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冠錤 《新东方》2004,(3):54-56
一、宪法的实施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是原则、规范和概念组成的有机体,被制定出来后在实施前,只是一种文字上的法律,处于应然状态,对社会关系不发生任何调整,只有通过宪法实施才能使宪法从文字上的法律变为现实生活中的法律即活的法律,才能使它从抽象的行为模式设定变为人们的具体行为,进而对社会关系发生具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学生刚接触到哲学的矛盾概念时,往往以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矛盾”来等同,妨碍了他们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个概念,我们的做法是: 一、从具体到抽象。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这是人们认识的一条规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一两个事  相似文献   

3.
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探索中,要把抽象的教育内容具体化。教育者如果能从抽象到具体,再由具体到抽象,用一些具体事例分层次说明道理,深入浅出,那么群众就能听进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材分析本框是《逻辑与思维》第十课的第二框,内容分两目,其中第一目“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包括两个探究与分享、一个示例评析和一个相关链接,主要介绍了感性具体和思维抽象的含义以及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环节;第二目“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包括一个探究与分享、一个相关链接和两则名人名言,主要介绍了思维具体的含义以及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环节。本框承接上一框“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进一步帮助学生提升推动认识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符合毛泽东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第一次完整、系统地揭示人类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这个总规律告诉我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从感性具体到抽象,从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过程。无论是从感性具体到抽象,还是从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都需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我们党按照这个总规律,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认识,才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的。  相似文献   

6.
从马克思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探索过程,是一个在思维上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在实践上从理论原则到具体的实践过程,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具体与抽象 ,有序与无序 ,平衡与倾斜 ,急骤与舒缓 ,重复与变化 ,是教学过程中相互关联的几个问题。它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必须给予科学的把握。一、具体与抽象具体与抽象的统一 ,体现为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政治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有意识地借助实物、图表、录音、投影、录像等手段 ,激活学生的学习情绪 ,创设特定的情景和氛围 ,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 ,从而有效地完成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实现教师所确立的教学目的。具体和抽象的统一 ,体现为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政治教学应该密切联系实际。客观实际显示的是大量现象 ,…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人类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和谐状态。和谐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和美好生活状态。这个追求历程一直伴随着人类对和谐本质内涵的探询。人类社会在不同阶段,由于文明发展的差异,对和谐内涵的理解存在着很大差异,从抽象本原的本质特征,到具体事物的对立统一,再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理性状态,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哲学上来看,人类对和谐本质内涵的阐释可分为:抽象和谐论时期、具体和谐论时期以及发展和谐论时期三个阶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和谐"是和谐关系论的观点,这里的"和谐"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与其他事物所产生的一种关系——事物间共生、互利、可持续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9.
今天如果我们谈善与不善,它必须是具体的,是现实生活行为里的东西,如果善变成一个很抽象空洞的理论,可能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解读,以往大都依据恩格斯1888年的论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实际上,马克思早在1845年-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明确提出哲学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不仅运用实践思维方式,由具体到抽象,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抽象阐发为,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而且他在随后的著作中进一步由抽象到具体,与其创立的唯物史观结合起来,将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内容阐发为,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社会存在与政治法律思想、道德等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问题,从而合理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及其所带来的代际关系的重大变化,是观察和讨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重要视角。这一研究视角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不是远离而是密切结合现实社会生活来审视、研究和思索未成年人道德建设问题。在当前关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研究文献和实际运作中,可以坦率地说,不少是从“抽象的原则”甚至是从“想象的假设”出发的,诸如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应该如何如何之类,而不是从现实生活出发并扎根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使马克思"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命题又进入到了学者们的视野中,说明了该命题对当代中国仍有现实意义。抽象到具体是马克思在考察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时的方法论。在这种方法论的指导下,马克思得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个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本质性认识的命题,同时也得出了资本主义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众多特殊性规定,使该命题更加具体化了。抽象与具体也应是我们理解中国市民社会发展的方法论,对中国市民社会的具体考察,有助于丰富马克思命题的理论内涵,及正确地看待中国市民社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是马克思以毕生的心血凝结而成的巨著。它不仅含有丰富深刻的内容,而且还运用了严密独特的方法。《资本论》的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是不相同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大量占有材料,分析探索内在规律,即走了一条从具体到抽象、现象到本质、复杂到简单、特殊到一般的路线;而叙述方法恰好相反,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本质到现象、简单到复杂、  相似文献   

14.
行政哲学:来龙去脉与建构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行政哲学来龙去脉与建构路径的角度 ,阐述了建立中国行政哲学的现实必要性和理论来源 ;论证了行政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及内容特点 ,确立其学科性质和独立的学科地位 ;探索了从抽象到具体的行政哲学建构路径、逻辑起点和范畴体系。  相似文献   

15.
彭思毛 《求索》2008,(6):180-181
明晰经验发掘与经验表述的思路是经验文章写作的要领所在。经验发掘思维过程的基本走向是从具体到抽象,即在对事实材料的分析与研究中发现经验,在对众多经验的审视中认识典型经验,在对典型经验的抽象中提升其理论层次。经验表述思维过程的基本走向是从抽象到具体,具体表现为表述经验观点、进行经验阐述、列举经验实例予以说明的写作步骤。  相似文献   

16.
《政策瞭望》2009,(6):52-52
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明确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定位,从抽象到具体、从概念到内涵、从原则到具体路径,上海"两个中心"建设轮廓日益清晰。  相似文献   

17.
实事求是如果仅限于经验直观,那么就会导致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按照马克思的辩证法,对于事物的认识要从感性具体上升到具有生命单一性的"最一般的抽象",只有达到最一般抽象,才能在思想中再现具体;要在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矛盾中把握事物发展动力;人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中介物,只有在自身素养和能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才能逐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孙悦含  边霞 《理论月刊》2023,(5):154-160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成人创设具有同质化特点的理想儿童身体模板,并以此为标准生产和形塑现实生活中具体又多样的儿童。理想儿童身体产生于抽象化的身体评价、符号化的身体消费和同质化的身体展演,其产生引发了儿童自我客体化现象,使儿童经历从存在主体到认识客体、从充满个性到齐整如一、从游戏伙伴到竞争对手的转变。为此,亟须走出儿童自我客体化困境,即引入价值理性思维,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儿童,打破消费主义束缚,尊重儿童的内在体验与需求,提供健康的媒介环境,保障儿童身体审美多元性。  相似文献   

19.
几何中的“点、线、面、体”是概括地描述和研究事物的形体及其数量关系的基本范畴。它根据几条公设为公理、定律,遵循从抽象到具体等逻辑思维方法,就能透视或再现千差万别具体物体的形态、结构及其变化的种种复杂情形。几年来,我把这种概念和逻辑思维方法引入政治常识的教学过程,坚持由点入  相似文献   

20.
赵伟 《前沿》2011,(1):65-69
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有"虚假意识""观念上层建筑"和"拜物教"三种不同的界定。国内理论界对这三者的关系一直是聚讼不已。实际上,上述三种结论并非简单的对立或等同的关系,相反它们呈现为一种不断扬弃和提升的进程。马克思对于意识形态的探索采用的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最终在拜物教理论中实现了对意识形态的全面、具体、历史的把握。准确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精髓,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