从已经改选的地方反映出的情况看,农村村委会选举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贿选现象.记者看到这样一份资料:在浙江省临安市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过程中,截至6月20日,仅市民政局就接到村民的咨询和投诉电话836个,收到村民来信186封,接待村民上访96批(次),共计700余人,分别比上届村委会选举时增长18%、16%和21%.  相似文献   

19.
村委会选举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自1998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村委会选举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精英权威尤其是村政精英对选举过程所发挥作用愈加深刻。这种现象有助于村政的连续性,但却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选举绩效,并影响村政精英的正常循环。  相似文献   

20.
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是保障村民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有效途径.由于选举过程中存在如法律法规不健全、村民参与渠道不畅、部分乡村宗族势力影响等问题,因此,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必须加强民主教育,强化民主意识,推进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