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脱困是“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的简略说法。如何理解脱困?一些人把国有企业脱困理解为扭亏为盈。不少国有企业亏损,这是事实,也是它所面临的一个巨大困难。据统计,截止1998年10月底,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亏损面为49%,其中大中型企业的亏损面为55%,小型企业的亏损面为47%。在国有企业总计800亿元的亏损中,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亏损占600多亿元,即3/4强,我省国有企业的亏损情况还要更严重些。从亏损的状况看,国有企业的确相当困难,从…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指导方针与基本措施,既为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我区的国有经济占有很大的比重,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全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全区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加快我区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八钢是一个老厂,经历了艰苦创业、“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跌宕起伏的曲折历程。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切实从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3.
杨一平 《党建与人才》2000,(1):19-19,34
包头市是内蒙古工业重镇,也是国有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日前,记者走访了包头市的一些国有企业,从改革的现状可以深深地感到,国有企业目前是希望与困难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股权多元化、产权多元化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其他所有制经济成份的介入为国有企业注入了活力。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五”期间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国有特大型钢铁企业,国有资本高度集中。在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奋争中,包钢人并没有抱着“国老大”的牌子沾沾自喜,而是不断加快改革步伐,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通过加快钢联公司上…  相似文献   

4.
2000年以来,辽宁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有明显好转。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和脱困的目标基本实现,但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目标,真正实现国有企业的根本改革,还需要解决更深层次的症结。有学者认为辽宁目前改革的深层矛盾集中在“死债”和“活人”上。“死债”指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资金不足,问题是“钱从哪来?”“活人”是指企业富余人员、离退休人员负担重,问题是“人往哪里去?”。“死债”现象在国企中普遍存在,而“活人”鉴于辽宁省的特殊省情,在全国似乎更为抢眼。  相似文献   

5.
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保证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目标○陈建国党中央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要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要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为了从组织上保证实现国有企业这一...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摆脱困境需要全面治理魏民一、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以其资本规模、技术水平扣产值产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有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市场取向改革,从经营自主权到经营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相互竞争的大...  相似文献   

7.
于光远-国有企业改革必须以破除传统所有制观念为前提肖灼基-国有企业改革要从五个方面“换脑筋”周叔莲-转换国有企业机制一定要高要求……毋须庸言,国有企业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但近年来,随着市场取向的改革步伐加快,国有企业却更加步履维艰.症结何在?出路何在?在去年11月份本刊与《环球企业家》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座谈会”上,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和中青年学者以及来自国有企业的企业家们就此纷纷发表高见,他们的见解不仅与刚出台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鹏神高度一致,而且有对《决定知…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是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来的,即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决定》重申了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目标,并根据十五大精神,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国有企业的实际出发,第一次提出了到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十年目标。三年目标是近期目标,十年目标是中长期目标。《决定》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首先要尽最大努力实现这一目标。这是由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改革目标,给省内国有企业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快改革的步伐,转机建制,搞好搞活大中型国有企业,是各级政府和企业面临的新课题。近几年来,我省根据党的十五大“抓大放小”的精神,已组建了十七家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许多改制企业内挖潜力、外抓市场,大力进行“三改一加强”,开始逐步摆脱困境,步入健康营运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10.
要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这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也是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五大把这作为搞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提了出来。坚定地实施好这一工程,才能使我国国有企业甩掉“小而全”、“大而全”和重复建设的沉重包袱,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目标才能实现。兼并破产是企业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今后,在实施这方面的工作时,一是决不能搞“假破产、真逃债”,防止掏了改革的成本而又收不到改革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与我国现代化模式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党的三代领导核心联系当时的实际,确立了不同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不同的现代化模式:第一代领导核心形成了国家工业化模式;第二代领导核心形成了全面发展模式;第三代领导核心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全面发展模式,、现代化模式的不断演进,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刑事古典学派有两种类型,即旧派相对主义和旧派绝对主义.前者可以贝卡利亚为代表,其功利主义的意志自由理论是建立在经验论基础之上的,在刑罚本质问题上达到了功利主义与报应刑主义的统一;后者可以黑格尔为代表,其意志自由理论则以唯理论为基础,将具有自我意识的成人的意志自由作为犯罪与责任能力的基础,没有割裂刑罚报应中的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党的事业的发展。由于市场经济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当前我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存在不足。要从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加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法律法规建设,以及落实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几个方面来提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产生使处于原始自在统一状态的物质世界出现了真正意义的分化,使这种分化得以实现的真正动力是实践;也正是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分化的物质世界不断呈现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物质世界的分化与统一是在实践中实现的,同时也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人的发展、人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提出并形成了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学说为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提供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列宁则关注和重视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问题,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把人的作用和发展置于相对独立的位置上,更重视其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行政信息公开法制化是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适当限制,是构建诚信及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同时,行政信息公开法制化是构筑确保民主、保障人权、协调多元利益、反腐倡廉的和谐社会法律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电子信息产业是福州的支柱产业,抓住新机遇,促进物联网产业的跨越发展,是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推进福州跨越发展的关键。福州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福州应瞄准未来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把物联网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构建生态型政府是缓解生态环境危机的现实抉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映射与彰显,是自主创新、谋求发展的理性选择。生态型政府是政府行政管理行为创新的高级形态,旨在实现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生态化,对内部事务管理的生态化,以及公务行为的生态化。构建生态型政府的路径包括:树立和谐共生、生态优先的政府执政理念;构建社会服务职能与生态服务职能并举的政府职能体系;构建生态功能与行政功能协同治理的政府体制;构建基于利益相关的多元生态治理模式;健全政府生态制度,椅筑生态法律政策体系;倡导绿色GDP的政绩考核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是当今活跃于中国思想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社会思潮。其核心观点是“儒化中国”、“儒化共产党”。这些观点充分表明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的观念体系和政治主张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我们必须划清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与“复兴儒学(儒教)”的界限,高度警惕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对我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向度性。“向”是旗帜和形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纵的拓伸,关系到我们在思想上、精神上举什么旗帜;“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精神文明横的延展,关系到能否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目前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在确保社会主义方向以及在此前提下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和状态上都面临严峻挑战。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在发展中实现“向”与“度”的协调统一,切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