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帅的演讲     
1924年8月,第二次直奉大战前夕,奉系首领"东北王"张作霖要做一次战前训话来鼓舞士气. 大帅府的秘书们彻夜赶写讲话稿,谁知张作霖一看十多页的稿子恐怕有几万字,就发了火:"你们这帮耍笔杆儿的,准叫墨汁灌糊涂了.文绉绉的长玩意儿,多耽误事.说的人费劲,听的人难受,简直是活坑人,重写!"于是秘书们又昼夜加班,几易其稿,好歹交了份一千多字的稿子.  相似文献   

2.
戏说秘书     
秘书这个岗位看上去是很风光的,人们常常看到秘书和领导在一起,或汇报工作,或接受任务,或受到指点,或做些记录,或请示工作,或商谈事情,觉得秘书是领导身边的人。最让人感到特别的是,领导常常在大会小会上拿着秘书写的稿子念,人们似乎觉得,领导身上有秘书的影子,而秘书身上,有领导的仙气,所以人们总以为,干秘书是一项前程远大的事业。  相似文献   

3.
敝人有两大嗜好,一是喝酒,二是写稿子。喝酒,虽然很少碰到酒量相当的高手,但也喝出了不少的酒友;至于写稿子,倒是常有些“豆腐块”见诸报刊,不知内情的人说我名利双收。其实,那微薄的稿酬与接二连三的麻烦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相似文献   

4.
佚名 《政府法制》2013,(20):52-52
谭震林一生敢说敢做,个性鲜明,人称“谭大炮”。他讲话作报告,也很少请人“捉刀”,有着浓厚的“谭氏风味”,让人耳只一新。1957年,谭震林在攸县进行民主办社试点。随行的新华社记者胡坚曾经用试探的口气建议一些报告南秘书代写。  相似文献   

5.
网友爆料河南商水县政府办公室配28名秘书一事引起了人们热议,有人戏称其"堪比联合国".随后,该县县委办公室主任面对媒体采访时采取回避态度,政府网站名单被迅速"瘦身",其宣传部长回应说:"秘书只是称谓,这是个笑话."不管这些秘书是担任司机还是档案员.秘书这个称呼一定不是什么笑话,否则他们为什么都喜欢被人称为秘书呢?想来在官场上务实的中国人断不会为了名称的好听而对秘书一职趋之若鹜,只能说秘书职务背后可能蕴藏了某种利益.  相似文献   

6.
一转眼在人大工作已经十余年.一路走来,蓦然回首,发觉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还是《江淮法治》. 她是我的引路人.记得自己刚在桐城市直局机关工作时,因工作原因,结识了一位在市人大机关工作的程大姐.当时,我偶尔有"豆腐块"见诸于报端,但是我写的大多是简讯,加上自己获取资料的渠道极为有限,对于一些大材料不知道如何下手,稍长一点的稿子...  相似文献   

7.
重庆一名27岁女子毕业后先后为多家民企老板做秘书,工作顺利,收入颇丰,然而相亲却次次失败,原因是男士们都认为女秘书难免被"潜规则",担心自己被戴"绿帽子","在很多人眼中,女秘书就是老总的情人、二奶".  相似文献   

8.
正毛主席一向喜欢自己动手起草报告、文件,甚至还亲自为新华社撰写新闻稿。1958年,他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明确提出:"不可以一切依赖秘书。"这句话折射出当时在某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一切由秘书代劳的情况,至今仍有教育意义。改作风,先要改文风,不能总让别人当"枪手",更要自己多动手。古今中外,凡是有作为的领导者,大多善思能文,无不重视笔杆子的作用。曹操曾写下《让县自明本志令》,诸葛亮也有《出师表》存世,魏征写有《谏太宗十思疏》,之后,  相似文献   

9.
老冯看到欠条下多出来的一行字"工资均已结清",顿时傻了眼,下面竟然还有自己的签名!除了这行字和自己的签名,被告出示的这张欠条和自己手里这张一模一样。老冯记得,自己当初去公司要工资时,会计是用复写纸写的欠条,原件留在了公司,复写件给了自己,当时自己并未在欠条上签名。他在法庭上看到"欠款均已还清"的字样和真假难辨的签名都惊呆了。为辨明欠条上签名的真伪,老冯决定申请笔迹鉴定。虽然他自己都觉得,那个签名太像自己写的了!一个月后,鉴定结果出来了——签名系用扫描、临摹技术伪造的。  相似文献   

10.
秘书是宣言书 当秘书,高明就高明在他们熟谙中国的为人之道--士为知己者死.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秘书,第一要务就是向领导表忠心、尽全责.虽不需要什么宣誓形式,但每一个毕恭毕敬的秘书,都在向自己的"主子"发出无声的忠诚宣言;每一个忠心耿耿的秘书,也必然会有一个前程似锦的仕途.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从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是我国的一位学者访问瑞士时的见闻,其中讲 到:瑞士苏黎士州长到馥劳教堂作演讲,没有随从,没带秘书。州长站在讲台上作报告, 连端茶送水的都没有。大约10分钟,报告完毕,州长走下讲台与市民边走边谈话,最后 独自打开伞走出教堂,自己开车去了。目击此情此景的那位中国学者感慨地说:论级 别,那位州长大概相当于我们的省长,他作报告,至少也应该有秘书、保镖、司机。再不 济那伞也应该是别人给打的,可人家却那么一个人来去匆匆,不讲派头和排场。那些听 报告的人把州长当成一般朋友,很随便地与其交谈,可谓零距离,如此等等,这在我们 国家是不可思议的。  相似文献   

12.
幽默大王     
王书记素以理论水平高著称,常 有文章在报刊发表,文章倒也写得文 笔流畅、见解不凡,但据说多由秘书捉 刀代笔。 最近,王书记的一篇关于农村产 业结构调整的文章发表后,获得地方 报刊的一片赞扬。王书记颇为得意,在 一次县委常委会上,他说:"同志们都 说我那篇文章写得好,给我找一下,好 让我也读读嘛。"  相似文献   

13.
<正> 按照规定,大学本科学生和研究生,包括博士研究生,毕业前都必须写作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究竟应当怎么写呢?常有同学向我提出这个问题.这使我想起了鲁迅先生写的一篇题为《作文秘诀》的文章.但这篇文章并不是真正告诉人们以什么作文的"秘诀",而恰恰是指出作文并没有什么"秘诀";所谓"秘诀",无非是写作时装腔作势,故弄玄虚,用某种障眼法吓唬人、愚弄人罢了.那么,作文就没有什么要注意的么?当然也有.用鲁迅的话说,那就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我想这道理同样适用于写作毕业论文.  相似文献   

14.
不了解马卡龙的人一提到马卡龙就皱起眉头说"好甜!好甜!"。我好想说,那是因为你没吃过真正好吃的小马啊!跟随我的步伐,即使你是一个烘焙新手,也可以快速做出理想的马卡龙。别发呆了,快点一起来投靠甜蜜写食主义,分享甜蜜吧!  相似文献   

15.
关于重塑     
在2021年的尾巴上,来写"重塑",似乎颇合时令.疫情以来,个体、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或多或少发生了一些不可逆的变化.试着接受,试着适应,试着改变,是每个人都在做的事.小到起初戴口罩30秒就觉得不能呼吸,到现在不戴口罩就觉得自己在裸奔,人的可塑性其实非常强,一切的重塑只需要一个时机——一个去改变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在网上那个神秘的虚幻世界皇,各种各样的网名让人心驰神往.其中有个有时叫"漂亮人生",有时叫"独轮车"的女孩儿就让许多男人在网上与她相识不久就神魂颠倒,在其甜蜜诱人的语言里,很快就把自己的真卖情况如实相告.尤其是在"漂亮人生"的QQ空间里看了其娇艳的容貌后,恨不得马上见面一睹为快;而这边那楚楚动人的女孩也频频招手,信誓旦旦,不见不散.  相似文献   

17.
时间到了文章总是要写的."我的……",这个题目有点难,一时竟脑中空白.若逢少年时,摊开考卷看到这样的作文题,必定心中大喜,信手拈来,不出喝盏茶的工夫便能写个大概.赤子言说总是刚愎热烈.年少,人总会觉得自己的父母很普通,成年后会明白自己也很普通.人到中年,微不足道的我又有什么可以一写呢? 庚子年颇不平静,但让人感到一个人...  相似文献   

18.
幽默大王     
一无损失 某局机关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局内干部逝世,写讣告时必按 干部级别在"损失"一句上分别对待:一般干部写"×××同志的逝 世,是我局的一个损失";科级干部,则写"一大损失";处级干部,则 写"重大损失";局级干部,则写"特大损失"。一日,局内看门的老工 人病逝,写讣告的秘书在写"损失"一句时颇感为难,就去请示局长。 局长说:"这么屁大的事也要问我?是什么损失就写什么损失嘛?"秘 书说:"能否写'一小损失'或其它什么损失?"局长说:"一无损 失。"  相似文献   

19.
茅家梁 《检察风云》2013,(13):33-33
想起了退休前在报社遇到的一桩事。那一年不冷不热的日子,几个领导下基层"调研"。到了"饭点",却还没有到目的地,便下了专车,各自拿出富有特色的"拌面"和司机、秘书在引擎盖上"呼噜呼噜"地享受起来。随行的记者一见,赶忙"立此存照"。第二天,《首长下农场途中吃拌面》的"新闻",很体面地在显著位置出现了,还配发了一篇评论。按理说,这个记者是应该受到欣赏  相似文献   

20.
一名购房者用自己一生的血汗钱购买了一套住房后,发现新房楼板开裂、渗水,感到十分闹心,便在售楼处拉出"维权横幅",在自己所开轿车的车身和自己所穿衣服的背面写上维权标语,宣泄心中不满.房地产开发商便以购房者在公共场所对其声誉进行诋毁,侵害其名誉权为由,将购房者告上了法庭.那么,公共场所拉横幅、写标语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是正当维权,还是诋毁他人声誉?2007年8月7日,这一"另类"维权纠纷案,经江苏省南京市二级人民法院的审理,终于有了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