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军 《瞭望》1992,(49)
博士后制度,被认为是西方“专利”的局面已经结束了。目前,中国已在158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28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746名博士后进站工作,其中留学回国博士334名。不少知名专家、教授评价道:博士后制度的诞生,是一项有远见的战略决策,是一次借鉴国外经验的有效尝试,是一条培养高水平青年科技人才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2.
某单位不久前花大力气从澳大利亚引进了一位博士,但是时隔不久,这位博士就跳槽到了上海。这位博士在谈到他跳槽的原因时,深有感触地说,在这里“待遇”并不错,但条条框框较多,机制不活,牵制大  相似文献   

3.
张兰政  高凡 《侨园》2012,(8):8-11
常怀感恩之心旅日不忘家乡 阜新地处辽宁省与内蒙古交界处,辽代故里.王强博士出生在一位蒙古王爷世家.他的父亲世袭了一古王爷的封号,成为了位蒙古小王爷.20世纪30年代,王强博士的父亲赴日本留学,从而使王强博士从小就受到了家庭政治和文化的熏陶.崇尚文化、劳心者治人深深印在王强博士幼小的心灵中.上世纪70年代初,由于家庭成份不好,王强博士下乡到阜新最穷的地方——彰武县福兴地乡.乡亲们看他为人老实又有文化,因此在农活中处处照顾他.  相似文献   

4.
博士与他的学生们一起做游戏。一不小心。博士的手表掉在地上,一个学生见了,俯身下去拾起。这时,博士做了个惊人的动作,只见他抬脚一跨,已经骑在那个学生背上。其他的学生都愣住了。博士微笑着说:“我只是想通过这件事告诉大家,人生的诱惑很多,你不弯腰,别人永远不能骑到你上面。”  相似文献   

5.
王文渊 《学理论》2014,(8):246-247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优势也存在不足,为此建议如下:提升博士后管理人员素质,完善博士后管理制度;加强服务意识,提升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待遇;鼓励博士后进行交叉学科研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现在,一些地方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士脱颖而出。其中,最典型、也最引起大家关注的。就是“博士官”现象。对博士从政现象,支持称誉者有之,反对担忧者有之,但似乎以后种态度居多。有人认为博士从政是学非所用,热衷于引进博士从政是当前人才高消费的一种表现,所以要及时制止博士从政的风气。  相似文献   

7.
甄宇是东汉光武帝时的博士。一次,光武帝刘秀祭祀后,照惯例赐给博士们每人一只羊。国羊大小肥瘦各不相同,博士们争执不下。博士总督提出杀羊分肉或拈阄的分羊方案。甄宇皆以为不妥,他当众车走了羊群中最小、最瘦的一只,博士们见状不再争执。刘秀得知此事后,对甄宇倍加赞赏,一次朝会时当众问道:“瘦羊博士安在?”历史作为一种借鉴,至少对我们有以下三点启示:其一,“利居从后”应成为为官者心中的信条。甄宇之所以自牵瘦羊,是想到自己不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作为拿朝廷俸禄的官吏,在待遇面前,理应表现出谦让与豁达。这种利居众后…  相似文献   

8.
高友清  周梦榕 《侨园》2002,(5):20-21
博士是知识的精英,企业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地方,博士在企业中从事科技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必将大大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其价值不言而喻。“产业博士,请你在国企留下来”。这是企业的呼声! 傅士迷恋“象牙塔”人事部门按博士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环境和所处的地位,将博士相对应地划分为“产业博士”和“学院博士”、“老板博士”和“打工博士”、“国企博士”和“民企博士”等。据了解,武汉90%左右的博士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产业博士不到200名,在国企的只有几十人,主要集中在武钢等大型国有企业。武汉人事部门近日提供的消息称,武汉高校今年毕业的1200多名博士研究生中,有近千名选择留校工作。  相似文献   

9.
德国就业问题专家乌韦·托马斯博士不久前应邀来我院访问、交流。座谈会上,托马斯博士就德国解决失业问题的一些举措做了介绍。现征得托马斯博士同意,在做了些技术性处理后在我刊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芳菲 《侨园》2009,(5):29
国内兼职   国家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在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受聘兼任专业技术职务、顾问或名誉职务.取得博士学位的海外留学人员可以到国内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做博士后.……  相似文献   

11.
在英雄城南昌,在风景如画的共青城,在全国闻名的药都樟树,南昌理工学院的五个校园恢弘而典雅。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影响中国民办教育界的十大领军人物”、“全国优秀民办教育家”、南昌理工学院创始人和法人代表邱小林博士,正带领学院四万多名师生,谱写着科教兴赣的和谐乐章。  相似文献   

12.
赵跃 《瞭望》1986,(25)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之后,在抢救工作中,出现了一位奔走于苏美之间的风云人物——美国的国际骨髓移植专家盖尔博士,这个名字对我国读者或许是陌生的,其实盖尔博士同中国的同行已有过交往。一九八四年,盖尔曾应邀来华参观讲学,对中国在骨髓移植方面取得的成就颇为赞赏。  相似文献   

13.
大千世界,七彩纷呈。就拿开诊所来说,竟也有开“哲学诊所”的。据《自学》杂志披露,西德哲学家格尔德·伯特歇尔——阿亨巴赫博士,在科隆附近开办了一所“哲学诊疗和咨询研究所”。这种诊所能治什么病?其实,阿亨巴赫博士既没有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分社 3月7日联合国大厦第二会议室里,席无虚座,来自各国的政府官员、经济学家、企业界领导人正聚精会神地听一个人讲话。 “现在,世界经济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去年10月股票市场爆发危机。今后几年向何处去?”这一提问紧紧地抓住了大家的心,因为不少人预测90年代要重演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悲剧。 讲话人停了一会说,明年或后年,世界将出现一场经济衰退…… 会场一片寂静,似乎每一个人都在掂量这番话的份量。他,就是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研究机构——林克计划的主持人劳伦斯·克莱因博士。  相似文献   

15.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博士多次提到中国学生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专业窄,二是胆子小,缺乏探索精神。我们的大学教师也认为,许多学生有些发“紧”,思维放不开,眼界也不够开阔。一句话,综合能力欠佳。而这正是用应试教育的模式一步步培养出来的。出于为科教兴国播种希望,为教育现代化插上翅膀的目的,沈阳市自去年开展“百名博士进百校,促进青少年素质教育”活动以来,已有77名博士接受聘请走进了中小学担任“博士校长”。到如今,这些“博士校长”都为孩子们做了什么?请看以下这篇报道——“你只要把书念好了,家里什么事都不用你干。”…  相似文献   

16.
晨旭 《侨园》2003,(6):35-36
在不久前河南中医学院2003届博士班开学典礼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学生格外引人注目。他叫李耀,今年已经74岁,刚刚考上医学博士。久病成中医提起李耀老先生读博士,说来话长。李耀出生在河南驻马店市,20岁那年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不久他考入黄埔军校第25期,1949年随国民党到了台湾。长时间枪林弹雨下的紧张生活,使得李耀的心  相似文献   

17.
杨伶 《瞭望》2006,(22)
李钟郁博士的病逝,不仅是世卫失去了一位可敬的总干事,世界也“失去了一位伟大的人物”(安南语) 5月22日上午10点,第五十九届世界卫生大会在日内瓦万国宫准时开幕。然而,来自世卫组织192个成员国的代表万万没有想到,大会主席宣布的第一件事竟是:两天前因病住院的世卫组织总干事李钟郁博士已于当日凌晨不幸逝世。怎么可能呢!太快了吧!许多代表惊呆了。当大  相似文献   

18.
今年五月,李政道教授来访时,向记者介绍了我国在美物理学博士研究生的情况。他认为,当几百名中国博士回国后,还需要进行“博士后”的训练。他说,“念了博士,并不博,只有到了‘博士后’才真正开始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本文报道了李教授的这次谈话。  相似文献   

19.
彭迪 《瞭望》1987,(40)
30年前我初到伦敦,在一位退休的老医生家里的楼上租了两间房住下,并开始工作。那是在伦敦西区的一条小街上。 多年难忘 夜半铃声 有一天,夜深人静,电话铃把我叫醒。 “喂!我这里是电报局,你是彭迪博士吗?”英国人很讲礼貌,猜想我可能是个有学问的人,如果是博士而叫先生就有点失礼了。 “不!我是彭迪先生”,我主动作了更正。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9,(11)
博士研究生是国家学位教育中最高一级教育,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除与其个人主观能动性有关外,还与学术环境密切相关。为了解博士研究生的在校学术环境因素,为博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决策参考,研究人员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基于教育复合生态理论对X大学研究生导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导师团队""科研团队""师德师风""小组交流""学位毕业标准""学术风气""住宿"分别为相对应一级指标下最重要的二级指标因素。启示培养者在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对上述相关因素进行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