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 《创造》2012,(10):64-65
《何谓文化》余秋雨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定价:38.00元出版日期:2012-09文化究竟是什么?在《何谓文化》一书中,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用最诚恳、最隆重的方式来解读这一最根本的问题。他分别从学理、生命、大地和古典四个层面来回答文化究竟是什么。所有篇章均为第一次公开出版。本书可谓是一本深入灵魂的最有价值的中国文化读本。  相似文献   

2.
孙际垠 《求索》2008,(7):194-195
贾平凹是“大散文”的提倡者,他的创作历程,是对艺术的探索与试验,也是对自己生命力的享受和宣泄,更是其自身灵魂的搏斗与挣扎。他的散文渗透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对生命有着非同寻常的思索和参悟。他力图探索生命奥秘,对生命的本真意义进行发掘。他用艺术的眼光审视生命,营造了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艺术底蕴的世界。他在“大境界”中倾注生命的真诚,字里行间,充溢着禅化的生命意识。这些共同构成了贾平凹散文韵味深长的基本审美因素。  相似文献   

3.
任丽丽 《前沿》2012,(9):176-177
《三种激情》是选自《伯特兰·罗素自传》的一篇优秀散文,是作者生命体验的总结。作者分析了人生中的三种激情,即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这篇散文充满激情,充满智慧,逻辑性和感染力极强。本文将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联结理论应用到英语散文名篇的欣赏中,用认知语法的理论分析罗素的名篇《三种激情》,为英语名篇的赏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当代台湾散文中的生命体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为中心号称人学的文学需要从认识自我中去探究人类那真实和神秘的情感世界;偏向于借助“我”的眼睛来观照世界、抒写情怀、剖析现实,较之其它文类主观色彩更为浓厚的散文,尤其适宜于挖掘人类及自我的生命内涵.社会大变动时代的散文家,为回应时代的挑战,解决社会及自我的困惑更是不可回避地留下许多具有生命意识的散文作品.  相似文献   

5.
毕淑敏非常崇敬鲁迅,她的创作受到鲁迅很大的影响。他们都弃医从文,致力于改变人的精神,以"生命"和"死亡"、"人性"与"心灵"为主题创作了大量散文。但毕淑敏的散文和鲁迅的散文风格明显不同:鲁迅的散文冷峻、毕淑敏的散文温暖;鲁迅的散文刚毅、毕淑敏的散文柔和。  相似文献   

6.
刘越峰  田甘 《理论月刊》2010,(9):130-133
欧阳修的散文多用虚字,这是他向圣人经典学习的结果。欧阳修散文多用虚字对欧文简易与纡徐含蓄相结合的文风有重要影响,也是北宋学术与散文互动模式最有力的证据,同时,对汉民族语言的成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 在台湾,散文批评历来是文类批评中最薄弱的一环。台湾文坛许多有识之士曾多次呼吁批评家重视散文研究与当代散文批评,在《中华现代文学大系·总序》中,余光中指出,与小说诗歌相比,“散文集不但作者多,书目多,读者亦众,却不获得评论者的等量注意”。长期以来,孜孜不倦地专注于散文批评与散文理论研究而卓有建树者郑明琍。她的散文系列论著有《现代散文欣赏》(1978)、《现代散文类型论》(1987)、《现代散文构成论》(1989),即将出版的还有《现代散文现象论》与《现代散文方法论》。她还编有多种散文选集,对台湾的散文理论和批评的历史和现状,台湾近十年来散文创作的综观与趋势、成  相似文献   

8.
散文写作课的集体讲评中相当一部分同学对那些语言华美的散文表现出特别的赞赏和由衷的推崇 ,这是对美文的一种误解。美的语言有两形式 :朴素和华美。著名作家姚雪垠认为散文语言“最基本的经验是朴素、自然” ,但这只是一个“总的要求” ,而不是局限。首先要求达到一般的朴素、流畅、干净、准确 ,以此为基础 ,然后根据各种不同需要 ,“在语言风格上各呈芬芳”。  相似文献   

9.
吴作奎 《理论月刊》2007,(6):120-122
丽尼散文的主导话语方式是"独语","独语"体散文是丽尼对现代散文发展作出的独特贡献.丽尼在散文写作中恰当运用了多种构思方式以及象征的艺术手法.他的散文的语言具有抒情美、精炼美和音乐美.  相似文献   

10.
张继娥 《理论月刊》2007,(6):116-119
转型期的女性散文通过展示女性的生理特点与生理职能来肯定女性的生命价值与社会贡献,从而对其生命进行礼赞。她们着重展现社会司空见惯的女性生理与女性心理,使人了解女性的性别角色对社会、人类、历史的作用,折射出女性的性别意识与生命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1.
人类是自然造化中最神奇、最伟大、最美丽的创造.自有文学以来,人们就用一切最美好的诗句赞颂人类的生命,她的力与美的千姿百态,她的智慧与创造力的璀璨与无限.可是有的人或许从来也没有想过,残疾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态,残疾与生命始终形影不离,残疾人从来就是人类的一部分.在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残疾入很少被社会关注,他们被歧视、被遗弃,甚至被遗忘在社会的角落里.但是今天,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残疾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残疾人已经被联合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重视.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中国文学的转型之一是它在散文创作上的突破与勃兴.余秋雨与山水风物历史精灵对话的"文化散文",凭借新的散文范式,展开对文化人格的探询,从而对传统文化进行汰选.不但填补了文化散文的空白,而且形成了强大的冲击波,产生了轰动效应.本文试图从文化散文形成的条件、艺术特质以及"余秋雨现象"等方面着手,作一个浅近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人生物语     
岁月沉淀的人生,是富含生命矿藏的山,是汇聚生命体验的海,是历经生命风雨的树,是提纯生命阅历的金。 有句很有意思的比喻,说少年是歌,青年是诗,壮年是散文,老年是小说。这样的比喻,概括了多么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内涵啊! 这一定是哪个作家的真切感受和灵感语言,作家的语言总是那么激荡人心。 人生的经历大都是这样:有时天真烂漫,有时平平淡淡;有时红红火火,有时坎坷迷茫;有时失误遗憾,有时成功喜悦。不论怎样,我认为更多的人拥有的总是平淡。平淡其实是一种安宁和幸福。理性的良知是人际间平坦的桥梁,本分的作为最能持久地…  相似文献   

14.
正我与党刊的不解之缘就从我的议政散文开始。自从识文断字以后,我就以舞文弄墨为乐事,写过小说、诗歌、散文、剧本、学术论文等等,最喜欢的还是写散文。散文的疆域是最广阔的,既可以写记人、记事、记游的叙事散文,也可以写抒怀、遣性、发点牢骚的抒情散文,还可以写抨击时弊、笔锋犀利的杂文,如鲁迅先生刺向旧世界的匕首和投枪。还有一类是学者散文,如冯友兰  相似文献   

15.
看到“大学生应如何尊重生命,承担义务”这个主题,我想起了已故作家冰心的一篇散文——《小桔灯》。  相似文献   

16.
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45.00元这是一本用系统的回忆性散文反映时代、社会历史乃至民风民俗的专集,每一篇都是情感和细节非常动人的散文,合起来则可以看到一代人的命运和足迹。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触,书写"我"生命中的亲人老师朋友对"我"人生的影响、对"我"的恩惠和鼓励,使"我"从贫穷、颓丧的生活中振作起来,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奋斗之路和人生意义。作品时而感慨艰苦条件下的人物命运,令人叹息感伤;时而在不经意间使用讽刺和比喻,使人捧腹大笑。  相似文献   

17.
论艺术家生命体验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艺术是生命形式的外化和对象化。艺术,就本体而言,不只是一种传达媒介、表白和阐释的手段,它也是人对自己生存的世界、自身存在的意义和自己的生命形式能动的、整体的把握。艺术的考察,除从社会、历史、文化等角度考察之外,我们还应该打开生命的窗口,从人的最深刻、最本质的层次,即艺术家对生命体验的层次来探讨和考察艺术。艺术家,作为生命活力洋溢的血肉之  相似文献   

18.
正一滴血,里面有阳光的谱系图,有跳跃的细胞,有爱的过去和未来式,有人的生命。当一滴血融入另一滴血,一束光便也慢慢聚拢,簇拥着另一束光,那熠熠生辉的景象,延续着鲜活的生命,更传递着爱与希望。无偿献血是这个世界上最平凡的伟大、最动人的善举,是生命与生命之间最温存的联系、最  相似文献   

19.
北魏后期散文,是指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至北魏灭亡(534),其间四十三年的散文.此期的散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呈现出“才子比肩”,“文雅大盛”的兴盛局面.皇室散文的代表作家主要有元宏和元顺;士族散文的代表作家是袁翻、常景、郦道元、温子升诸人.这种大盛景象的形成,与孝文帝好尚文学并奖掖文学才俊、迁都洛阳和汉化改革、南北文化交流加深、经济空前繁荣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做最平常的人,交最平常的朋友,谈最平常的话,保持一颗静如止水的心.“   本书取名为<失败之书>,作者北岛在自序中自嘲“写诗写久了总被人家斜眼,后来开始写散文似乎才得到宽恕.“经历了80年代的诗歌狂潮之后,21世纪现代诗歌在文学殿堂中早已居于末席.没有人胆敢自称为诗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诗人等同于狂人,这是一拨人群之外的人群.北岛、顾城与舒婷在80年代并称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故人早在烟云中,夕日的辉煌不再,从北岛与舒婷的散文与随笔近作中,分别读出了平静的意味.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