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罪犯心理矫治必须根据社会管理和监狱管理创新的有关要求,结合监狱实际和罪犯思想、心理、行为特点,探索和推进监狱监区心理矫治工作。按照"教育为本""底线思维""归零意识"等要求,更新矫治质量、效率意识、成本意识、科技强教等心理矫治理念,引领监区心理矫治超前推进;进行科学化设置、专业化保障、规范化运行,筑牢监区心理矫治基础建设;建立监区罪犯心理防控联动、多元激励以及协同协作等机制,铆足监区心理矫治发展后劲儿;开展针对性监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有效的监区心理咨询及心理危机干预,推进监区罪犯自我矫治,提升心理矫治效能,全面提升罪犯教育改造质量。  相似文献   

2.
培养身心健康、重新适应社会的守法公民是监狱罪犯教育追求的目标:当前我国传统的行刑制度和行刑理念,使罪犯教育缺乏针对性、适应性、科学性。确立现代、科学的罪犯教育理念,构建科学化、社会化、个别化的罪犯教育体系是提高罪犯教育效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当前监狱在押犯构成的变化特征,对罪犯改造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监区作为管理与教育改造 罪犯的载体,如何立足三个基本环节——管理集约化、教育目标化、行为规范化,科学构架“改造质量工程建设”的 系统程序或模式,这是确保监狱建设总体目标向现代化文明监狱迈进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4.
《行刑与罪犯矫治社会化研究》一书,对行刑社会化问题进行了全面而又系统的研究。就行刑社会化的本质意义而言,是要动用社会资源共同融入罪犯的矫治之中,体现的是人文精神,是社会公众对于罪犯的关注和尊重。行刑社会化狱内模式的核心问题是监狱如何运用社会资源为罪犯的矫治服务并促进罪犯矫治工作。狱外模式论主要是对社区矫正制度、出狱保护制度等行刑社会化的社会模式的研究。改革与价值论是行刑社会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构建完善的刑事法律体系,推进行刑一体化;确立现代化的监狱行刑观念;纯化监狱职能等内容。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行刑社会化是现代刑罚对犯罪的宽容,是现代社会对犯罪人的宽容。因此,宽容性是行刑社会化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5.
监狱的安全和秩序是监狱的内在品格。"罪犯无害化"思想片面追求监狱安全唯一性,或者单纯地强调监狱的安全主义,就会使监狱行刑呈现社会防卫的功利主义和绝对主义,导致监狱功能异化,罪犯改造的主体地位边缘化。罪犯在"固化"的监狱中,主体人格监狱化,罪犯回归社会的目标"板结化",使监狱法治所倡导的一切理念、目标、价值、精神等瞬间"石化",监狱行刑效果背离刑罚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监狱领域中存在行刑主体与客体、改造主体与客体等基本范畴。监狱行刑主体是监狱及其民警,行刑客体是罪犯;改造主体是罪犯,改造客体是罪犯的犯罪思想和犯罪恶习。在行刑主客体与改造主客体这两对基本范畴之间,行刑主体与改造主体处于上、下两个不同层次,且行刑客体与改造主体是同一体,因此形成"二层次主客体联结论"。  相似文献   

7.
罪犯隐私权的狱内冲突主要体现为罪犯隐私权与行刑权和他犯权利的冲突。罪犯隐私权限制的标准是公共利益,构成对罪犯隐私权限制的公共利益应当符合预防狱内犯罪、维护监内正常改造秩序、实现执法公正、提高改造质量和避免罪犯群体性危难等特定行刑目的。在严格限制罪犯隐私权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罪犯隐私权的保护,其主要路径是加强对罪犯隐私权的...  相似文献   

8.
行刑的宗教介入是指在行刑过程中对罪犯施以宗教教化,通过对其犯罪人格进行救赎和培养伦理自律以预防其再犯。行刑的宗教介入符合着刑罚的本质,调整着监狱构序,促进着罪犯的自我实现并修复着罪犯的道德判断能力,最终助推着法治文明和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行刑的宗教介入通过谦卑和大爱来对罪犯进行着灵魂救赎与伦理自律的培养。行刑的宗教介入以神职人员与罪犯之间进行宗教信条的"交通"为现实体现。行刑的宗教介入所走向的是正义行刑。  相似文献   

9.
科学认识罪犯,理性界定现阶段罪犯改造质量和改造质量评价标准,树立全新的改造目标,把塑造良好的社会人格、实现罪犯的顺利回归、推进社会和谐作为当代监狱社会价值实现的最终目标。改革现行监狱行刑方式,构建以促进罪犯回归社会为核心价值的罪犯教育改造体系,是现阶段监狱管理的必然选择与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恢复性行刑的最终目的是恢复正常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它包括对罪犯的再社会化,对罪犯社会谋生技能的训练或修复,对罪犯健全人格的修复和教育,对罪犯社会道德与良知的恢复等。恢复性行刑所涉及的主体包括国家、社会、服刑罪犯、受害人以及社区公众。为此,恢复性行刑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尊重、和谐、安全、健康和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1.
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培训是实现监狱劳教事业发展与警察个体发展的双向互动、相互促进的过程,主要目的在于将监狱劳教人民警察现有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到胜任新的工作标准所需要的水平上来。基于特殊的行业需求和职业特点等因素,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培训有其不同于普通职业培训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2.
改造与矫正是美国矫正机构行刑模式的主要内容。尽管美国与我国社会制度迥异,行刑模式也有区别,但其提高矫正工作人员职业化水平的做法和经验无疑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制约我国监狱警察职业化的因素主要是认识落后、法规保障不足、分类研究滞后。美国矫正工作人员建设在我国的本土化实现:建设监狱警察的职业制度体系;优化工作人员队伍,走特色的"精警之路";培养监狱警察共同的职业思维方式;优化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的外部环境等等,都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监狱执法活动是监狱功能发挥和监狱日常运作的基本表现。以往的研究侧重于关注制度建设和罪犯管理层面的内容,而忽视了执法主体相关属性的研究。监狱警察的执法意愿界定为执法主体的主观认知特征和能动性状态,以现代组织行为学为理论支撑,监狱警察的执法意愿包括要素、价值和结构三个层次。在价值方面分析执法意愿的理论基础,在结构方面分析执法意愿的发展思路,拓宽我国监狱执法的研究广度和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14.
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保障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狱人民警察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集多种社会角色于一身,易产生心理冲突。大量研究表明,心理健康问题正严重威胁着监狱人民警察的生存状态,极大地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并严重影响其工作热情和效率。加强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构建与完善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保障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网格化管理模式是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应该认识到将网格化管理模式引入到监狱管理体系的现实意义,可以从完善网格管理制度、细化网格管理分类标准、强化民警教育培训以及加强网格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入手,尝试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实施,促进民警执法更加规范,罪犯改造潜能发挥更加充分,确保监狱持续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监狱人民警察是监狱工作的主体,掌握着罪犯教育改造权,监狱人民警察的素质状况直接决定着监狱工作的成效。监狱如果没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执法队伍,就无法完成自身使命。监狱机关必须加强“过硬队伍建设”,坚持政治建警、能力强警、素质育警、机制管警,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可靠、执法为民、务实进取、公正廉洁的高素质警察队伍。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内蒙古自治区在监管场所深挖犯罪工作中成绩显著,但是,在成绩的背后,依然存在因机制性因素和利益性因素等原因而制约公安监所深挖犯罪的突出问题。深挖犯罪是公安监管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实现内蒙古自治区监管场所深挖犯罪工作"量的增长,质的突破"的目标,还需在多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流动已经成为劳动经济学经验研究的一个中心主题。监狱警察流动是监狱人力资源动态配置的过程,它可以促进监狱行刑资源的充分利用。基于浙江省监狱人力资本流动现状的调查,本文分析了监狱警察人力资本特征要素以及职位提升与人力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监狱警察人力资本流动的若干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监狱秘密侦查的情报源头不畅,主要源于耳目制度设计、刑事立法与监狱警务模式的固有缺陷。监狱应以犯罪防控与侦破案件的功能价值为导向,对现有耳目制度做“狱政耳目”与“狱侦特情”的分类模式迁移,并以侦查行为与侦查措施的运行规则为依据,重构新型实用的狱侦特情制度及其原则体系,为监狱提高情报侦查效能、实现秘密侦查制度的理性回归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监狱人民警察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心理问题凸显已是不争的事实。当前监狱中层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在调查的基础上,从探寻压力源和压力管理的角度入手,探索有效的方法、手段和运行方式,提升监狱中层领导干部的职业素养和领导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