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伟 《协商论坛》2007,(5):50-51
蒋介石败局已定,杜鲁门就想在中国寻找新的机会,于是,杜鲁门就对新闻界发表讲话。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大阵营形成对峙局面,世界逐步跌入冷战深  相似文献   

2.
21世纪 ,社会主义仍将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和推动力量 ,但世纪初 ,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还面临着严峻挑战。这种挑战 ,既来自世界社会主义的外部 ,也来自世界社会主义的内部。资本的社会化和资本的全球化 ,既给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又促进着资本所有者阶级在世界范围内的数量增长和力量联合 ,于是无产阶级实现从一国到多国再到全世界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遇到了新的困难 ;作为资本全球化伴生物的文化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 ,丝毫未放松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压力和攻势。这是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来自外部的挑战。现实社会主义成熟和发展的不足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总体上的振兴乏力 ,这是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来自内部的挑战。正视这些挑战 ,我们才能从容应对挑战 ,使社会主义在 2 1世纪在全世界取得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胜利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亚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新中国的诞生,极大地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和面貌。使各国劳动群众和进步人士对人类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相似文献   

4.
何咏梅 《湖湘论坛》2003,16(1):40-41
“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理论 ,都是毛泽东依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 ,坚持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 ,坚持从国内外斗争形势、政治力量变化的实际出发 ,坚持发展进步势力 ,争取中间势力 ,孤立顽固势力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国内外力量的战略思考 ,是毛泽东国际统战思想的理论基础。一、“中间地带”理论的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世界政治力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迅速解体。第二次世界大战 ,使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在反法西斯的旗帜下联合起来 ,建立了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 ,共同对敌。可是 ,随着战争的胜利结束 ,不同社会…  相似文献   

5.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标志着中国社会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中国革命的胜利,在帝国主义东方殖民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极大地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特别是世界东方各被压迫民族的人民解放运动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阵线。国际力量的对比朝着有利于新中国的方向发展。但是,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依然存…  相似文献   

6.
法西斯主义是因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而产生的毒瘤,它也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死敌。在人类和平的重大威胁面前,作为社会主义运动的两支力量,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建立了统一战线,并且和自由主义政党组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政党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应当牢记十月革命的历史贡献。十月革命推翻了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苏维埃政权,废除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新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经济管理体制,实现了俄国社会大变革。在十月革命进程中,列宁提出帝国主义论、社会主义一国首先胜利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和策略,把马克思主义发展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各国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大发展。十月革命使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出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政治制度国家长期并存的局面,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增强了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法西斯主义的力量,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史,是中国共产党团结 族人民和一切爱国的阶级、政党和其他政治力量,为反对国内外敌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为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发展而奋斗的历史。这是一部长达七十多年艰难曲折、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其间充满了尖锐复杂的斗  相似文献   

9.
民主社会主义是在世界范围广为流传的一种思潮和理论纲领。它监觞于19世纪末,成形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局势风云变幻、世界力量重新组合的今天,民主社会主义又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地区有了新的扩展和态势。研究、分析这种思潮的表现、特征及实质,已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在理论和实践上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斯拉夫人民在南共联盟领导下迅速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南斯拉夫新时代。在他们坎坷而又富有成效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一直把反对官(亻了)主义当作他们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南斯拉夫还会出现官(亻了)主义?为什么南斯拉夫人民如此憎恨官(亻了)主义?他们又是采取什么措施反对和防治官(亻了)主义的?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尝试。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我们应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代特征、国际格局、极端主义的兴起、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以及战争刹车器失灵等方面深刻认识二战爆发的根源,并以史为鉴,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铭记历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相似文献   

12.
“第四国际”(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于1938年建立后,至今仍在很多国家活动着。他们以反对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和世界帝国主义制度为借口,不顾时间、地点和条件,也无视各国的具体情况,盲目地推行世界革命,妄图一举获得世界革命的彻底胜利。这种形左实右、假左真右的做法及其指导思想,给世界革命运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今天,认真研究分析一下他们的组织活动情况及其基本理论观点,对正确区分真假社会主义和了解各社会主义思潮的形成和发展会有裨益的。在这里仅仅提供有关这方面的一小点情况。  相似文献   

13.
5月9日的莫斯科红场阅兵,汇聚了世界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活动由此达到高潮。在这样的日子里,战争与和平的老话题自然又成为人们思考的新主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的60年里,世界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是冷战格局的形成,然后是冷战的结束,苏联和华约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日本战败后在美国扶持下再度崛起为经济大国;再往后,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欧洲结为联盟,中国、印度开始崛起,美国保守主义加剧,日本向政治军事大国迈进。在新的世界秩序下,和平的力量、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5,(17)
<正>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机群方队英姿勃勃,呼啸着掠过北京上空。碧空如洗,彩虹如练。面容坚毅的一万多名官兵昂首阔步,接受检阅。先进的装备悉数登场,金戈铁马,气势如虹。中国大阅兵,迅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70年前,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中美苏等9国共同接受日本投降。被称为"最惨烈的死亡与毁灭汇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正义力量的彻底胜利而宣告结束。2015年  相似文献   

15.
中流砥柱     
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发动进攻,二十九军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了。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至此,中…  相似文献   

16.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列宁领导前苏联人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亲自领导了初期苏维埃政权的新闻事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方针和政策。列宁认为:出版自由是具体的、阶级的,而不是抽象的、超阶级的。无产阶级的新闻自由是在剥夺资产阶级的新闻传自由的前提下得以实现的,就其广泛性上说,无产阶级的新闻出版自由是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自由,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自由。把出版和新闻放到人类整个生产活动中去考察,认为出版和新闻应属人类的精神产品。报纸不但可以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舆论工具,还应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成为鞭策落后者的工具;成为教育人们去积极工作、遵守劳动纪律、加强组织以及教育和团结真正先进阶级的工具。在宣传方法上,列宁反对脱离经济的政治,也反对脱离政治的经济。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本身就是一项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7.
回顾百年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回顾百年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80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富有生机活力、凝聚力、战斗力、经得起考验的党,是任何力量和困难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党,是能够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存在问题、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党。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低潮时期,尼共(毛主义)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并上台执政,这使世界各国感到"震惊"。本文认为尼共(毛主义)领导民主革命的胜利不是偶然的,其原因在于:第一,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解决了尼泊尔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第二,始终把解决民主革命的两大基本问题(君主制和土地问题)放在首位;第三,坚持民主革命的统一战线,团结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第四,坚持战略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尼共(毛主义)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斗争策略的胜利;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地区性复兴的一个信号和标志;突现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多样性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历史地位表现在三个方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经典理论到当代理论的历史性发展;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行动指南;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一面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20.
《创造》1960,(3)
连续大跃进的胜利和反对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的胜利,使全省党的组织和广大干部对社会主义方向更加明确坚定了。我们根据不断革命的思想,坚持了政治挂帅,坚持贯彻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大搞群众运动,大大发扬了共产主义风格和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从而使我们依靠着全省人民,特别是全省的工人阶级和广大的贫农、下中农,团结在党的总路线和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从胜利走向胜利。在1958年大跃进的基础上,1959年又在各个战线上继续发展了大跃进的局面;目前我们所处的形势,是蒸蒸日上、欣欣向荣、连续大跃进的大好形势。实践告诉我俩: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