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姜东良 《法人》2009,(2):57-57
“真正成功的最大秘密,在于没有任何秘密。”这是张继升宣扬的成功秘诀。 在三联集团风光时,这也许是张继升遵循的一个原则,但是现在三联集团遭遇资金困局,官司缠身、麻烦不断,张继升开始远离公众视野,躲避公众的质疑,这个秘诀好像失灵了。  相似文献   

2.
[基本案情]被告人张某,系某市银宇三联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银宇三联集团有限公司工商登记股东为该市纺织局(2001年转让给徐州纺织控股有限公司)(占86.97%)和原纺织厂工会委员会(占13.03%,系职工股)。1998年初,由天虹纱布实业公司(全民所有制)出资50万元,银宇三联出资150万元,成立该市纺织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2月,纺织局党委决定,同意银宇三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聘任:张某提任为银宇三联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实行年薪制,按照年薪制规定除岗位工资和年终兑现外不准再另拿奖金。1999年4月,张某任纺织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纺织进出…  相似文献   

3.
如何科学界定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是国家秘密保护制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我国《保密法》规定"接触国家秘密"的人员为知悉范围内的人员,事实上,国家秘密作为一种特殊而又重要的信息,不能被"接触",只能被"知悉","接触"的只能是国家秘密载体。"接触国家秘密载体"的人员与"知悉国家秘密"的人员的法律责任并不相同。据此,本文对《保密法》及其实施办法相关条文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4.
三联迷局     
三联集团曾经是整个山东的骄傲,当它在充满悬念的争议中失去对三联商社的控制权之后,这家总想领先半步的企业是否能打破盛极而衰的中国式宿命?  相似文献   

5.
孙欣 《法律与生活》2009,(19):14-16
这起特大汽车走私案是走私由沿海转向内地的标本 近期经济增速排倒数第一的山西,进口高档车竟频频现身各地街头。是煤老板太多,还是另有隐情?“10·10”特大走私案的成功告破,揭开了其中的秘密。  相似文献   

6.
徐州市把刑侦秘密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提出了"占有优先位置,得到优先发展"的"两优"目标和"全员建情、全方位用情"的"两全"工作思路,按照"调整、充实、提高"的方针,在充分发挥秘密侦察力量攻坚克难破大案的特殊作用,着力提高发现、控制和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把刑侦秘密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派出所,建立全员参与、全方位运用秘密力量侦察破案的新体系1994年,徐州市在改革和强化刑侦工作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确立了大刑侦格局。抓住这一契机,他们从提高整体侦察破案水平和合力攻坚破案能力出发,顺应侦察破案运行机制的改革,把刑侦秘密工作的重心移向派出所,由所队共建转变成派出所自建,初步形成了以派出所为根基,以  相似文献   

7.
无论名人还是普通人,对于一些"不能说的秘密",人们该如何控制好奇之心并以法律的立场保护每个人应有的隐私?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理论的传统观点认为,盗窃是指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夺是指乘人不备公然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但是,根据这两个传统定义的字面含义基本上不可能将盗窃罪与抢夺罪的本质特征区分开来.因为"秘密窃取"本就意味着"乘人不备",反过来说."乘人不备"同样也具有秘密性,所以"乘人不备"并不是抢夺罪的主要客观要件.正因如此,许多教科书删除了抢夺罪定义中的"乘人不备"一词.形成了如下定义:抢夺是指公然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1]  相似文献   

9.
王泽 《法制与社会》2016,(5):254-255
盗窃罪在司法实践中依然采用我国刑法理论通说,即盗窃是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而且只要行为人自认为犯罪行为没有被发现就是秘密窃取。基于目前理论上对秘密窃取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不够清楚,本文首先对秘密窃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系统梳理。关于盗窃罪中"秘密窃取"的问题,本文进行了开放性的探讨,肯定了理论上承认公开盗窃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盗窃罪、抢夺罪、抢劫罪的本质区别进行了分析,认为三个罪名的主要区别是暴力程度和暴力对象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商业秘密国际法律保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TRIPs协议的生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也在《反不正当竞争示范法》第6条规定了商业秘密,该条以TRIPs协议第3条为基础,虽然以"秘密信息"(secret information)代替了"未披露的信息(undisclosed information)"的称谓,但在实质内容上与TRIPs协议并无多大的差异。根据国际局对"秘密信息"的解释,认为秘密信息可以进一步分为"制造的秘密"或"商业的秘密",包括生产方法、化学配方、图样、模型、营销方法、分配方法、合同格式、商业计划表、价格协议细节、消费者档案、广告策略、供应商或顾客名单、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库等。  相似文献   

11.
高山 《法庭内外》2014,(7):23-25
正权晓辉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为情妇安排事业单位工作,这在海南儋州市是众人皆知的"秘密";向商人"借款"敛财,且是借了不还;以经营农场名义"漂白"非法收入……海南儋州原市委常委、秘书长权晓辉利欲熏心,贪污受贿1577万元,2014年4月,被海南省第二中级法院数罪并罚,判处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12.
梁艺 《时代法学》2015,(2):48-55
杨婷婷高考试卷"掉包"案中,法院的判决思路呈现出豁免公开事由定位模糊、裁判依据合法性审查缺位,以及审查方式纯粹形式化的样态。与国家秘密相比,如高考试卷这类所谓工作秘密信息,在保密时限、范围、事项上表现出更甚前者的保密性。工作秘密在实践中广泛存在于各类国务院工作部门的密级规定中,以"不属于国家秘密,且不宜公开"的表述形式出现;应当将此类信息置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设定的解释框架中,重新考量并实现有选择、有限制的不予公开。由此引申出关注法律概念的无形变迁,是正确适用规范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秘密侦查的解读与诠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基于权力规制和人权保障的双重目的,我国法学界对秘密侦查的理论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相当多的学者缺乏起码的刑事侦查专业背景,加之对我国的秘密侦查实践不甚了解。为此,我们对秘密侦查的概念、特征、分类及其表现形式等基本问题进行了重新界定和深入探讨。一、秘密侦查概念的重新界定(一)我国学界关于秘密侦查概念的几种观点秘密侦查的概念回答的是秘密侦查的本质问题,同时,这也是我们进行秘密侦查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从我们所了解和掌握的有关外国资料来看,似乎国外学者对秘密侦查的概念并不感兴趣,无论是外国的刑事诉…  相似文献   

14.
秘密侦查进入到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者的事业不超过十年的光景。从国际社会发展来看,秘密侦查也是近二三十年来在法治先行国家刚刚兴起的一项刑事司法制度与实践。2011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将"技术侦查"单列一章进行规定,必然受到历史发展阶段短暂的限制。本文拟对秘密侦查的背景、内涵进行浅显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叶雷 《法人》2014,(2):95-95
正"经济学家中的经济学家"艾伦·格林斯潘,一世英名毁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甚至直言不讳地称他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前央行行长"。如果说他成功的"秘密"在他《动荡的年代》一书中,那么,失败的原因及反思就在他最新著作《动荡的世界》一书中。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联储精密的预测机制没能预见到全球经济中存在的重大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模型也同样失效。格林斯潘认为,原因就是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下简称二分院)加大了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犯罪的打击力度,成功查办了原浙江省杭州市宗教局副局长吕泳田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命题专家组组长刘渝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等一批大、要案,使二分院的反渎工作进一步打开了局面.  相似文献   

17.
高永明 《法治研究》2013,(11):22-29
我国刑法对聚众淫乱罪的处罚无法解决秘密进行的该行为与侵害公众道德情感、公共秩序的逻辑关系,也无法应对聚众卖淫不为罪的现实。通过对性的文化考察,禁欲主义是基本的传统立场,但也有性享受之事实一直存在的相反悖论,这体现出性快感和性罪恶并没有联系,现实上聚众性行为以各种方式存在着。性观念的转变和性权利的确立是秘密聚众性行为非犯罪化的条件。从分层次的道德来看,反对聚众性行为属于无法内化为法律之愿望的道德事项。作为典型的道德语言,"淫乱"一词标识着价值判断,其无法精准描述"聚众性行为"的词义。以性作为一项法律权利看,秘密且合意进行的聚众性行为并没有突破性权利行使的底线,因而刑法惩罚的仅仅应是公开进行的聚众性行为。  相似文献   

18.
财产属性一直是国家秘密比较有争议的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解答对于准确界定并实现对国家秘密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民法上的财产概念出发,条剖缕析,认为国家秘密具有财产属性,所有权属于国家,并且与其它财产相比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杨明 《政府法制》2009,(7X):20-22
今年4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草案)》。6月,修订草案提交审议。该法修订中的"国家秘密",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公民的"知情权"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南剑 《中国审判》2013,(10):74-77,5
"业委会主任竟是个刑满释放的贪污犯"2013年7月23日,一个颇具爆炸性的贴子出现在南京多个网络论坛中,随即不断发酵。此事遭到当事人断然否认。沸沸扬扬的网上"八卦"是真是假?这一切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网贴内容引起了当地检察机关的注意,并展开了暗中调查,10年前一笔未被追缴的执行款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