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诱惑侦查合法性问题探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诱惑侦查,是指刑事侦查人员以实施某种行为有利可图为诱饵,暗示或诱使侦查对象暴露其犯罪意图并实施犯罪行为,待犯罪行为实施时或结果发生后,拘捕被诱惑者。近年来,我国刑事侦查中使用诱惑侦查手段日益增多,尤其是在侦查毒品、伪造货币等所谓“无被害人的犯罪”中,由此而产生的合法性界限以及侦查对象刑事责任的判定问题十分突出。本文结合刑诉法学关于诱惑侦查的一般法理,对我国刑事诉讼中诱惑侦查的合法性问题作一简析。一、诱惑侦查的法律许容性诱惑侦查,又称警察圈套、侦查陷井,顾名思义,这种侦查手段的特点一是使用诈术,即…  相似文献   

2.
吴桐 《华中电力》2022,(1):144-159
日本对诱惑侦查的合法性认定采取主客观混合的阶段化判断标准,分为启动阶段的合法性审查和实施阶段的正当性审查,具有清晰的阶段化特征和鲜明的实践指引功能。相较而言,我国在诱惑侦查合法性认定的问题上,既存在由法律规定的模糊性所导致的概念范围不明、法律性质不清等问题,也存在过度重视判断标准中静态要素的设置,忽视对诱惑侦查的行为阶段进行区分的倾向。解决问题的出路是,在概念界定上应明确诱惑侦查作为事前侦查、任意侦查的法律性质,并以指导案例的形式对诱惑侦查的行为方式、合法性判断要素进行解释说明;在司法认定上应在肯定主客观混合标准的同时,对判断标准中的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进行动态审查,进而形成启动阶段合法性审查和实施阶段正当性审查的区分,以凸显判断标准的实践指引功能。  相似文献   

3.
诱惑侦查现被广泛应用于我国毒品案件侦查实践,却又缺乏有关法律的明确规制。对其合法性的讨论关涉警察伦理的贯彻执行。我国应吸收借鉴美国刑法的警察圈套理论,科学区分机会提供型与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的不同情形,规范毒品案件的诱惑侦查行为,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诱惑侦查现在是世界各国司法实践中普遍运用的一种特殊侦查手段,在国外已经制度化,但我国在这方面研究的相对较少,而且立法对其并没有作出规定,虽然实践中运用的很多但对其合法性很多人提出了质疑,诱惑侦查涉及很多问题本文只是对诱惑侦查的概念、主体(尤其是非侦查人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张颖 《法制与经济》2009,(14):14-15,17
诱惑侦查,是刑事诉讼中一个特殊的侦查手段。虽然国外学术界对此早有研究,但在我国的犯罪侦查理论研究上则是一个新的领域。近年来,在我国侦查机关经常使用诱惑侦查手段破案。但此举缺乏法律依据,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状态,又容易侵犯人权,法学界褒贬不一,本文持肯定的观点,探讨诱惑侦查的合法性及法律规制问题。  相似文献   

6.
诱惑侦查作为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被广泛运用于现代刑事案件的侦破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国外在刑事侦查中大量运用诱惑侦查手段的同时,更加注重运用法律对其进行规制。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诱惑侦查,但在司法实践中却被广泛采用,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在法律上加以确认并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7.
诱惑侦查作为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已为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所普遍认可并广泛运用。我国司法实践中也常运用诱惑侦查的手段来破获案件,但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缺乏相关的规定,使诱惑侦查的适用缺乏规范。鉴于此,应在研究诱惑侦查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法律层面上明确诱惑侦查的条件、程序、证明及相应的法律后果,从而全面构建我国诱惑侦查程序。  相似文献   

8.
诱惑侦查的合法性及其证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超  谭滨 《政法论丛》2004,(4):50-53
在司法实践中 ,诱惑侦查的合法性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借鉴国外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应当以诱惑侦查的基本分类来界定其合法性。同时 ,为了便于评判、证明诱惑侦查的合法性 ,我国还应当确立合法性诱惑侦查的具体标准和诱惑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9.
伴随社会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犯罪案件也是日益秘密化、智能化.以前通用的一些侦查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刑法追究犯罪的需求.因此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诱惑性侦查也就应运而生.诱惑侦查作为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虽然在我国法律上对其尚无明文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大量出现,其手段的合法性在理论上备受争议.对于此问题正当性研究,我国应区别地承认...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在打击犯罪过程中经常使用秘密侦查手段,尤其针对毒品、贿赂等无特定被害人的犯罪行为.诱惑侦查则为秘密侦查方式之一,但时至今日,立法上仍没有清晰完整的表述,诸如我国对诱惑侦查的态度、关于诱惑侦查适用等.本文则针对诱惑侦查合法性问题以及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第151条的规定展开论述,并对我国诱惑侦查立法与实践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杨恪 《法制与社会》2010,(27):34-35
诱惑侦查是世界各国司法实践中普遍认可的一种特殊侦查手段,并在法律上予以认可,目前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有使用诱惑侦查来查明案情、获取相关证据的案件。但是由于诱惑侦查制度的特殊性,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得不慎重考虑如何对其进行规制,而现行刑事诉讼法却并未对此问题有所涉及。同时,在刑事诉讼法即将再修改之际,将诱惑侦查制度纳入新刑事诉讼法中已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同。因此,本文中对诱惑侦查制度一些相关问题予以论述,同时研究如何将该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侦查手段均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运用,否则极易侵害公民合法权益。诱惑侦查作为一种利弊兼具的侦查手段,其不当运用,会殃及无辜公民、致人犯罪,从而违背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的价值定位。但是,我国法律对诱惑侦查的合法性却未予以明确规定,导致实践中侦查人员及相对人均无法具体把握。基于此,本文试图以划分诱惑侦查种类和考察美国有关判例来界定其合法标准。  相似文献   

13.
兰梦茹 《时代法学》2023,(3):108-117
Akbay案裁决反映了欧洲人权法院在诱惑侦查问题上的态度,即诱惑侦查的非法性需从实体与程序两方面进行识别;非法间接诱惑侦查的认定应当以官方对共犯加入的可预见性、诱饵对行为人影响的决定性为标准。针对官方非法诱惑侦查行为,法律应当施以排除所有证据,或者终止程序等具有同等效果的法律后果。在国际社会毒品犯罪泛滥、全球应对毒品犯罪目标高度一致背景下,该立场反映了诱惑侦查规则发展的整体趋势,对我国诱惑侦查规则的完善有较大借鉴意义。立足本土法律资源与司法实践,区分非法直接诱惑侦查与非法间接诱惑侦查,明确非法诱惑侦查的认定标准与法律后果是促进诱惑侦查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诱惑侦查手段在犯罪侦查中存在合法性不足的问题,在实践中的运行处于封闭状态,不符合侦查法治化原则。学界对诱惑侦查合法性界定的"两分法"标准存在缺陷,不能合理地解决诱惑侦查手段在毒品犯罪侦查中的合法性及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对诱惑侦查合法性标准实行"三分法",可以较好弥补"两分法"标准的不足。最后以"数量引诱"和"打预谋"侦查方法为例,分析其合法性及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诱惑侦察对于重大案件的侦破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其合理性和合法性仍然受到了不容忽视的质疑。打击罪犯和人权保障的平衡也对诱惑侦查的法律规制提出了现实要求,即避免警察权力的滥用和无辜的人受害。而基于公平、公正的精神,对因诱惑侦查而被逮捕的被告人的完全责任追究应当止于诱惑侦查之前既定的犯罪事实,对于在诱惑之下而实施的犯罪行为的责任应当适当减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犯罪案件类型日益复杂化,传统侦查手段和技术在侦破一些特殊案件时遇到严峻考验。诱惑侦查作为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被频繁适用于那些具有高度隐蔽性、组织性、智能化如贩毒、行受贿、网络犯罪等案件的侦查取证中,然而我国法律并没有对诱惑侦查做具体规定,由此引发的法律问题进一步凸现,“诱惑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相关问题需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诱惑侦查能否运用于侦查活动,如何对其进行合理规制,对使用诱惑侦查手段侦破的案件如何定罪量刑等问题是田业雄、郭新民贩卖毒品案涉及的比较前沿的问题。笔者由此对诱惑侦查的概念、理论发端、合法性、相关法律体系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诱惑侦查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萍 《犯罪研究》2005,2(3):55-60
诱惑侦查是世界各国侦查机关使用的侦查手段中最具争议的一种。在我国,建立完善的诱惑侦查法律制度面临的问题有很多,但首先要对诱惑侦查有客观全面的认识。我们认为从价值论的角度对诱惑侦查进行剖析是其法治化的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诱惑侦察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被相当程度的使用,但在立法上却是空白,理论界也存在较大争议。借鉴各国和地区关于诱惑侦查的相关规定,在我国有必要对诱惑侦查进行立法构建。对诱惑侦查法制化,应包括基本原则、法律规制和所获证据材料的证据效力三部分。  相似文献   

20.
诱惑侦查虽被广泛应用于各国刑事司法实践,但我国至今仍无明确的立法予以规制,2012年新修《刑事诉讼法》第151条的规定也只是隔靴搔痒.本文试图通过从诱惑侦查与程序正义冲突的角度,阐述诱惑侦查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及其在各种矛盾中体现的现实意义价值.最后在认识到诱惑侦查自身存在的缺陷的前提下,得出必须尽快将诱惑侦查纳入法治的轨道,形成一种良好的制度,以化解这一冲突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