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收利用中的商标权穷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货的商业化回收销售诉求对商标侵权与否的论争作出断论,AIPPI决议认为产品首次投放市场后的改变或损害属于商标权穷竭的例外,这个让步与妥协下形成的决议充其量只是部分理论的共同点。在节约能源的法政策下,以利益平衡为指导,不妨细化为消除原商标和不消除原商标的销售,结合修复和重建,在终端消费和首次销售之问权衡商标权是否穷竭。  相似文献   

2.
由信息论到财产权的转换凸显商标权的财产化扩张,相应的理论诉求也突破了传统的区分、近似和混淆等理论,而扩张为淡化理论、单独转让和符号占有。理据的转换是否与商标功能相适应,促进抑或削弱了商标法的旨意,争议颇多,符号学的分析提供了更精确的理解。淡化理论加深了驰名商标财产化,单独转让和符号占有一定程度上认可了符型的财产化,对商标的符号结构有所背离,但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这是商品极端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商誉与商标是两个独立的范畴。区分商品来源是商标第一位的功能,传导商誉的功能则居于第二位。商标的本质是以其显著性防止混淆和淡化,其客体是商标而不是商誉。商誉是否存在不能决定商标权的有无,它对商标权的变动只起辅助作用。商标法以商标为媒介间接保护商誉,不应无限扩张商标权保护商誉的范围。对其保护应限于可能产生混淆、误导公众和导致淡化的领域内,阻止出于恶意、不正当竞争的目的,搭乘他人商誉的便车的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4.
后知识产权时代,商标的存在是否仍具正当性?财产劳动论虽然提供了抽象的正义观,但它不能解释为什么一定要给予财产权的回报,尤其是不能解释商标保护的正当性,更不能诠释当前商标权扩张的实质。为美国商标法所采纳的效益主义存在主观臆断搜选成本,虚设质量保证功能,片面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缺陷,不能合理诠释商标法的正当性,也不宜为我国的商标法所直接移植。社会规划论着眼于建构公正、自由、民主的理想社会,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追求相契合,可以趁第三次修改商标法之机,明确为我国商标法的理论基础,以商标的信息传播模式建构商标权,抑制商标财产扩张,合理体现消费者的利益,细调与商标本体论原理不一致的条文,使其整体逻辑自洽。  相似文献   

5.
商标商品权利穷竭是解决贸易过程中的商标权与物权冲突的利益平衡机制 ,它与平行进口问题相伴而生 ,成为知识产权中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商品商标权利穷竭的可行性、究竟穷竭了什么权利、空间效力范围以及对其进一步的延伸思考等方面 ,对商品商标权利穷竭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6.
商标作为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环境中日益凸现其不可替代的经济价值。然而一直以来对商标权主体的称谓都存在诸多争议。这是由于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 ,法律的利益权衡有不同选择。基与此 ,笔者不揣浅陋 ,从资源、效益概念入手 ,通过对几组商标权主体称谓的比较 ,为在理论定位我国商标权主体概念提出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7.
商标是一种无形资产,商标的价值是可以通过评估来衡量的。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商标权以及商标权背后的合法权益,是摆在企业家们面前的新问题,也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严峻形势。“中国第一品牌王老吉”商标争夺战,或许会给企业家们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论注册商标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律对商标权的保护日益增强,但是这种保护的程度并非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因为任何权利都是有界限的,没有限制的权利就会被滥用,从而威胁公共利益。应确立商标合理使用制度,加强对商标滥用制裁,限制商标人的权利,维护他人正当合理使用“注册商标”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我国2013年修订的《商标法》对商标权人的商标使用行为设置了合理使用等制度限制。高校校名商标既涉及高校主体的私权,也关乎广大消费者利益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加强校名商标的规范使用和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10.
商标注册后应当使用 ,如果“连续三年停止使用” ,则可能导致该注册商标被撤销。在商标局受理撤销申请后 ,商标注册人有无权利转让该商标 ?在判断一件“注而不用”的商标是否应予撤销时 ,除了具备“连续三年停止使用”的条件外 ,是否还应考虑其他因素 ?某一商标“注而不用” ,经他人使用并创出一定知名度后 ,商标注册人起而行使其商标权 ,是否有“坐收渔人之利”之嫌 ?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