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在德国对外发展合作框架里的任务以及在与中国合作中的作用(下)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中国组郑春荣译徐朔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改革政策带来了一系列变革,它们尤其体现在各个工作领域里全新的职业要求特征中。因此,由德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资助的技术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2.
正主编郑春荣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是默克尔4.0政府的执政第二年,也是德国逐步迈向后默克尔时代的转型期。德国经济景气状况在外部形势不确定的背景下呈现走弱趋势。在外交上,德国也需要在与美国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推进欧洲战略自主性,实现让欧盟成为全球行为体的诉求。为此,本书结合德国议会和政府通过的法律与政策文件、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等,分析转型中的德国在内政外交上的言行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略回顾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历史经历,认为欧洲联盟的建立与不断扩大,使德国和其在欧盟中的伙伴一起找到了合作发展、共同获益的道路,并使本地区的和平成为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东盟地区论坛”为中国在亚太安全领域的对外合作方面提供了一个相对可靠的平台,从中中国可以找到符合自身利益的合理定位。尽管以该论坛为核心的亚太多边安全合作的前景面临不确定性,但其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郑春荣 《德国研究》2012,(2):129-F0002
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办的《德国发展报告(2012)》首发会于5月20日上午在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大楼举行。同济大学校董事会主席周家伦在首发会上致辞说,《德国发展报告(2012)》是同济德国研究中心(基地)推动的一个标志性项目。它的出版使同济在德国研究领域的出版物形成了系列:从《德国快讯》半月刊,到《德国研究》专业季刊,再到德国发展年度报告。今后,  相似文献   

6.
德国贝塔斯曼康采恩集团及其与中国合作的愿望编者按为适应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及改革开放的形势要求,在中德经济贸易交往中充分发挥本刊的桥梁作用,我们除尽量组织发表有关经贸交往、科技市场研究方面的论文外,决定开辟"中德企业"专栏,介绍两国交往方面的重要企业...  相似文献   

7.
东盟在东亚合作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冷战后区域一体化现象中的新生事物,备受世人瞩目的东亚合作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并呈现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本文旨在分析和评估东盟在东亚合作进程中的独特作用.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东亚合作的基本进展与现有机制;接着论述东盟领导下的东南亚地区一体化进程,指出它不但是构成东亚合作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也为东亚合作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基础积累.第三部分着重分析冷战后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东盟转向东亚合作的原因和过程,在指出东盟主动发起和推动东亚合作既是外部压力的结果也有求得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的同时,突出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与中国建立货币合作可以让各国政府、央行分享人民币国际化的红利。欧元区两大主要成员德国、法国几乎在同一时期与中国建立起合作安排,然而两者的建立过程却从合作主导者、央行作用、谈判框架和后续互动这四个方面差异明显。德中货币合作特点是地方政府主导、联邦政府背书和德国央行支持与最终的市场化导向,法中货币合作过程体现了中央政府主导、法国央行打先锋与国家利益优先性的特点。通过对两国政治体制、政治传统、经济利益与央行演变四个方面的比较,本文探讨了德国、法国与中国建立货币合作的动因与过程差异。  相似文献   

9.
云南在中国与南亚经济合作中的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作为南亚的近邻,具有其他省份所没有的地理优势,应在我国面向南亚的开放中有所作为.云南要抓住机遇,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前沿地带,以便为我国全方位开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入世后中国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后,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和开放投资领域,将使各国及地区有更多机会同中国开展经贸合作,使中国在亚洲尤其是在东北亚地区的地位更加突出.通过分析中国同日、韩、俄的经贸合作形势,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将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德国历史学派与民国时期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鹏 《德国研究》2011,(2):40-45,79
德国历史学派对民国时期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具有广泛的影响.民国经济学者主要关注这一学派诞生的渊源,其保护主义政策以及历史主义方法.在构建本土经济学的进程中,民国学者一方面视德国历史学派为榜样,另一方面对其进行扬弃,为中国经济学的创立开辟了广泛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合作主义理论在德国的发展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春荣 《德国研究》2008,23(4):7-13
德国的利益中介体制包含着许多合作主义特征,从国际比较看,德国属于中等强度的合作主义国家。本文旨在分析德国有关利益集团以及利益中介体制理论(多元主义、新多元主义和合作主义)的讨论,从中揭示合作主义理论在德国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主要从宏观层面论述德国合作主义的具体实践及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12月2日至3日,"德国的中国能力与中国的德国能力"国际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中德大楼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由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德国研究中心和中德学院联合主办,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系和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孔子学院协办。同济大学副校长江波博士与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董琦教授分别致辞。江波在致辞中回顾了同济大学对德交流的悠久传统与现况,并指出在十九大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背景下,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  相似文献   

14.
朱哲莹 《德国研究》2016,(2):F0002-F0002
6月17日,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在中德大楼德文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德国发展报告(2016)》新书发布会。《德国发展报告》一书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每年对德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方面的形势进行跟踪分析与评述,今年重点关注欧洲难民危机背景下的德国。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东盟的安全──论东盟与周边大国的战略关系(上)云华在亚太地区,三个与东南亚相邻的大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的不断增长,引起了东盟各国的密切关注,这三个大国是中国、日本和印度。东盟各国普遍认为,美国的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与各种影响不断减弱,俄罗斯...  相似文献   

16.
王志强 《德国研究》2009,24(4):63-68
媒体和国家形象互相影响和互相建构,在这方面传媒对国家国际形象的形成具有导向作用,并通过特有信息源和信息传媒在受众体头脑中定格并形成国家形象,影响人们对某一国家的看法和态度。鉴于国家形象的多样性包括国家的经济形象、政治形象、文化形象等诸方面,本文主要以德国主流媒体之一《时代》周报为研究对象,对5年来《时代》周报有关中国经济报道的内容进行梳理和评析,在此基础上勾勒出《时代》周报视角下的经济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7.
正进入2018年以来,原本跌宕起伏的朝鲜半岛局势出人意料地步入缓和:金正恩两次访华,中朝关系得到修复;朝韩之间不仅再度开启和解进程,还前所未有地在一个多月内实现了三次首脑会谈;朝美首脑会谈虽然历经波折最终还是顺利举行,并达成了实现半岛无核化的共识。未来半岛无核化能否持续推进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意在分析朝鲜半岛问题对中国安全带来的影响,阐释中国在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上的立场,剖析朝美在半岛无核化路径上的分歧和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东亚经济合作中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元柱 《当代亚太》2003,(10):10-15
鉴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与特点 ,中国应积极促进“1 0 +1”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扩大与东盟的贸易和投资 ,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  相似文献   

19.
苏联的解体和20世纪90年代的动荡导致了俄罗斯国家权力的流失。在30年的转型进程中,俄罗斯始终在推行国家重构策略,追求建设一个“强国家”。俄罗斯国家的重构策略可以从政治制度与精英体制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在政治制度方面,俄罗斯国家主动塑造了一个以联邦主体首脑为绝对核心的地方政治体系。在当代俄罗斯地方政治中,“州长”合并了苏联时期多个政治机构的权力与职能,“州政府”则成为州长权力体系的延展和辅助。为避免对“州长”的过度依赖,俄罗斯国家进行了复杂的制度设计保证对“州长”的权力进行分化与制约。一方面,俄罗斯国家在联邦主体层面设计了一个多层次的竞争结构,使纵向从联邦到地方层级,横向从政治、经济到社会领域的众多精英都能参与对“州长”职位的竞争。另一方面,俄罗斯国家还通过上级与下属机关等正式机构,以及直管机构、派驻机构、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四类非正式机构实现了对“州长”权力的拆分。最终,俄罗斯国家塑造了一个治理者与治理工具相分离的治理模式。通过对治理工具的掌控,联邦政府就能灵活调整联邦主体首脑所拥有的权限和影响力,并对其长期持续性地施加压力。治理者与治理工具相分离的特征实际上正体现了俄罗斯地方政治制度的...  相似文献   

20.
缅甸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1988年军政府再次接管政权以来,缅甸民主化一直是国际热点问题之一,不仅影响着缅甸与美欧关系,也牵动着中关的地区利益。中美涉缅利益各异,在处理缅甸问题的方式上也存在较大分歧,在国际场合发生争议。不过,从2011年开始,缅甸开启广泛的政治经济改革,美缅关系明显改善,双方少了很多对抗色彩,中关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