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亲爱的人:不管你知道不知道,同意不同意,我就这样默默称呼了你。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你就像谜一样吸引了我。我不敢对你说。也不敢让你知道我是谁。因为我知道你有一个幸福的家。而且,我不想让你把我归入贪图体声名权势的那一类女人之列。我纯粹地爱着你,就像爱着自己的一个梦。我永远永远也不想让梦醒来。好好保重你自己,保重你的身体、微笑和灵魂。我以我的生命起誓,我不是一个轻浮的人,也不是一个恶作剧制造者。之所以给你写这封信,也许只是为了让我内心澎湃的爱情变得平和一点儿。如果你看了这封信会觉得恐慌不安或者鄙视和反弃…  相似文献   

2.
罗译 《人权》2012,(3):13-15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天下午的情景。”彭燕说,脸上的表情变得沉重起来。“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女孩来到我这里,对我说,如果她的女儿离开这个世界,那她也不想活了。”  相似文献   

3.
带兵札记     
怎样爱兵 爱战士要多一点微笑。有一次一位战士找到我说:“我只希望所有干部天天都能像我们指导员一样面带着微笑,给人一种爱的感觉。”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你在一个单位工作,上级领导一天到晚对你拉着个脸,骂骂咧咧、冷嘲热讽,你会高兴吗?所以,我们对表现好的战士有微笑,对后进战士也要有微笑;在自己心情好的时候有微笑,心情不好的时候也要有微笑。一个战士曾对我说:因为你快乐所以我快乐。一个笑脸可以引起无数人的笑脸。保持快乐的心态,就会想到很多快乐的事,就会带出很多快乐的兵。  相似文献   

4.
一位朋友曾对我说,人活在世上,就是哭哭笑笑。起初,我对这句话理解不深。随着人生阅历的渐长,我才逐渐琢磨出这句话的味道。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看看我们的周围,你就会明白,每天不是有人在笑,有人在哭吗?但人在官场的哭与笑,就有学问了。为了官场的顺畅,讨好自己的上司,有的人本不想哭,可看到别人哭,他也装作很伤心的样子;有的人本不想笑,看到别人笑,他也装着乐……这些违背自己意愿的哭笑,都是人性的弱点在人际交往中的反映。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渴望手里有钱,甚至把钱看得越来越重要,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应…  相似文献   

5.
伪小人     
说真话不容易,让人相信真话也不容易。如果我说不喜欢名牌西装,这话就很难让人相信。很多人惊诧之余,总是从狐疑的笑目中透来诘问:你是买不起就说葡萄酸吧?你是腰缠万贯不想露富?是不是刻意矫俗傲物装装名士?是不是故作朴素想混入下一届领导班子……他们问来问去,怎么也不觉得这只是个服装的问题。我无论怎样真实地招供,也不会得到他们的核准。这些人不相信也不容忍现在还有人斗胆不向往不崇拜不眼睛红红地追求名牌奢华,他们已经预设了答案,只需招供者签字画押。他们不能使招供者屈服的时候,就只能瞪大眼恍然大悟:世故,见外,城府深,这号人太爱惜自己的羽毛了,哈哈哈。  相似文献   

6.
古诗今画     
有一个富人很富,每天回家下车时,都见一个穷已至极的要饭人,守在路边。那富人开始理也不理,邻人就说这富人心不慈善。富人说我这样恰是慈善,他站在这里要饭越是要得着,越不想去致富,因为他还活得下去,富招儿都是被穷逼出来的。邻人摇头,说富人站着  相似文献   

7.
“理论信箱”编者: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这两句话,曾引起过全国性的广泛议论。最近一次偶然的机会,又谈起了这个话题。事情是这样的:星期天有老友二人来聚。吃饭时,家人端上一盘菜,客人叫好,说不要太客气了。我随口说了声我们自己也要吃的。接着朋友甲便开玩笑地说:那也好,你们这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不想这句玩笑话,却在饭后引起朋友甲、乙之间一场认真的讨论。我感到讨论的内容很有意思,下面便是我追忆的记录稿。   乙:你说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和吃饭时的事联系不上。   甲:我那是随便说的…  相似文献   

8.
有心理学家作过统计,说的话90%以上是废话的人,他就有快乐。低过50%废话的人,快乐感便不足。“今天天气真好!”——这就是一句废话。包括国家元首在内的问候都包括这句话。每个人活在这个空间里,都知道今天天气好不好,可是为什么有人就要说出来呢?其实说这句话的目的就是要引申出其他更多的意思,包括心情好不好,想不想活动,支不支持我。于是乎,后面就有了对答。  相似文献   

9.
文清在电话里说,她曾是个不光彩的“第三者”。直面相对时,我站起身,微笑着迎向她的目光。递过去一张面巾纸,示意她拭去脸上的细汗,然后给她倒上一杯冰镇柠檬水。一连串的动作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她紧绷的面孔露出了微笑,从那感激的目光中,我知道她本性并不坏。“我不明白,枫到底有什么好?为什么竟有那么多的女人肯为他抛洒真情.为他伤心落泪?”刚一开口说话。她原来清澈的大眼睛迅速地潮湿了。  相似文献   

10.
微笑     
“来电话喽,请微笑!”每次听到这个手机铃音,无论我在做什么事,心头似乎都会有一丝放松的感觉,不觉地想要去笑一下,也许这就是微笑的力量吧!曾经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叫丹妮的女孩听到敲门声,打开门,发现一个持刀男子正恶狠狠地看着她。她克制住自己,灵机一动,微笑着说:“朋友,你真会开玩笑,是推销刀具的吧?我喜欢这种款式,家里正好需要,请进来,我打算买一把。”丹妮一边说一边让男人进屋,又说:“你很像我过去的一位好心邻居,看到你真叫人高兴。”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句老话叫“医不自治,鉴不自照”,是说每个人在对待自己时很难做到准确公正;西方也有句老话说“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是说每个人看别人往往看得清楚,看自己就不容易了。其实,上面两句简言之,就是我们常说的另一句老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相似文献   

12.
今年的中秋节刚过,获悉消息两则。笔者所在县的一位久居台湾的大陆籍老兵,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将不久人世,毅然放弃在台湾的家财,雇一陪员,千里迢迢,日夜兼程赶回祖国,在家乡与亲人度过了他最后的一个团圆节。在弥留之际,老人断断续续地说:"我总算实现了几十年的夙愿,把这几根老骨头带回了故乡",便安详地闭上了双眼,带着微笑,带着  相似文献   

13.
何博 《今日民族》2010,(4):27-31
“纳麒,男,回族,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省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回族研究会常务理事……”经过几番约请,当记者带着这份简历赶到纳麒院长的办公室,他却微笑着谢绝了记者的采访请求:“让我自己说自己,不妥也不方便。”他的理由很简单,但只能接受。  相似文献   

14.
帮忙     
蒋廷松 《当代广西》2008,(16):57-57
一天,与几个朋友在一起玩麻将。一个朋友问我:“你儿子工作了吗?” 我说:“工作好几年了,他在芳塘乡村级建设规划站工作。” 朋友说:“为什么不调回城里?”我说:“我何尝不想?只是没有门路。” 另一个朋友李先生说:“城建局李局长是我叔叔,我可以帮这个忙!” 我满脸惊喜:“那就太感谢你了!”  相似文献   

15.
艺不压身     
在史无前例的“文革”时期,我初中毕业了,父亲叫我学点木工手艺。 当时我并不想学手艺,我认为自己什么也听不见,学会手艺又有什么用。父亲知道了我的想法,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如果不想学手艺我也不拦你,你耳聋,年纪又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  相似文献   

16.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话 我信。其实,人是以两种不同的形态生活于世的,一是躯体的活,一是精神的活。躯体总是要死的,但人类的延绵不绝却是仰仗了那种被称为“精神”的东西。回想一下,从少年到青年,每行一步,总有一些名字如日中天.照耀着我们行讲的脚印n雷锋、王杰、邱少云……这些名字构成了浩繁的星云,使我们在混沌初开的当口,就知道了哪些是人类共同的倡导,什么是能够叫我们高大起来的要素。 但是,深入地想下去,这些名字所代表的躯体无一例外地消亡了。换句话说,他们都是死去的英雄。再换句话来说,他们只有在死后才…  相似文献   

17.
小宝 《民主与法制》2011,(12):72-72
小学快毕业的时候,就像很多以后的有为青年一样,我开始学坏。某一天,我学坏的导师之一,一位大我四岁的初中生神秘地问我:想不想看拉三?我说当然想——学坏的目的之一不就是为了看到活的拉三吗?几天以后,在一个街心花园,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两个拉三。其中一位据说还是“大道三姐妹”里的老二。说实话,那天我非常失望。  相似文献   

18.
漫画与幽默     
虚惊一位女士带着两个吵嚷不休的孩子去银行取钱,这位女士不想使她的孩子没有教养的举止暴露在这么多人面前,所以,在进入银行后,她突然对她的孩子叫道:“脸朝墙壁,不准说话。”一下子,银行里所有的人都面向墙壁,不敢出声。理由父亲:“皮埃罗,今天不要去上课了。昨天晚上,妈妈给你生了两个小弟弟。明天,你给老师解释一下就是了。”儿子:“爸爸,明天我只说生了一个;另一个,我想留着下星期不想上课时再说。”何必怪罪一位妇女怒气冲冲地奔向动物园的管理员,惊叫道:“你应该看到猴子笼里出了什么事,四只猴子正坐在台子上玩牌…  相似文献   

19.
一位老人在临终之前,为我们提供了一份人生的答卷。这位名叫莫里的社会心理学教授,在七十多岁时患上了一种叫做ALS的疾病。这种病从腿部神经麻痹开始,一点点地向上蔓延,直至使人不能呼吸为止。这是一种残酷的绝症,灵魂将眼睁睁地看着躯体一点点死去。但莫里决定带着尊严、勇气、幽默和平静活下去。这一活,就是整整十二年。莫里老人在与病魔顽强的较量中,活到了八十六岁。老人临终时,许多媒体的记者都闻讯赶来,团团围在老人的病床边,都巴望着莫里老人能够慷慨激昂地对媒体受众说点什么。那老人到底说了些什么呢?如果你认为老人…  相似文献   

20.
“我现在已经不工作了.每天就躲在出租屋里准备公务员考试。生活费是父母给的,他们说全力支持我备考公务员。”毕盟于中国传媒大学的女生小吴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小吴说她曾从事过两份不同的工作,在某报社做过3个月记者。还在一个网站做过编辑,“不是我不想长久干下去.是因为这些工作根本就没有保障。就像做兼职一样。所以我只能不停地寻找能够保证自己干长久的工作,后来发现只有考公务员这一条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