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件定性关系到侦查方向的确定、侦查范围的划定和侦查措施的制定,是决定侦查成败的首要环节。在实际工作当中,有些凶杀案件在确定是强奸杀人还是奸情杀人这个案件性质问题上,往往因为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而很难定性或定性不准,导致案件侦查举步维艰。强奸杀人与奸情杀人存在着一些共同之处,如案件现场上都反映出杀人行为,客观上均造成了受害人死亡(未遂案件除外)的危害结果,且均与男女之间非法性行为有关。然而出于侦查所需,我们更注意的是两者之间存在的区别: 杀人动机——强奸杀人的杀人动机有三种情况:1.为了满足性欲;2.为了杀人灭口;3.为了报复女性。  相似文献   

2.
“远抛近埋”特征是碎尸案件(包括整尸的抛埋案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碎尸案的“远抛近埋”特征碎尸案的侦查工作重点是查找尸块、死者身源和杀人碎尸的第一现场。犯罪分子碎尸的目的通常情况有三:一是掩盖受害人的真实身份以割断与受害人的因果联系;二是便于毁尸灭迹,便于移尸抛尸;三是挠乱侦查视线和侦查方向,逃避侦查打击。通常情况下,如果尸块没有掩埋,而是被抛弃的,那么尸块现场与杀人第一现场有相对较远的空间距离;如果尸块是被掩埋的,那么尸块现场与杀人第一现场有相对较近的空间距离。  相似文献   

3.
侦查模式,是指征侦查过程中,根据侦查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案件自身特点,侦查机关采用侦查方法的概括和抽象。侦查模式可以分为“从案到人”、“从人到案”和预谋案件等专案侦查模式。传统的“从案到人”是一种“被动回应型”侦查模式。即发现案件后,侦查部门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组织侦查人员展开侦查破案,一般情况下,有现场的案件,如杀人、强奸、爆炸、  相似文献   

4.
2001年3月3日10时,江苏省常州武进市遥观镇芳庄村一村民来到新建的电力灌溉站施工工地上,无意中发现桥畔排涝站房河面上漂浮着一团东西,仔细一看竟像一团人肉,大惊之余,急忙拨打“110”报警。武进市剑湖派出所、刑警大队、常州市刑警支队相继赶到现场。经勘查,尸块为女性,自大腿根部以上至脐上7公分一段,已高度腐败,初步确定这是一起杀人分尸案。现场勘验,查寻死者身源案发后,常州市公安局朱龙虎局长火速赶到现场,召集武进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常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和技侦支队,立即展开侦查。查清身源是侦破杀人分尸案的第一环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解开身源之谜,直接关系到后续的侦查工作,关系到案件的成败。侦查工作兵分三路展开:第一路是在常州和武进地区查对  相似文献   

5.
2004年初,我们对信阳市2000至2003年的92起杀人积案逐案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案件未破的原因,也是继续侦查的难点问题有四类:一是35起犯罪嫌疑人潜逃在外,久抓未获;二是6起杀人抛尸的未知名尸源久查不清;三是24起线索中断;四是27起查无线索。如何解决这四大难题?笔者就信阳市2004年上半年命案攻坚战的侦查实践谈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当某一故意杀人犯罪发生时,侦查机关的第一要务是准确判定案件属性。其中确定案件是否属于系列杀人犯罪可谓重中之重,因为这既关涉到案件能否得以及时、准确侦破,又关乎司法公正。为便于侦查机关准确判别某一故意杀人是否属于系列杀人犯罪,兹在明确界定系列杀人犯罪概念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方差分析、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等方法创建系列杀人犯罪分类模型和回归模型。依据系列杀人犯罪分类模型,侦查机关可初步基于犯罪地是否偏僻、被害人尸体是否在犯罪现场、凶犯除故意杀人是否还有抢劫、是否有犯罪前科等四个方面直观判定某一故意杀人是否为系列杀人犯罪;依据系列杀人犯罪回归模型,侦查机关可精准计算出某一故意杀人为系列杀人犯罪的概率值。分类模型的直观性和回归模型的精准性为侦查机关判别故意杀人犯罪案件属性提供了一个可具体测量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2006年6月22日凌晨2时许,一声声女人凄厉的呼救声打破了安徽省界首市某村的宁静:“小偷杀人了!杀人了!”随即,当地警方介入侦查发现,被害人是那个惊呼救命的女人的丈夫,她有“贼喊捉贼”的嫌疑。案发两天后,与现场一河之隔的另一名涉案村民服毒自尽。一时间,流言四起,村民们议论纷纷,警方通过缜密侦查,很快揭开了这起血案背后的谜团……患难夫妻,各自飘零遭遇“性福”困扰1990年春节,高考落榜的界首市沙南某村女青年杨玉和本村的帅小伙宋学才喜结连理。新婚之夜,搂着妻子冰清玉洁的身子,宋学才这位初尝人生滋味的男子汉对着娇妻杨玉说:“我…  相似文献   

8.
模糊侦查     
模糊是一种逻辑理论,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当它与当今微电子技术融为一体的时候,也就成了一种模糊技术;当模糊与刑事侦查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也就成了“模糊侦查”。模糊侦查的涵义及其基本原理模糊,实际上是浑沌与精确两者之间的一种中介理论,而模糊侦查是一种非程序化的刑侦思维模式。它指导我们如何抓住案件的本质,从简择便,快速、高效地将案件破获。模糊,作为一种理论堂堂正正地跨人当代科学领域,应是从美国柏克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A.扎德教授在1965年提出的模糊控制理论开始,在传统的电子控制理论中,因每一个指令和每一段数据都要求有一精确的程序配合,故在实际操作时,需耗费庞大的计算精力和很长的计算时间。扎德教授认为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有时往往显得没有必要。他打破了电子控制理论的传统界限,抓住本质的东西,在无关紧  相似文献   

9.
“吃透”现场应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侦查初始阶段,要了解现场和尊重现场,要立足现场看问题。分析案件、研究侦破方案,都要从现场出发,严禁脱离现场的胡思乱想。我们提倡发散性思维,并非是提倡无客观依据的乱想瞎猜。二是在抓获犯罪嫌疑人后的侦审阶段,审讯人员在开始审讯之前,一定要全面了解和熟悉现场情况,既要了解痕迹物证遗留、提取的情况,又要掌握现场上的细节特征和反常现象,做到心中有数。实际工作中,审讯人员没有“吃透”现场,不会使用现场情况,尤其是不善于利用现场上的一些细节特征和反常现象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和省厅的部署要求,大力实施科技强侦战略,抓住“金盾工程”建设的机遇,力求在高起点上构建适应形势和任务要求的现代警务科技平台,从总体上提高公安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践行命案必破中着力提升侦查破案水平,并不断取得了进步。2004年1至10月,南京市破获年内杀人案件80起,破案率为94.1%。同时还破获往年杀人积案9起,抓获往年杀人在逃人员10名,破获外地杀人案件13起,抓获外地杀人在逃人员19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1.
对疑似被侵害失踪人员的“立线侦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都刑侦系统抓住制约命案侦破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了对疑似被侵害失踪人员“立线侦查”工作机制,以获取人员失踪线索为起点开展专项侦查调查,在破获抢车杀人、杀害卖淫女、路人被杀和未知名尸体等四类“瓶颈性”案件上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2.
所谓无方向侦查,是指在专案侦查工作中,由于受现场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侦查主体认识水平的局限,而难以确定侦查方向时所实施的相应侦查对策和措施手段。判明案件性质,确定侦查方向,是案情分析的先导,是实施侦查对策的基础。但在现实斗争中,杀人案件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杀人犯罪的主观恶性程度逐步加剧,犯罪手段也日趋智能化,由此导致了较多的杀人案件在侦查工作初始阶段以至侦查全过程中,表现出性质难辨,脸谱难划,方向难定的“三难”问题。这类案件在徐州市杀人案件中约占10%,占到了未破杀人案件的30%左右。因此,如何打破常规的侦查模式,在杀人案件的侦查方向尚未判定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开展侦查工作,减少措施手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处在由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在这期间,由于其生理、心理上固有的特点,使未成年人杀人案件的现场表现出与成年人有明显区别。本文拟通过对近年来曾参与勘查的3起典型未成年人杀人案件的剖析,一方面着力探究未成年人杀人案件现场特点并寻求最佳侦查措施,另一方面也希望以此为专业人员研究未成年人杀人心理提供一些素材,以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研究。1案例介绍案例1某年3月7日夜,某村的陈家突然起火,后发现陈某(女,83岁)被烧死在家中。经现场勘查认定系杀人纵火案,通过侦查于次日下午,将犯罪嫌疑人陈小某(男,16岁,初二学生,陈…  相似文献   

14.
实际工作中,少数侦查员由于对现场访问的要领和内容掌握得不深不透,往往在访问时无所适从,或是言之无物,甚至白白放过关键线索,有时不得不重复访问多次。少数案件由于侦查人员没有依法访问,最终导致证据无效。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侦查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现场访问经验,特别是命案现场的访问。我曾先后通过访问直接破获“1999·04·07”绑架杀人案、“2004·04·04”杀人分尸案等多起重大案件。  相似文献   

15.
在如今的犯罪现场中,宏观的物证在犯罪现场中很难收集到,在杀人案件中,微量物证被用于案情分析、犯罪嫌疑人的认定及缩小侦查范围、串并案件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技术人员就应当加强对被害人及周边、杀人现场、出入口及现场周围、嫌疑人藏身和隐蔽的地点等发现微量物证并提取。  相似文献   

16.
“从案到人”和“从人到案”是两种最基本的侦查模式“从案到人”的侦查模式,是指刑事侦查人员从客观显现的犯罪事实出发,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立案,从犯罪现场入手,运用各种侦查措施,获取证据、抓获并证明实施犯罪事实的嫌疑人的侦查活动方式。“从人到案”的侦查模式,是指刑事侦查人员对发现的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对嫌疑人运用各种侦查措施,获取证据、抓获嫌疑人并证明其实施某种犯罪事实的侦查活动方式。两种侦查模式的相同点 1.目的相同:都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运用各种侦查措施开展侦查活动以发现犯罪、证明犯罪、打击犯罪。  相似文献   

17.
1998年10月30日,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新市法庭审判大厅国徽高悬,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在这里开庭审判铙权故意杀人一案。整个审判大厅座无虚席,异常肃静。公诉人正在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宣读起诉书,把一个情节恶劣、充满血腥、令人发指的故意杀人案展现在审判人员和数百名旁听者面前:  相似文献   

18.
于强  胥精华 《人民检察》2005,(12):51-53
侦查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办案人员一句话可以“败一案”,也可以“成一案”,甚至可以“挖一串”、“破一片”,这足见讯问策略中语言技巧的重要性。可以说,侦查工作的关键就是破案,而能否破案是能否滚动发展的关键,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审讯策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分则中“致人死亡”的规定有两种情况。一是过失行为造成他人死亡的,一是故意犯某种特定罪而发生致人死亡结果的。前者与故意杀人界限分清,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均无争议;但对后者与故意杀人有无区别,不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有分歧。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有些条文的“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有区别,如故意伤害致死;有些条文的“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没有区别,如抢劫、强奸、放火、投毒等犯罪中  相似文献   

20.
现场模糊手印是指在普通光线下虽可见手印印痕,但不易或不能分辨乳突线与犁沟线痕及其特征的一种现场手印;而残缺手印是指现场手印中仅出现手指、指节和手掌某一小部分的手印。对犯罪现场模糊、残缺手印作科学分析与检验,有助于侦查部门准确判断案件性质、犯罪人数、作案过程、个人特点等;根据其特殊规律可缩小样本手印的搜集范围,帮助我们确定侦查方向、明确比对重点对象、加快对指纹库的查询速度;为案件诉讼提供科学的鉴定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