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社会主义的基本实践与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调节的结合 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表明,影响最广泛、最难解决的是如何选择同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会生产组织形式,以及建立相应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经济运行的问题,也就是社会主义总的再生产的实现问题。它关系并影响着社会主义的生产建设、商品流通、收入分配、社会消费等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解决也涉及到总量平衡、结构协调、  相似文献   

2.
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尤其是收入差距问题,关键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壮大综合国力。必须规范初次分配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实行多重的收入监控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产品分配关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改革开放近30年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了广阔的道路。然而今日之中国存在着大量的社会问题,腐败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农民工问题、贫富分化问题等等。笔者认为在当今中国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之中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一一分配不公。之所以说分配不公是当今中国社会最根本的社会问题,是因为它是生产关系层面上的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及其他一切社会方面,决定它们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而经济基础就是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层面的分配不公问题便是具有根本性质的问题。可以说分配不公问题是其他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它关系到社会弱势群体的处境,又涉及到社会安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它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道德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现阶段解决好生产关系层面上的分配问题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单纯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合理调节分配,  相似文献   

4.
人人都痛恨分配不公,都希望社会公平分配,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研究这一问题,才能科学的认识和正确地解决。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以平等权利为基础的社会公平,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制约。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又反作用于生产。衡量社会分配公平的标准,不能是某一道德原则,只能看它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主导因素,因此,公平的分配,只能是有利于调动、激发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奋进精神,有利于安定团结。忘记这个立脚点和衡量标  相似文献   

5.
发展与公正     
《政协天地》2011,(9):50-50
邓小平同志将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说:“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要出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公平与收入分配——关于我国目前分配秩序的整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的社会公平是由权利公平、机会公平、效率公平、分配公平和人道主义公平为基本内容组成的一个体系,要通过建立社会公平调节机制来实现.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收入分配状况通常是人们评价社会是否公平的依据和标准.近年来我国的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贫富出现分化,这就要按照合理调节收入差距的要求和中央的部署,整顿我国目前的分配秩序,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分配的机制,而当务之急是要采取措施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  相似文献   

7.
《世纪行》2008,(9):17-17
当前,居民收入分配率低下、且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经成为影响民生的一个突出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基本思路是: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宏、微观收入调节机制,进一步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努力处理好三大分配关系,即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国民收入城乡分配关系以及居民内部之间的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对生产力理论的新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和发展了生产力标准 ;二是解决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如何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三是解决了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生产力标准的含义和内容所谓生产力标准问题,不是说生产力自身的标准,而是指用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尺度。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列宁曾经指出: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①毛泽东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指出过:“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  相似文献   

10.
分配正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但现实中,由于分配问题导致的贫富差距已经越来越大,可以说解决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而罗尔斯提出的分配正义思想不仅在20世纪制度伦理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而且在当代主流意识形态中代表着“平等主义”,并且从正义角度的考虑系统地论证了他的平等分配观,其与一般的妒嫉式平等的不同。罗尔斯提出的差别原则,对于我国在市场经济建设中,政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调节收入的二次分配,缩小贫富差距,有着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立和完善庄园经济利益分配与调节机制的基本前提是要从政策和法规的角度对庄园经济的发展进行规范。就当前来说,主要应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尽快建立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价格是由市场机制来决定的。在没有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2.
<正>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特别是要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必须搞清“生产力标准”的问题。要搞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也必须搞清“生产力标准”的问题。要搞清“生产力标准”的问题,首先必须搞清“什么是生产力?”我们过去的经济理论界,曾经长时期停留在生产力三要素的简单论述上。当斯大林提出生产力二要素论以后,我国理论界,又长期陷入生产力二要素论和生产力三要素论之争,不能自拔。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里是说过:“劳动过程的  相似文献   

13.
当前收入分配领域中的突出问题是初次分配的不公和再分配的调节乏力。公平的利益协调机制的缺失直接引发并不断加剧了收入分配领域的诸多矛盾。创造分享增长的机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表明收入分配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且彰显出政策层面已将收入分配调节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应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省级政府在收入分配调节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正成为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经市政协主席会议选选、协商,北京市政协优秀提案评选揭晓。民革北京市委员会的《关于尽快解决“脑体倒挂”问题》等12件民主党派、工商联提案,杨守一委员的《关于解决首都公交“乘车难”问题》等128件委员提案被评为北京市政协八届委员会以来优秀提案。  相似文献   

16.
陈立旭 《湖湘论坛》2004,17(1):10-13
一、关于生产力布局生产力布局的核心内容是生产力的分配问题。毛泽东认为 ,中国生产力落后 ,恰当地分配生产力 ,使之发挥出更大的潜力 ,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十分重要。首先需要处理好的是生产力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分配问题。毛泽东认为 ,中央无疑应当掌握全国主要的生产力 ,这是确立国有经济领导地位的保证 ,是巩固公有制经济制度的需要 ,也是由中央在统一计划前提下实施大的建设项目的需要。因此 ,应当巩固中央统一领导。但是 ,也要由地方适当掌握一定数量的生产力。生产力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分配 ,是一对矛盾。处理好这对矛盾 ,就会得到…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标准问题。对此我们应当有一个完整而准确的理解。 我认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标准包含着两层含义。 所谓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标准,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判断一项政策或实践的优劣或成败,归根到底要看它是束缚生产力,还是解放生产力。即是说,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所允许的,反之,就是违反科学社会主义的。这是第一层含义。  相似文献   

18.
《人民政坛》2010,(2):40-40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的是和尚分粥的故事: 一个寺庙中有和尚若干,每餐都要分食一锅粥,又没有标准的度量工具。于是,他们试图建立一种制度,公平合理地解决斋饭分配均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胡惠强 《今日浙江》2002,(11):32-33
改革创新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源泉。目前,农村改革的任务十分繁重,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农村生产力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着力进行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一再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并强调:“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那么,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与劳动者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以及教育问题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