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未检科对本市在押未成年犯诉讼权利的保障状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当前未进入审判阶段的在押未成年犯在获得法律援助过程中存在不足。据统计,今年1至6月,本市未检部门共受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769人,除大部分自行聘请律师提供律帮助外,其余有25人由本市5家区、县检察院分别提供了法律援助,但仍有小部分在押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侦查和审查起诉阶段未得到法律援助。经分析,存在以几种情况: 一、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对没有自行聘请律师的在押未成年犯的法律援助情况不容乐观。在部分区、县的公安机关,这些人员在第一次被讯问或…  相似文献   

2.
传媒暴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社会控制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暴力的泛滥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青少年社会认知、反社会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试图从理论上探讨传媒暴力对青少年具有吸引力的心理分析,以期从政府、社会、家庭寻求控制传媒暴力的有效机制,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网络的迅猛发展,对青少年产生着极大的诱惑。而青少年之所以成为上网的主力军,还有其自身的心理原因。网络不仅为青少年的交往、情感宣泄、增长知识等心理需求的满足提供了便利,也为青少年追求新鲜刺激、休闲娱乐和表现自我等心理需要的满足大开了方便之门,同时,也可能给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他们在战争中长大,残酷的生活磨砺了他们稚嫩的翅膀,早熟的心承担着人间最深层次的悲哀,当他们已经成为祖父祖母时,还经常被儿孙问及过去的生活,回忆中充满血泪。他们在恐惧中学会了战斗,许多人成长为英雄,在民族遭受苦难时,他们细小的身躯和大人们站在一起,保护着自己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68名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在心理测试后分为重犯组与无重犯组。一年后,对二组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予以重新犯罪、读书就业、不良交往、与父母对立的调查随访。结果发现重犯组一年内重新犯罪率高达43.7%;读书就业43.7%;不良交往37.5%;与父母对立37.5%,而无重犯组分别为:5.76%、76.9%、15.3%及2.3%。二组经X2检验存在显著差异。一、方法(一)样本。对2004年4月至2004年12月按上海各区县检察院未检科要求的全部自行上门  相似文献   

6.
集镇文化是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地域性中介文化,是现代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对未成年人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应当调适未成年人的文化生活,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构筑起未成年人自我约束、自我防范的心理堤坝。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吸毒问题日益严重,而且有继续恶化的趋势。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对青少年吸毒的心理成因做了分析:一是青少年对毒品所持的态度不正确;二是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方面存在矛盾性,而这种矛盾性及在这种矛盾下所形成的一些心理倾向同吸毒行为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三是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对吸毒成因进行探讨,认为吸毒行为的产生主要是本我、自我与超我的不平衡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文化是与社会主流青少年文化背道而驰的不健康的文化。青少年的犯罪文化心理主要有;重视为朋友两胁插刀的义气,性欲望的放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兴盛、崇尚暴力等,这些犯罪文化心理引发了青少年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9.
由于社会构成的复杂性和青少年学生自身认识能力的限制,青少年学生往往不能深刻地认识社会,不能从纷繁复杂的社会表象中分析、掌握社会的本质性的东西而形态万千的社会表象又往往不能与青少年学生的特殊心理状况相互协调一致,因而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心理误差.这种误差可能会外化为种种非正常的行为,会使一部分青少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根据对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发生时的心理状况调查分析,除偶然的过失犯罪之外,几乎所有的青少年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在心理误差的背景下发生的.并且这种由心理误差引发的违法犯罪的自知程度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减轻,由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误差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因为对社会现象的认识错误引起的,因此,很有必要从正确认识社会、调整心理误差的角度分析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从而达到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作为我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群体,其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必然有一定的背景。青少年之所以比其他年龄阶段的人更容易违法犯罪,其根源还在于他们深层次的心理背景。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背景主要有八个方面:逆反心理、模仿、易受暗示、性困惑、从众、显众、嫉妒、戏虐。  相似文献   

11.
一名初二年级的学生在她的作文中写道:“十五年来,我一直在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的关心和照顾下成长,没有经历过什么曲折和不幸,好象一棵在温室里长大的小草,经不起任何风浪……”。  相似文献   

12.
香港地区较为重视对青少年的心理辅导工作,在香港社会福利署的统筹下建立了许多专职的青少年服务机构,每所学校均有专职的青少年心理辅导人员,在学生中经常组织讲座、野营和心理训练活动,在公共场所则有“外展社工人员”负责帮助闲散青少年。  相似文献   

13.
宪法中,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应当得到充分保护。在押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虽然是一类特殊群体,但是他们的受教育权利也应当得到保护。然而,目前我国对在押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问题关注不够,这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暴力传媒:青少年暴力犯罪的重要诱因暴力传媒本身同青少年犯罪一样,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性社会问题。大众传媒的传播者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广泛、迅速地传播暴力信息,使得传媒暴力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电视、电影、书刊以及互联网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暴力信息,甚至连音乐、广告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轻松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迅捷方便地交流思想和情感,交换信息、商品和服务,它在把人类生存的广度和深度从物理世界延展到了虚拟世界,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更新了人们的观念,促进了社会信息的交流,方便了人际交往,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互联网对青少年产生了不可抗拒的诱惑力!网络人口呈低龄化趋势,青少年是上网群体中的主要成员。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因素,其中,家庭的负面影响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直接的和重要的原因,尤其是改革开放引起家庭的巨大变迁导致家庭矛盾冲突增多,家庭暴力成为家庭因素中造成青少年犯罪的最重要原因。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粗浅探析。  相似文献   

17.
“快快乐乐地出门,平平安安地回家”这句话再也不是交通安全教育的专利,而是父母们倚门顾盼,等待心肝宝贝回家的最佳心情写照。从小孩上学的那一天起,望着孩子背着书包的背影,身为父母的总是一则一喜——因为我家有子初长成,一则以忧——因为担心他还没有办法照顾自己。  相似文献   

18.
车匪路霸犯罪突出是我国目前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其特点是团伙作案多,手段凶暴,行为猖狂,案犯以公路和铁路沿线的农村青少年为主体,他们一般选择省、地、市、县边缘结合部、城乡结合部等治安控制力量薄弱路段,以及路况复杂或地处偏僻路段,用树木、石块、自行车等设置路障,或招手停车等欺骗事主的方法,手持凶器,分工合作,洗劫货主和旅客财物,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危害了公共安全。分析和研究车匪路霸犯罪的特点、规律和原因,是打击车匪路霸的重要前提。本文主要是在犯罪调查的基础上就农村青少年车匪路霸犯罪的心理成因提出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犯罪现象是社会各种消极因素在社会治安上的综合反映,是社会消极因素所滋生的一种苦果。在当前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特殊时期,客观存在的较为严重的腐败和社会丑恶现象,与青少年刑事犯罪现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尤其对复杂的青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具有较为深刻而又复杂的联系。当前青少年的犯罪心理,有以下几种类型:其一、局昧的无罪心理。现在社会上存在的以权谋私、化公为私损公肥私、假公济私等类型的腐败现象,对一些青少年产生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少数意志薄弱者不惜以身试法,走上违法犯罪的歧路。犯罪类型主要集中在侵占国家…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暴力犯罪以其行为主体的特定德只注重第一点,而行为主义者只注重第二性、行为方式的特殊性、心理状态的复杂多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