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司法证明的目的和标准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研究司法证明的目的和标准 ,必须考察司法证明的基本范畴。司法证明的目的可以带有一定的理想性 ,但司法证明的标准必须具有现实性。司法证明的目的在各种案件中都应该是统一的 ,司法证明的标准则可以根据案件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司法证明的目的是客观真实 ,司法证明的标准是法律真实  相似文献   

2.
法定犯罪目的的实质是犯罪故意内的主观心理要素,它具有“法定性”,是定罪所必须查明的。法定犯罪目的贯穿于整个意志心理过程,指引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对法定犯罪目的的证明必须建立在推定的基础上,以客观方面的事实加以判断。  相似文献   

3.
刑罚目的层次性辩说--兼论刑罚的最终目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轶 《法商研究》2004,21(4):44-54
我国刑罚目的不仅具有层次性 ,而且是层次性的统一。保护法益是刑罚的最终目的 ,也是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活动的最终目标。保护法益是刑罚永恒的价值追求 ,在刑法学中以“法益”替代“社会关系”的概念是合理的。刑罚保护法益目的的确立不仅具有其理论基础 ,而且在我国也具有立法依据。  相似文献   

4.
立法目的、立法程序探析——兼评《立法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诚  卢东凌 《现代法学》2000,22(5):105-109
本文认为 ,立法的目的不在于法制的统一 ,而在于民主性。民主性是法制统一的基础和力量。立法程序是立法民主的重要保障和决定性因素 ,它不仅仅是使法律通过的活动程式 ,而且还应当是正当的立法程序。  相似文献   

5.
法治、良法与民主——兼评拉兹的法治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健 《中外法学》1999,(4):22-28
<正> 在法学界对法治(the rule of law)的各种解说中,英国法学家约瑟夫·拉兹(Joseph Raz)的观点代表了一种倾向。他在其代表作《法律的权威——法律与道德论文集》(The Authorityof law——Essays on Law and Morality)的第十一章中较全面地阐述了他对法治的看法,并在该章前言中集中地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如果法治是良法之治,那么解释它的性质就是提出一套完整的社会哲学。但是若是那样,这一术语也就失去了任何用途。仅仅为了去发现信奉法治就是相信良善应当获胜,是不必求助于法治的。法治是一个政治理想,一个法律制度或者缺乏、或者多多少少地拥有这一理想。此乃共识。同时可以认为,法治只是一个法律制度可能拥有以及据以评判该制度的优点之一。它不应与民主、正义、平等(法律或其他事物面前的)、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刑法的目的解释方法的概念、内涵、刑法目的解释方法与其它刑法解释方法的关系、刑法目的解释方法的立场等刑法目的解释方法的一般原理进行了简要论述,对刑法目的解释方法中的"目的"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区分了刑法的目的与刑法的立法目的的概念,并就刑法目的解释方法的运用原理进行了简要探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治模式的选择——兼评一种法治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法学界在多年的论争中达成一种共识:法治是时代的必然选择,法治国家或法治社会的建立是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重要使命。但是,在当代中国法治模式的选择中,法学界则众说不一,其中有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法治观———“法治和德治统一”观颇耐人寻味。从表层粗略来看,...  相似文献   

8.
论真正非法定目的犯的解释适用——兼论刑法漏洞的补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真正非法定目的犯的解释适用,我国刑法学界存在诸多理论盲点:真正非法定目的犯与不真正非法定目的犯不分;目的性限缩与限制解释不分;可补充的漏洞与不可补充的漏洞不分.真正非法定目的犯属于刑法隐藏漏洞,必须通过目的性限缩方法来补充.目的性限缩中的"目的性论据"不是刑法法益保护的目的,而是刑法自由保障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于权力、职权和权利,即国家权力、国家机关职权和公民权利,在日常生活中,皆以“权”相称,时常发生混同。这不仅对人们形成正确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不利,对于资产阶级所推崇的“三权分立”同我们国家的民主集中制之间的区别也说不清楚。权力、职权和权利三者之间,既有联系,更有区别,应当给以全面的科学论述。  相似文献   

10.
朱晓喆 《中外法学》2010,(3):394-408
@@ 大陆法系的近代民法深受自然法思想的影响.弗里茨·维亚克尔认为,在17、18世纪,欧洲的法律科学、立法和法律实践都受到由启蒙思想赋予其新面貌的自然法学说的影响.尤其是在私法领域,理性法祛除社会生活中的非理性力量,诸如权力、身份、权威之类,并使得私法得以脱离罗马法文本和古老权威的束缚,开启近代私法自治体系的建构之路.[1]  相似文献   

11.
逻辑和经验是实证主义的两大研究方法.在法学研究史上,因对这两种方法取舍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法学流派.在当代法学研究中,逻辑和经验方法的相互结合的倾向日趋显著.以哈特为代表的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方法便是逻辑和经验实证主义方法结合的典型例证.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方法转变的实质,与其说是向自然法的靠近,毋宁说是实现了逻辑与经验方法的结合.它有利于我国的法治建设与法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draws upon social interaction theory (the work of Irwin Altman) to develop a theory of the right to privacy, which reflects the way that privacy is experienced. This theory states that the right to privacy is a right to respect for barriers, and that an invasion of privacy occurs when a privacy barrier is penetrated. 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establishes the position of the author's theory in the existing scholarship.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 expands upon the theory to explain the nature of privacy barriers and the way that the author's theory manages a number of specific privacy issues, including threats to privacy, attempted invasions of privacy, unforeseeable interferences with privacy and waiving the right to privacy. The final part of the paper demonstrates the impact that this approach to privacy could have upon judicial reasoning, in particular Article 8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  相似文献   

13.
唐从容 《知识产权》2004,14(6):27-3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同时,高新技术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各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由80年代初的15%左右,增长到2002年的30%以上。在国际贸易中,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在全球出口中所占比重由1985年的13%提高到2002年的22%。在部分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占其外贸出口的比重大都超过40%。高新技术在推动国际贸易产品发展的同时,其本身也成为国际贸易交换的对象,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和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贸易在国际贸易结构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机电和高科技产业发展迅猛,按产品类别划…  相似文献   

14.
The development of nanotechnology intensifies challenges to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pursu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Science can no longer be construed simply as the ideal of the quest for truth (i.e., "pure science"). Science has become the source of economic power and political power. In this paper, I argue that nanotechnology is a cardinal exemplar of "this politic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I assert that this new scientific ethos offers the possibility of a better integration of ethical and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s at the cor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5.
后发劣势的理论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发国家在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后发劣势,并且不断递增和强化,严重影响和制约后发国家的经济发展.后发劣势是后发国家由于其后发地位而存在的一些特殊不利的因素,它与比较劣势、国别劣势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对于今天的后发国家来说,既面临着内源性的后发劣势,也面临着外源性的后发劣势;既有原发性的后发劣势,也有继发性的后发劣势.具有客观性、相对性、动态性和累积性等特点.对后发国家来说,认识后发劣势是制定后发战略的起点,克服后发劣势是实现经济赶超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基本权利既是主观权利,又是客观规范,具有第三人效力。将基本权利适用于民法,目的在于通过民法保护尚未被民法确立的基本权利。此种保护方法为"基本权利第三人间接效力说"。基本权利规范不宜直接作为民事判决依据,宜透过公序良俗、一般人格权等概括条款间接作为民事判决的说理依据。而通过民法保护并可作为民事裁判说理依据的基本权利有平等权、自由权、人格权及部分社会性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究竟什么是共产主义这一问题所探索、继承与创新的未来前景的自信,实质上是对于共产主义道路的自信。这既是一个基于历史认知基础上的现实理论与实践问题,也是一个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大政治路线紧密相连的问题。因此,进一步搞清楚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在实践中,必须紧紧围绕这一问题,准确定位当前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以及存在的问题,发挥哲学思辨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深刻挖掘这一问题的哲学意蕴:在价值论上,明确社会主义的实质和灵魂是发挥其价值功能所带来的社会成员的普遍幸福;在认识论上,认清社会主义是一个科学真理性与价值理想性相统一的长期探索与实践的历史过程;在实践论上,要坚持在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把科学性与价值性有机地统一在对社会主义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创新实践中,为人民生活创造科学的制度空间与普惠的价值空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解释方法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金钊 《法律科学》2004,22(5):36-44
为克服严格法治的机械性 ,法学家提出了关于法律解释的目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法律文本与法律价值的紧张关系。但是 ,法律的权威性及其意义的固定性则可能在解释中受到威胁 ,因而 ,为了达到既维护严格法治 ,又使法律呈现出灵活的价值选择 ,就必须有条件地应用目的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discusses legal reasoning at the 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 (ECJ).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re addressed. First, the authors look at the way linguistic arguments are used in ECJ case‐law. Second, they consider whether the requirements of legal certainty, and more specifically that of predictability, may be fulfilled by reference to linguistic arguments in a multilingual legal system. The theoretical starting‐point is that of open‐endedness of language: no means exists to definitely pin down the meaning of words. Defining the meaning of words in a legal context is necessarily a matter of choice involving evaluative considerations. Consequently, when the ECJ uses linguistic arguments to justify a decision, it is an active agent choosing the meaning of words in a specific case. Essentially, the authors argue that legal reasoning based on linguistic arguments is particularly problematic from the viewpoint of legal certainty and predictability. In this respect, the key importance of systemic and teleological argumentation is emphasised in assuring convincing, acceptable and transparent legal reasoning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multilingual EU law.  相似文献   

20.
日本结核病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结核病在全球的广泛流行,它严重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通过介绍日本在结核病方面的相关立法经验,分析我国结核病的法律现状及缺陷,探讨对我国的立法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