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的进步诱发了一系列的道德伦理问题。对于科学价值与伦理价值的冲突与分离 ,需要辩证地分析 ,而把社会道德败坏的原因完全归咎于科技进步的观点是不客观的。只有努力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进一步强调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责任 ,严格把持科技运用的伦理尺度 ,最大限度地降低科技进步可能付出的道德代价和伦理牺牲 ,制约不良科技行为 ,才能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详尽解读《论科学技术》一书,阐述了江泽民有关社会制度、科技价值、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科技创新、科技人才、科学精神、基础研究与高技术研究并举、国际合作与交流、经济与科技体制和执政党的正确领导等因素与科技进步的关系之思想。这十个方面既是江泽民科技进步观的系统构架,也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事业的理论基础和运作导向。  相似文献   

3.
论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房俐陈国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科技实力已成为国与国之间经济竞争的主要手段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决定因素。清醒认识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加大科技与经济相结...  相似文献   

4.
张树俊 《唯实》2012,(4):59-62
科技进步也是双刃剑。要发挥科技进步的积极效应,就必须强化道德的力量。在具体工作中,应科学看待才智应用问题。要调整才智评价视角,从科技力量与道德力量两个层面来解决应用中的失衡现象。才智应用重点是提高才智效价,而提高才智效价最关键的又在于提高才智的道德含量,发挥道德的科技引领功能。要达到上述要求,优化才智结构,发挥德智互动功能十分重要。具体说,要优化德知场的质量,形成德知合一的、共振放大的效应场。  相似文献   

5.
杨业华  葛子明 《探索》2003,(3):12-15
科技发展是人类道德进步的强大推动力,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科技与道德关系的科学应答,为人类谋福利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科技伦理思想的核心,爱国主义、求实创新、拼搏奉献、团结协作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科技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要求营造的有利于科技发展的社会造施环境。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技进步,而科技的进步需要科学道德的支持。 目前在高校学习的理工科大学生,将是我国21世纪的建设人才。21世纪我国和人类面临的将是一个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的局面。近几年来,我国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为了适应新形势对人才的需要,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以使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7.
科技发展对道德进步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发展不能说是道德危机的罪魁祸首,事实上科技发展促进了人类道德进步,但是科技发展对道德进步的作用是有条件的。文章进而阐述了现代科技发展向伦理道德的挑战,尤其是科技运用中的道德退步现象,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8.
论知识经济时代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知识经济时代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叶志刚当前,全球经济活动正从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人类社会正向快速变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迈进。随之而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也愈加突出。特别是科技人才队伍素质对加速科技进步、推进“科教兴国”的直接影响越来越明...  相似文献   

9.
对"什么是道德评价根据"的探讨,有三种理论动机论、效果论和动机与效果统一论.道德本质和道德评价特性决定动机才是道德评价根据.重新审视学界对动机论的诘难,益于对效果论和统一论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把科技法制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认为科技法制建设可以大大推进科技进步。他提出,在我国加强科技法制建设,要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法制。根据当代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最新变化,他还把知识产权保护放到科技法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认为要增强对科技前沿领域重要立法的系统性和预见性,重视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一、“大力加强科技法制建设,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在当代中国,大力加强科技法制建设,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一个严肃课题。江泽民指出:“科技活动,是人类认…  相似文献   

11.
道德多样性是道德相对主义立论的出发点。对于道德多样性的认定和评价,马克思主义与道德相对主义截然不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不同道德体系的差别主要表现在道德论、善恶论、道德理想等道德体系的核心层面,不同道德体系在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方面往往有很多相同之处,存在着跨文化、时代的人与人交往中应遵守的简单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马克思主义认为,这些多元的道德体系,产生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是以物质利益和由物质生产关系所决定的意志为基础的,各有其适用的时代与社会群体,各有其确定性和正当性。相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这些道德体系有现代与传统、先进与没落之分,它们是可以评价、比较的;道德与人类生活的所有其他部门一样,总的说来是进步的。  相似文献   

12.
王英 《理论导报》2015,(5):63-63
建设美丽中国、克服全球生态危机,应着力反思和校正西方近代以来形成的一些思想观念。1.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认为自然的价值在于其对人类的有用性,而没有给予自然足够的人文关怀。人类以自己为中心,一味强调人类利益至上,而自然成为人类无限索取的对象。这就必然导致全球生态危机。2.唯科技论。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推动了西方工业文明快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在这个过程中,主张“科技万能”的唯科技论也在西方世界流行开来。然而,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带来正能量、正效应;运用不好,也可能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带来负能量、负效应。3.唯增长论。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一些西方国家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物质条件迅速改善,却忽视了发展的全面性、可持续性与生态系统的可承受性。4.主客二元对立。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范式过度强调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区别与对立,而忽略了二者之间有殊有同、共生共荣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人除了物理存在和精神存在外,还有着更深层、更能体现人本质的道德存在。道德存在是在人类劳动实践中,随着“集体精神”的产生而产生的,它以人类文化基因的形式得以代代传承。道德存在的发现,打破了传统哲学“心物二元”论的认识格局,为理想社会治理模式的设计和个体道德人格的塑造奠定了哲学基石。  相似文献   

14.
人是生产力中首要的基本要素。生产力从本质上讲,就是人的能力;离开了人,生产力的其他一切要素都是死物。而人的能力可分为体能和智能两种。人类智能主要有科技、经济、管理、教育、政治、军事、外交、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形式。其中尤以科技、经济、管理、教育、道德和哲学等智能对生产力发展作用最大,又特别是科技智能是决定生产力发展的主导智能形式。随着生产力向高级化、现代化发展,人类智能对生产力发展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1.创造与信息功能。人类超越世间万物的本领是创造、为了认识世界,人类在长久的实践中不断地艰…  相似文献   

15.
王加加 《湘潮》2013,(1):93
在人类的思想史上,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恐怕是少有的那种受到尖锐对立的毁与誉的著作了。列奥.斯特劳斯认为,马基雅维利就是魔鬼,他在传授邪恶;意大利诗人福斯科洛用"道德主义"解释《君主论》,认为它旨在揭露暴政;马克思则指出,马基雅维利使"政治的理论观点摆脱了道德",而把"权力""作为法的基础";等等。如此多的争议,使得我们再次审视《君主论》时,需更加小心谨慎。为了做出恰如其分的应有认识,就不能对《君主论》采取想当然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人为什么要过有道德的生活?看似简单的一问,却涉及到人类的终极关怀。从社会道德的现状来关照这一问题,则突显出社会转型背景下人们的道德困惑。社会个体道德生活的必要前提在于社会性存在;但是在科技进步冲击传统“天人合一”道德信仰的今天,“我”之所以不过有道德的生活,原因在于社会结构转型下的陌生人社会中,社会习俗、生活习惯和道德标准的差异,对自身利益的过度关注以及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引导偏颇。重建社会道德的思路在于构建全社会认同的道德标准并加强教育,强化社会制度和法律对道德失范行为的约束。  相似文献   

17.
正记者:记者:张司长,您好!科技进步曾造就了中国古代社会辉煌文明;科技落后也留下了中国近代痛楚的记忆。在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人们对科技的关注程度大大提高,能否请您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经济、国家竞争力的问题?张先恩:张先恩:在过去500年当中前300年,全球仍然处在农耕经济时期,GDP增长极其缓慢,这是科学孕育期,科技对社会经济影响不十分明显。经典物理学框架下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和第二次产业革命,导致世界财富迅速积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电气化时期,凸显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菌说》被认为是章太炎进化思想形成之初的代表性论著。章太炎认为,道德意识的产生始于生命体的本能,并逐步形成了道德意识,他将生物进化之说与意志论相结合用以说明道德意识产生的前因后果。章太炎提出,道德之知的进化源自于人们与生俱来的知性,加之生物体本能带有的欲望,两者共同推动了人类道德逐步前行。道德进化并非尽善尽美,最初的利弊之辨源于自体感知,随着社会的进步,进化之利弊的评价由人类群体共同决定。这就要求人们能以辩证的视角看待道德观念的更替,以冷静的眼光直面进化中社会道德价值系统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从伦理学角度来看,人类的实践活动一旦缺乏伦理的约束,就必然出现盲动。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决策的提出,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给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生产力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此“经济奇迹”,世界为之瞩目,海内外一致公认,学术界并无异议,但对于现阶段中国的道德状况,学术界先后提出过几种不同看法,如“道德滑坡”论、“道德爬坡”论、“道德失范”说等,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些看法略加评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的道德状况进行辩证思考,以便能更好、更准确地评价我们面对的道德状况。  相似文献   

20.
张娓军 《新湘评论》2010,(11):63-63
恩格斯在此从道德的历史与逻辑的发展上批判了超历史、超阶级的永恒道德论,深刻论述了道德的历史性和阶级性。恩格斯认为道德并非像杜林所说的那样,它不是从来就有、永恒不变的,道德产生于原始社会,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各阶级都形成了自己的道德,凌驾于一切民族和时代之上的永恒不变的道德是没有的,且“善恶观念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变更得这样厉害,以致它们常常是互相矛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