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样的恩赐不同的结果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肥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儿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  相似文献   

2.
美丽的陷阱     
当人类遭到毁灭时,只剩下了两个人。这时,上帝来到了人间,带来两样宝物:一大篓鱼和一把鱼竿。他说,你们每个人只能选一个宝物。其中一人,一下子抢走了那篓鱼,另一个则不慌不忙挑中了那把鱼竿。上帝笑着问拿鱼竿者:你为什么不选择那篓鱼呢?那人答:一篓鱼再多,也会吃完的,而我有了鱼竿,就会钓到比那篓鱼多得多的鱼。这是一个传说,一个被无数非法传销者讲过千万遍的美丽传说。他们与受骗者都希望得到那把鱼竿,以便钓到更多更多上当者兜里的钱。在这里,每天灌输给他们的是如何通过传销快速缔造一个百万富翁梦。去年10月6日中…  相似文献   

3.
垂钓人生     
我喜欢看别人钓鱼,常常偷闲 去湖边,凑到垂钓者身边,去分享垂钓者的欢乐。 一位老者,总是兴致勃勃地坐在湖边的一角钓鱼,显得乐观而自信。他拥有三根带支架的鱼竿,长长的鱼竿伸向湖中。他总是聚精会神地等待鱼儿上钩,往往是很久很久才钓到一条小鱼,只有两三寸长。他非常娴熟地收竿、摘下鱼嘴里的钩,把鱼放在浸没在水中的网兜里,然后又把鱼竿甩出去,再耐心地等待。在我看来,这老者纯粹是在浪费时间,凭我的感觉,他一天也只不过一斤鱼的收获。一次,我瞧着他网兜中那几条又小又瘦的鱼说:你老钓这样的小鱼有啥意思?他笑着对我说…  相似文献   

4.
博学新知     
《今日浙江》2007,(7):59-59
考选领导干部面试试题问:一个渔夫有一个鱼竿和一筐鱼,在路上遇到两个人,一个人要了一筐鱼,很快,他就把鱼吃光了,后来就饿死了。另一个人要了鱼竿到海边钓鱼;但是他没有到海边就饿死了。请你谈谈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这群人     
一这是一群人.他们属于一个群体.尽管这个群体的大部分人尚未来得及想到已经有这么一个群体存在,也毫不自觉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但这群人却知道.他们知道确实有这么一个群体存在,知道自己是这个群体的当然成员.而且岂止是知道:从委身于这个群体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将自己的毕生追求与这个群体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他们称这个群体为"青年企业家群体".而他们这一群人,则是从中国知识阶层脱胎  相似文献   

6.
不许失败     
我们是一个很宽容的民族,怜悯弱者原谅失败者会被人颂为美德,自匕容许自己失败也是一大特色,“吃一堑长一智”、“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些中国式的真理在人们心中扎了根。这一观念体现在行动上就是许多这样的事发生了:有的企业经营者把一个好端端的企业搞破产了,宽容的上级一句“要吸取教训呀广’就又派这个人去另一个企业当厂长去了;与外国人做生意去国外考察,却只“考察”了国外的风光,回国时自然少个了彩电冰箱.而买回来的却是人家报废的设备,宽容的领导一句“花钱买教训”后又会派这个人去买下一套设备··,…这样做的结果产生…  相似文献   

7.
常常会无端地想念一些人。 想起一些人时。总感觉自己的生命是切成一段段的,每一段都和一些人联在一起。没有这些人,生命似乎也就苍白贫乏,没有着落。但也不单是朋友,一些不是朋友而不得不与他们发生联系的人,甚至一些憎恨的人,也常常要想起他们,所以,生命便可以分解成这样:一些被你所爱的人分去了;一些被你恨的人分去了;一些被你无所谓爱或恨的人分去了。你的生命被这三种人分解去了。你在漫长的岁月里想念他们,因此你觉得自己的生命实在而丰足。  相似文献   

8.
一个寒夜,3名歹徒把18岁的电工乌尔黑劫持到郊外的一片树林里,逼他脱光衣服后反绑在树上。歹徒逃走后,乌尔黑挣脱双手的捆绑,却解不开脚上的死结,只好并足跳到国道上求救。但来往车辆均无视而去,绝望的乌尔黑冻死在路旁。警方很快侦破此案。可在开庭审理时,被告席上却站着7个人,其中4个人虽与劫案无关,却与死者有牵连。根据国道自动记录器显示,他们都是在乌尔黑冻死前驾车经过呼救地点者。尽管他们极力为自己辩护,但法官最终还是判了他们“见死不救”罪。  相似文献   

9.
人一旦掉进情网,理智与意志都苍白无力,注定只能越陷越深。一位从情感迷途中解脱出来的男士给我讲了他的困惑:几年来,他一直忘不掉女友的倩影。由于在公司里共处一间办公室的缘故,他们日久生情。他比较沉静,而她却很活泼,整天就像一只小燕子在公司里飞来飞去,一点也不安定。相爱的日子,就像所有热恋的人一样,尽情地享受着爱情的甜美。天空不会永远是晴朗的。一年后,他们分手了。也许谁也拗不过缘分,但他至今也不明白她为什么要离开。这个女孩说:“在相爱最深时分手,才能把最美好的自己留给对方。”话虽然是句好话,但怎能这样把爱情理念化呢?…  相似文献   

10.
如果不是因为茅于轼的介入,龙水头至今可能还是吕梁山区一个不知名的贫困小山村。茅于轼用自己的积蓄和亲朋的资助,从1500元开始,逐渐积累了近8万元资金,在他们这个大山深处的小山村建立了“基金”——这曾是他们闻所未闻的词汇。7年的日子里,龙水头人用基金买来了牛、买来了种子,用基金看好了病、上起了学。在有些人眼里,几万块钱实在算不得多,而茅于轼却用它教会了村民许多东西。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从此走进小山村 茅于轼是江苏人,在1992年以前,他绝不曾想到,自己的晚年生活会和一群北方大山深处的村民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中国残疾人》2006,(4):52-53
我碰到一个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普校的聋人在心理上好像有点问题,他们脾气古怪,孤僻不合群。为什么会有这种问题出现呢?我认为,听力损失的他们长期生活在健听人的包围圈里,与人说话有点模糊不清,人家也觉得和他说话特别费劲。而这种人又会固执地以为健听人看不起自己,心里感到很痛苦,有一种恐惧和仇恨在心底里,表面看不出来,但是自己心里却很清楚,他知道自己永远也不属于这个健听人圈子。因为在和健听人的接触中,他看到了自己的弱点,而且这种弱点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也不能改变这种现状。这种痛苦的生活如影随形,无论他走到哪里…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事业,我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够有足够的浮力漂浮在时间的海洋上;关于爱情,我不去占有爱,也不被爱占有,它是我生活里的味精;关于命运,我相信它并尊重它,但我要亲自去丰富它,改变它。人是渺小的,只是地球里的尘埃,而地球只是这宇宙里的尘埃;人是伟大的,他们看不见原子堆积起来可以爆发出无穷的力量,所以,团结才是力量。”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由购房陷阱引发的既幽默搞笑又生死纠缠的故事。电影中的三个人,一个越想掘金,越在购房炒房的掘金路上倒霉背运,而每一次的挣扎,都让他更狼狈一次;一个是发现自己着了道就立刻给别人挖坑的女人,但不擅坑蒙拐骗之术的她却总将自己和别人的生活都弄得一塌糊涂;另一个是过气明星,他只为了一个朴素的愿望,却做了许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他们各自为利,然而他们却又无法自拔。但矛盾的是,他们又各怀善良本性……  相似文献   

14.
说服自己     
这个世界,最难说服的,是我们自己。 说好该去休假了,却为一笔买卖,取消了酝酿已久的行程;说好要看淡得失名利了,同事一升迁,心里便又禁不住暗潮汹涌;说好要关心健康了,却只在去医院看一回病人、去殡仪馆送一次逝者时,勉强坚持几天;说好要开心过生活了,却时不时为不值得的人不值得的事怄气;说好要去做喜欢的事了,却最终,困在不喜欢的生活泥淖中挣扎不出来。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是在一定环境中成长的。总的看来,在人才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顺境,也会遇到逆境。那么,一个人应当如何看待自己所处的环境呢? 就逆境来说,一方面,它对人才成长不利,会阻碍人们的工作、学习、进步。但它也有有利的一面,它可以激励人们去奋进,去克服困难,它可以磨炼人们的意志。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这个道理。古往今来,出现过许多光辉的人物,可是,在他们被公认为人才以前,几乎都有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每天,我们都在为保养皮肤而不遗余力,但每一天都可能在重复护肤的坏习惯。就像小朋友长长的指甲是小问题,却有可能会令他们生病,所以一定要剪掉。做一回自己的小老师吧,检查一下今天有没有带着不好的习惯在护肤呢?  相似文献   

17.
犯了罪的人,大凡都想逃避惩罚,因为他们不愿到监狱里去过那种没有自由、受人管束的生活。而大连的李溪溪却要挣死往监狱里钻。在他看来,监狱里有吃有喝,还不被人追杀,比外面好多了。于是,李溪溪因恶意消费被扭送到派出所后,对警察说:“求求你,把我关进监狱吧!” 为了进监狱,李溪溪主动向民警交代了自己过去的盗窃犯罪事实。2003年11月初,李溪溪被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李溪溪为什么放弃自由的日子不过而非要进监狱坐牢呢?原来,这是一个赌徒的穷途末路。赌荒了学业1975年,李溪溪出生在大连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里,他…  相似文献   

18.
采访一位在国内颇有名气的女心理学家,她笑容可拘地婉拒了:“还是去采访别的专家吧,我只是喜欢做做咨询,搞点专业培训,然后就是和老公、孩子安静地呆在一起。并不想把生活搞的太热闹……” 这是—个太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专家。于是才能够抵抗自己所不想要的东西。对别人的诱惑,对这类人来说百麻不是。 这类人从不用表面的风光来为自己撑面子。他们的面子就是他们的里子,他们的里子也就是他们的面子。总之,让自己舒服之极! 谁都想让自己舒服之极。但不是你想要就能够要得到。那可是一种绝  相似文献   

19.
城市面孔读书一族郭栋在我们这个忙忙碌碌并满是浮躁的世界里,有谁在建造自己的书巢?城市人消磨在电视机前的时间大得惊人,可是他们却丝毫没有感受到生命正在静悄悄地遁去。人们担心有一天文字将被电视画面所取代,书店都来卖VCD之类的东西。——谁来买书?谁来藏书...  相似文献   

20.
日本曾经有这样一个传说:“山谷中的每个人都有一棵属于自己的树.人的灵魂从自己的树的根.也就是树的根部那里出来.走下山谷钻到刚降生的人身体里去.所以人死的时候只是身体没有了.那灵魂是要返回到树根去的。马上要死的人要是睁开了灵魂之目.他就会知道自己的树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