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0 毫秒
1.
军队组织、机构和军人个体,根据军队政治工作法规规定而结成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法律关系,其构成要素包括参与军队政治工作法律关系的主体;构成军队政治工作法律关系内容的权利和义务;作为权利义务对象的客体.军队政治工作法律关系发生、变更与消失的条件和根据是法律条件和法律事实.  相似文献   

2.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监狱行刑法律关系,是指监狱在对罪犯依法执行刑罚的过程中与服刑罪犯构成的刑罚执行法律关系。它是监狱学所要研究的重大基础课题之一。在监狱行刑法律关系中,监狱拥有自己的权力和职责,罪犯享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两者都有独立的意志,都是主体。监狱行刑法律关系具有主体的特定性、主体地位的矛盾对立性、主体意志的唯一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民族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这是民族法律关系中三个相互关联不可缺少的方面.缺少一个或变更其中任何一个,就不再在是原来意义上的民族法律关系了.民族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之间,主体是客体的占有者、支配者和行为的实施者,又是民族权利和民族义务的承担者和体现者.因此,没有主体,也就没有客体和内容(即权利义务);没有客体,权利、义务就失去了目标;有了主体、客体、不通过权利、义务进行联接,也不构成民族法律关系,因此,民族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是任何民族法律关系都必备的要素.一 民族法律关系主体民族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民族法律关系享受民族权利、承担民族义务的人.民族法律关系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总是要有双方主体参加,只有一方也就构不成关系.民族法律关系是民族权利和民族义务关系,而民族权利和民族义务又是相对应的,各为一方主体承应.享受民族权利的一方主体,即为权利主体,承担义务的一方,即为义务主体.在民族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是特定的,而义务主体却是不特定的.根据法律规定,民族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只能由下面的几种人承担:一是民族自治地方.根据《宪法》规定,所谓民族自治地方,是指各少数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这是我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  相似文献   

4.
军人合法权益事关国泰民安。当前由于我国军人合法权益在立法和实践上存在一定问题,造成了军人社会地位的下降。因此要切实保障军人合法权益,有效提高军人法律地位,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将军人视作"着军装的公民"和"肩负特殊使命的公务员";完善规范军人的权利和义务体系,不断加强军人工资待遇、复转安置、申诉救济、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押人员的法律地位,是指在看守所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决犯依照法律规定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只讲权利,不讲义务,或只讲义务,不讲权利,既不符合我国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也不利于对在  相似文献   

6.
董事的法律地位是我国<公司法>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对于这一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我们时董事与公司、股东、职工以及债权人关系的更好理解与把握,更是提高商事交易效率,保障商事交易安全的重要前提.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结合我国现有法律框架基础和现实经济制度基础,对"董事与公司的关系"重新进行界定,同时要对董事的法律地位的最重要体现--董事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重新进行配置.  相似文献   

7.
权利和义务是法律的核心内容和要素,两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的,两者可以说是贯穿整个法律体系,法律中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不仅数量上相等,而且两者之间经历了一个从浑然一体到分裂对立再到相对一致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价值的不同,他们的地位也有所不同,重点阐述不同时期下,两者的主次问题,进而得出在当前我国的法制建设中应建立权利与义务相对统一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8.
受刑人权利作为国家刑罚权力的对立存在,正当性的权利本质是受刑人权利法律定位的逻辑起点.对受刑人权利保护必须在刑事法律关系中对受刑人权利进行准确的法律定位,即将受刑人权利和刑罚执行权力作为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范畴,而不是将受刑人的权利与义务作为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范畴:在刑事法律关系的运作中,以受刑人权利为本位,而不以受刑人管理为本位,以实现对刑罚执行权力的制约和对受刑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有文通过对"权利本位论"的内涵的剖析与质疑,着重从人类生活基本状态以及古典自然法学理论上探讨权利和义务关系,进而提出"义务先定,权利后生"和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应当是以义务为重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法益是介于权利和一般利益之间的概念,这种利益形态尚不具有法律上可供概括归纳的确定特质,难以类型化.仅以权利及与权利相对应的义务为核心的民事法律关系体系存在一定缺陷,法益及与法益对应的义务应纳入法律关系的内容中,以弥补法律关系理论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公民基本权利是表明权利人在国家生活基本领域中所处的法律地位的权利。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的确认,从立法上反映了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从而体现了国家的本质。要使公民基本权利得到有效保障,既要靠宪法和具体的法律、法规,又要靠增强公民的权利、义务观念,有效遏制违法行为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法律援助,是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和社会志愿人员,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作为政府的责任,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文章记录了北京市法律援助工作十余年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和“刘燕文诉北大案”引发了学界对于公立高校与学生因管理行为引发的法律纠纷的高度关注.此类纠纷实际上是学术自治的权力与学生受教育权利之间的冲突,为使地位悬殊的二者的权利义务达到平衡状态,就需要在学生的救济制度的设计上更多地考虑对于学生的权利保护.但是教育系统的内部救济始终无法让人相信其公正性,所以就很需要司法权介入纠纷的解决,法治原则之下不能容忍教育这一领域成为“法治国下的隙裂”.但是司法力量介入此类纠纷又引起学界对于学术自由的担心,于是司法审查的范围就成为了解决此类纠纷一个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法律保留制度,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国家所奉行的一种基本权利限制制度。由于传统和历史的原因,我国法律对法律保留制度的继受比较片面。我国宪法应当明确基本权利本质(核心)不受侵害的理念,对法律保留的范围、程序、目的等作细化规定,从而确保基本权利的存在,防止法律保留原则的滥用将基本权利虚化。  相似文献   

15.
高校的实践教学面临着高校、实习单位与学生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确定,实习期间学生的权益保护、学生和实习单位的人身或财产损害纠纷的解决等法律问题。从保护学生权益和平衡学生与实习(实训)单位利益关系的角度考虑,实践教学不仅应由教育法和民法调整,而且应将学生参加校外实习遇到的工伤问题、实习补贴、劳动安全、工作时间以及争议解决等突出问题纳入劳动法调整范围。此外,国家应完善高等教育立法和劳动立法,制定有关高校实践教学法律制度;高校应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高校实践教学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6.
论民法法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追逐利益是人类的本能,利益的冲突使法律的介入成为必要。法益源于法律对利益的平衡。法益在民法中地位极为特殊,其奠定整个私权体系的基础但却得不到重视,只受到消极的保护。为确保法益享有人的合法利益,可通过构建侵权行为法一般条款等途径对其利益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17.
从民事权利义务上讲,企业民主管理是职工与企业之间因未确定的权利义务而进行平等协商的民事活动,是为了实现双方权益最大化、可持续平衡的和谐博弈。法律保护自由、平等协商的权利,但并不保障任何一方权益目标的实现,目标是否实现取决于双方在法律体系内的和谐博弈,排斥民主管理则把博弈推向和谐限度之外。  相似文献   

18.
人工生育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和道德观念,它一方面给不孕不育夫妇带来了福音,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道德问题、伦理问题和法律问题,使得自然生殖下确定亲子关系的原则受到挑战。为了明确父母的权利义务,保障人工生育子女的合法利益,确定人工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人工生育区分成三种情况,各种情形下人工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世界各国立法的规定以及学者们主张和学说。  相似文献   

19.
论行政主体义务在行政法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化行政主体义务是当代行政法治的基本格局,然而,行政主体义务的法律地位在行政法学界却鲜有阐释。为了弥补这一理论空缺,本文从行政主体义务在行政法中地位的模式选择、行政主体义务在行政法地位中的应然表现、行政主体义务在行政法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行政主体义务与重构行政法体系等方面对行政主体义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从法律层面而言,和谐社会的本质是权利与权利、权力与权利、权力与权力之间的和谐。警察权的行使实质上就是如何处理好公民权利与警察权利、警察权力与警察权利、警察权力与其他公共权力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具体主要体现为如何处理好执法意识与执法公正、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执法程序与执法效率、执法监督与执法保障、执法规范与执法权威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