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生产”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质资料和人类自身“两种生产”相互作用 ,推动社会的进步。第一种生产越不发达 ,第二种生产的制约作用就越大。私有制是妇女被压迫产生的根源。社会发展的结果 ,最终必然实现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个过程必须深刻认识和牢记两个问题: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必须依靠农民,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抓紧抓好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新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点在农村,解决人口素质、结构、分布等方面问题的重点也在农村。21世纪前期新疆人口总量仍将继续增加,人口对经济和资源的压力依然存在,这就要求我们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转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会促进政治文明的建设,反之,政治文明建设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因此,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视角探讨政治文明建设在基层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转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会促进政治文明的建设,反之,政治文明建设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因此,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视角探讨政治文明建设在基层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罗媛媛 《实事求是》2006,191(4):14-16
农业"两个飞跃"思想是邓小平经过长期思考和探索,总结历史经验和农村改革实践的智慧结晶,它指明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最终出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业"两个飞跃"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学习和深刻领悟邓小平的农业"两个飞跃"思想,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的"两种生产"理论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长时期的争论。本文认为:要判定两种生产的正确性,应该把它放在其产生的历史前提中去理解;两种生产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两种生产是指同一生产的两个不同方面和要素,而不是互不相干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党在新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一定的理论指导,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积极作用的理论资源表现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要求。这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新任务。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聚合人财物力扎实推进新农村的建设进程。赤峰市松山区2006年以来,借鉴以往“小康示范村”创建活动成功经验,把新农村建设与“小康示范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采取先行试  相似文献   

10.
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跃在广大农村中的“农”字号民营经济的作用发挥,至关重要。“农”字号民营经济的发展能够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活跃城乡经济,满足社会多方面需求,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新  相似文献   

11.
陈阁  李春华  李文颖 《唯实》2011,(3):72-75
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为我们追溯中西法治文化差异的渊源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和重要的研究方法。物质资料生产在西方形成了法治文化,在中国则通过部族战争这一中介,形成了人治文化;人类自身的生产在西方成就了个人本位和意思自治的理念,在中国则由于礼治文化的影响,个人被置于团体之中,个人本位没有得到张扬。  相似文献   

12.
两种生产理论的论争历史和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贵明 《探索》2000,36(4):41-46
本文对思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在历史上引起的论争过程作了分析,指出两种生产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经济决定论。  相似文献   

13.
“两个飞跃”思想和新农村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充分肯定和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新农村建设和实现“第二个飞跃”共同服务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中。“两个飞跃”思想与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并举,关键在于建立在农业合作基础上的农业产业化,其重要杠杆表现为农地的合理流转。  相似文献   

14.
于涛  张敏 《世纪桥》2007,(1):26-27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和谐社会理念的指引下,政府应通过加快自身职能转换,努力提高干部素质,和推广农村继续教育的方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指针。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文化的哺育和支撑,只有农村文化得到新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目前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着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使农村的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16.
朱文璋  刘利元 《实践》2008,(2):28-2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物质、文化两手抓,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努力解决农民的“文化温饱”问题,做到既鼓“钱袋”、又富“脑袋”。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是当前社会转型的重点,也是难点。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新农村建设战略。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怎样组织起来,建设新农村是当前的重点。因此,农民的组织能力建设,尤其是合作能力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要点。文章从农民合作的历史变迁梳理出农民合作遇到的困境,并分析其原因,最后建议建设新农村要注重农民的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合作能力,使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当前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基础设施比较脆弱,人居环境管理缺失,社会公用事业投入不足,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社会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断推进、农村各项事业改革的全面展开,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势必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只有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引导和规范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行为,调节各种社会经济关系,才能够有效保证农村各项事业依法、有序地进行,从而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一、当前农村法制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