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第三次“单身潮”已经来临,这次“单身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进城女青年也加入了“单身大军”。进城女青年的情感、婚姻问题应引起必要的关注。本文用社会学的方法,通过典型个案,对进城女青年的单身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来,农村青年的单身问题日益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农村青年被迫单身的现象在人口流出地农村普遍出现,显然是有着一个更大的结构性的背景的,这一背景就是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下外出务工带来的农村女青年的流出。就本文的调查来看,农村青年单身问题较之于城市青年单身问题,有两个独特的方面:一是农村青年单身问题主要是男性青年的单身问题;二是农村青年单身是一种被迫性的单身,农村青年感到的更多是无奈和压力。  相似文献   

3.
社会变迁视野中的青年单身:一种社会学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一轮“青年单身”现象开始浮现,进入新世纪,又一波单身潮已经形成。本文从现代化和市场转型的视角对青年单身现象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笔者认为现代化为青年在婚恋方式选择上的宽容提供了可能,而中国特色的市场转型则使单身青年在理想和现实中做了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回顾与展望:关于女性单身现象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女性单身现象为主题,着重回顾了国外及台湾学界在单身女性的界定,女性单身的原因,社会对单身女性的态度,及单身女性的单身经验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大陆研究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其后续研究应着重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根据期待婚恋程度以及择偶状态的不同,本文将都市单身青年的婚恋态度分为五种类型。通过对北京市单身青年的实证研究发现,相当比例的单身青年持有负面婚恋态度,或焦虑,或佛系,或恐惧,陷入了各种各样的婚恋迷茫中。本文从整合取向社会工作视角出发,以“人在情境中”为分析框架,从个体、社会环境、个体与环境互动三个层面系统性探究了单身都市青年负面婚恋态度的生成规律和机制。为此本文建议采取系统性、整合性的干预之道,从实现青年个体增能、促进青年与环境的良性互动、营造包容支持的社会环境三个层面,解决青年的婚恋问题,促进单身青年形成积极、健康、理性的婚恋态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县域体制内的大龄女青年作为社会转型时期特殊类型的单身群体,其“被动单身”的婚恋困境是现代化进程与多元文化观念碰撞后产生的社会事实。基于此,通过对中部Y县的实地调研,借助社会行动理论的微观视角,建构县域体制内大龄女青年被动单身的四种理想类型,从对外与对内两个分析维度来阐释大龄女青年在被动单身后所采取的行动策略。研究发现,两种行动策略的叠加形成一种异变婚恋观,这种内隐性的婚恋观反过来会降低其婚恋行为的积极性,固化她们的被动单身身份,进而加剧解决婚恋问题的现实难度,而这个过程亦是县域体制内大龄女青年被动单身身份再生产的文化机制。基于此,建议地方政府、社会与家庭应发挥各自职能和优势,推动大龄女青年自主性作用的发挥,共同致力于该现实问题的有效纾解。  相似文献   

7.
单身怎么了?小姐我喜欢单身!有大把大把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随时加班到天亮,邀上两三个死党拼命逛街。背上行囊。随便找个朋友。便开始自己的开心之旅……单身其实真的没什么不好。除了每天都要吃饭……  相似文献   

8.
陈玲 《两岸关系》2011,(9):58-58
台湾的单身女子比内地的单身女子幸福,缘于两岸社会的宽容和开放程度不同,民众对婚恋的观感和理念不同。  相似文献   

9.
韦佳 《今日广西》2007,(16):32-32
精神单身正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时尚的知性的女人们得意地标榜着的单身精神,已婚的女人也正高唱着精神单身的叛逆情歌要冲出家门。一样的围城,一样的女人,却可以有不同的生活层面,精神归属。  相似文献   

10.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新一轮的单身浪潮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而女性单身的现象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时代的女性选择单身不仅由个人因素所致,而且与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市场经济一方面消解了单位制,促进了资源的自由流动,扩大了劳动力市场,使女性的婚姻选择具有更强的自主性;但另一方面,沉重的就业和竞争压力又使女性的被迫单身成为可能。因此,由市场经济改革所导致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现代女性对单身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