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羽 《政府法制》2014,(2):25-25
《明史》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段子”,今天读来还让人会心一笑。1376年,明朝的司法部副部长茹太素给朱元璋报上一份材料,长达1.7万字,朱元璋看得眼花,就让秘书王敏念给他听,都念到6300多字了,还不知道要说啥、:朱皇帝实在受不了,当场找人把茹部长狠揍了一顿。第二天又让王秘书接着念.从第1.65万字到结尾,茹太素提了5条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
谢谦 《政府法制》2010,(22):41-41
古代帝王喜欢舞文弄墨吟诗填词者,一抓一大把,但写大批判文章,批判古先圣贤者,却只有一个: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出身游丐,当过和尚,文化水平低,心理也最变态。据赵翼《廿二史札记》"明初文字之祸"云:"明祖通文义,固属天纵。然其初学问未深,往往以文字疑误杀人,亦已不少。"  相似文献   

3.
著名史学家孟森先生曾对《明史》中的循吏做过专门的数据统计,他说:“全传百二十人,宣德以前六十余年时得百人以上,正统至嘉靖百三十余年间十余人,隆庆、万历五十余年间仅两人,天启、崇祯两朝无一人。……宣德以前,尚多不入循吏传之循吏。”  相似文献   

4.
朱元璋推行"重典治国"政策的历史背景是元朝统治末期,政治腐败,纲纪废弛.重刑主义在明初法律实践中的表现如果说上述命令对朱元璋的治国理念可见一斑,那么制定颁布<大明律>、<明大诰>,则是他推行严刑峻法重典治国的充分落实.<大明律>所规定的刑罚已经十分严苛,但是朱元璋仍然惟恐法外遗奸,于是又特令颁行<大诰>于天下.<大诰>实际上是以案例、峻令、训导三个方面内容组成而又具有法律效力的特种刑法.又如,同一种犯罪,<大诰>的处刑要比<大明律>大大加重.<大诰>的问世,标志着明王朝把重典政策推向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莺莺传》和《霍小玉传》都是中唐传奇的佳作,是少有的与城市舆论有关的故事,而且因为舆论的参与,促成了这两篇传奇的发展以及在意义上的延伸。中唐长安的城市舆论对两场轰动京城的爱情的反应,在其过程中呈现出接受和颠覆的两种状态,表现出时代性的"逐情"观念。从两篇传奇在城市舆论中复杂的状态入手,可以解析中唐社会中复杂的情感道德倾向。  相似文献   

6.
《国朝忠传》收录于《永乐大典》,编写于明初洪武年间 ,目的是为了应合朱元璋的政治需要 ,为文臣武将树立忠臣榜样。为了能够让文化水平较低的武臣听懂与阅读 ,编写者将历代忠臣的事迹都编构成生动的故事。故而 ,《国朝忠传》为一部“讲史”性质的小说  相似文献   

7.
朱元璋定都临濠、兴建中都、罢建中都是明初重要的政治事件,<明太祖实录>的记载却相对简单.通过相关文献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为了维护朱元璋的形象,<明太祖实录>有意篡改了朱元璋罢建中都的部分事实,目的是为了掩盖他在建都问题上的决策失误.事实上,洪武八年中都宫殿罢建和南京宫殿改建的直接原因是朱元璋的迷信思想在作祟,他害怕工匠的"厌镇"破坏了宫殿的风水,不利于自己的统治.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既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的人物。他是晚清封建社会的'中兴之臣',也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还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与一代大儒。他既为孙中山、章太炎、范文澜等人所不齿,但也得到毛泽东、梁启超、冯友兰等人的高度评价。有关曾国藩的书籍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9.
儿子死亡原因不明,农妇9年奔走上访,从市区到省,从省到北京,上千次的上访终于有了初步结果,法院作出一审判决——  相似文献   

10.
洪钰铉 《江淮法治》2008,(18):60-60
港台赌侠电影曾经风靡了整个大陆,一些人一度被电影中那些所谓“赌侠”神乎其技的赌术所迷惑。其中所展现给我们的那些高超赌术,讲通俗一点就是“老千”。妄想一夜暴富的赌徒一心追求高明的“千术”,于是“老千”越来越多,让人防不胜防。《我的老千生涯》是一本类似于反思录之类的书,三十几万字的内容虽然文笔一般,  相似文献   

11.
关于朱友硅的出生,各种史籍的记载是一致的。《新五代史》称“友畦者,太祖初镇宣武,略地宋、毫间,与逆旅妇人野合而生也”;《旧五代史》称“友蛙,小字遥喜,母失其姓,本毫州营妓也”;《资治通鉴》称“郢王友硅,其母毫州营倡也”。不论是“营妓”、“营倡”,还是“逆旅妇人”,都是古代“军妓”(相当于近代的慰安妇)的别称。在正史记载中,朱友畦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生母是妓女的皇帝。  相似文献   

12.
秋风 《当代审判》2003,(1):51-51
腹tun是战国时期一位著名墨家学派领袖,他一生公正无私,依法办事,晚年时定居秦国,深得秦国君民爱戴。  相似文献   

13.
徐泉海 《法制与社会》2010,(20):238-239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在校正诠释儒家经典《大学》之时,认为,《大学》对于格物致知一节已佚,故朱熹增补其传。《补格物致知传》集中反映了朱熹重视格物穷理工夫的特色,囊括了从工夫之始到豁然贯通境界之达成的全过程,在朱熹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15.
心正天下正     
李卓 《中国监察》2016,(5):58-59
心本来就是"正"的,"不正"只是被私欲牵引所致。"正心"其实并不难,即时检点存养,心便正。难在心之常觉、常明、常正,常能自我约束,管照其身在《大学》八条目当中,"格物""致知"都是为了明理。明白了道理,就要身体力行,"正心"便是明理之后道德实践的重要环节。用现在的话说,端正行为要从端正思想入手,所以要"正心"。心正不正,别人看不见摸不着,自己最清楚,所以要特别警惕,随时纠正,不能有一念之差。  相似文献   

16.
《律师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这里的"社会"不是空洞的哲学概念。应是社会中具体的委托人,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法律服务"的范围即是接受社会中委托人的聘请,担任案件代理人、辩护人参加诉讼、调解或仲裁的一系列行为。这里的"服务"又分有偿和无偿,当然有偿是惯例,无偿是例外。正是《律师法》给律师这样一个法律的社会角色定位,就决定了律师要为了维护好委托人的权益而确立打赢官司的策略并为之收集对其更为有利的证据。于是赢官司成了诉讼律师绞尽脑汁、使尽全身解数谋求的结果。即使了解委托人一些不光彩的乃至违法犯罪的行为也不能予以检举和揭发。之所以孜孜以求,是因为只有赢官司,律师才能显示其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只有赢官司,律师将来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案源;只有赢官司,律师才能将所收的代理费拿回家去  相似文献   

17.
18.
雷鸣 《法人》2005,(5):16-17
2001年 APEC(亚太经济 合作会议)在上 海召开时,中国 外文部发言人章 启月的衣着令人 眼睛一亮,迅速 在境外赢得“优 雅得体,笑容可 掬”的赞美。许 多人私下打听, 怎么在北京“大姐大”的章启月,到了上海就变成 时尚女人了?其实,这幕后的着装师,是一位来自 纽约的时尚评论家、中国私人衣橱顾问第一人—— 沈宏。  相似文献   

19.
袁伟时在《名人传记》2008年第10期上著文说,杨振宁在2004年作报告时讲了一句话:“《易经》对中国的科学发展很不利。”他说,其中一点是不讲演绎论证。《易经》归纳了很多社会现象、自然现象,但没有严谨的演绎和论证。  相似文献   

20.
叶君儒把找中人的事全权委托给了珍妮和叶永彬。珍妮和叶永彬走街串巷.找了好多天.终于有了眉目。原来.张其正和胡发祥均为当年宿儒.与启智斋主人程文耀、叶君儒父亲叶知秋是至交。张其正秉性耿直.好生气.未临古稀即逝;胡发祥心宽胸阔.至今年逾九十.仍健在。只是胡发祥早就回山中老家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