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如何认识和处理这种关系,是困扰几代中国人,特别是其中的先进分子的问题。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90个春秋,无论胜利与挫折,成功与失利,都与能否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息息相关。这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探索现代化之路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认真学习和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对于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发展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空虚、社会风气败坏,也不是社会主义。什么时候我们都必须做到“三大文明”一起抓,既促进经济的发展又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社会主义的本…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既不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前提条件已渐趋成熟,也不是处在迈向社会主义的最后一道门槛上,仍然处在社会主义的漫长和艰辛的长征途中。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长过程中应该有若干个发展阶段或周期,前一个周期是后一个周期在历史经验、发展模式以及实践和认识的积累,后一个周期是在前一个周期发展基础上的更高的台阶,是站在更高的制高点上的、更为成熟的体系周期。今天,中国人民正在探索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任何社会主义都没有走过的道路,这是社会主义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较低平台走向新的更高制高点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纲领,是基本路线在经济方面的展开与体现,是指导经济工作的基本纲领,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经济纲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纲领的形成一、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实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人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进人社…  相似文献   

5.
浅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商品属性邹吉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是不是商品?可不可以成为商品?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直接关系到人才市场乃至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培育、发展和完善的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遗憾的是,理论界和人才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刘延兵 《新视野》2001,3(2):8-10
一 社会主义,一个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词。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通常,人们在思考问题时,面对一个新的事物,首先判定的是它“不是什么”,然后才判定它“是什么”。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不是什么”,作了一系列的思考和论述。 其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其二,纯粹的公有制不是惟一的社会主义。 其三,完全的按劳分配不是惟一的社会主义,平均主义更不是社会主义。 其四,苏联模式、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等等。 以往,我们…  相似文献   

7.
<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少数人富、大多数人穷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最终目标就是,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职业道德建设是文明建设的基础王世富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这两手抓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个具有长期指导意义的战略方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两手抓中强调搞好职...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1978年底至今,19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说明:“对外开放”是使社会主义的中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一整套正确的路线、方针的重要的一环,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国共产党人自从1949年执掌政权以来,面对异常险峻且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能够找到并把握这一正确的方针,则是非常不容易的。从1949年至1978年这30年间,新中国迈向世界的步履蹒跚,走过了艰难坎坷的历程。邓小平指出:“我们建国以来长期处于同世界隔绝的状…  相似文献   

10.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我们党肩负的使命,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这是我们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重大理论成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重大认识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绝不是一种临时性安排和一般性政策设计,而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思路和总体战略。这一思想产生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探索与实践的结晶,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一、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和…  相似文献   

11.
高玉宏  邬海明 《求实》2005,(Z1):156-157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我们党肩负的使命,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这是我们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重大理论成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重大认识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绝不是一种临时性安排和一般性政策设计,而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思路和总体战略.这一思想产生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探索与实践的结晶,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早在1990年12月24日就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4页)共同富裕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在我国现阶段,共同富裕的目标只能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决定了经…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第一个阶段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一成果解放后一度还得到深化。此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新的实践结合,又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但这既不是实践的止境,也不是理论止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要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4.
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人们更加关注新时期党的建设,期望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强有力。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正确、坚强,中国的事情就好办了。中国共产党走过了81年的历史进程,经历了从夺取政权到巩固政权,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也向新时期共产党员和党员…  相似文献   

15.
李慧娟  白宇 《新长征》2007,(8):57-5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在现阶段的重要任务,“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社会的构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但有一个内容是贯穿始终的,这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而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和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叶剑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思想初探韩洪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和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愿望。作为一个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和统一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的共产...  相似文献   

17.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科学论断,既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理论特点和时代精神。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上的不断探索实践、不断创新发展和不断成熟完善。  相似文献   

18.
周苏娅 《奋斗》2023,(4):46-4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独特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更要从思想、思路层面破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推动实现黑龙江文化振兴发展新突破。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指经济发展、民主健全、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实践证明,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愚昧无知,失去理想,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20.
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需要坚持三个维度,即:"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这三个维度分别论述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如何科学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三个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使二者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