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信用机制广泛存在于在商品经济领域。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声誉机制,具有不平等属性,在社会不同领域信用评价的重点不同。信用机制有信用自治、信用监管和信用管理三种类型,其特征和适用领域有所不同。当前,我国信用体系以信用监管机制为主导,存在施行领域过宽,挤压信用自治机制发育空间,治理简单化等问题。有必要从信用监管转向信用治理,使各种信用机制在其适当领域发挥作用。为此,要适当厘定不同机制的相对边界和重心,并借鉴有益的监管理念引领信用监管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科学社会主义》2021,(1):152-161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监管是我国在"放管服"改革过程中所创新的一项重要制度。通过政策引领、法律保障、实践创新,信用监管不仅仅成为支撑"放管服"改革的基础性机制,也成为推动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信用监管应当以问题为导向,从制度化走向更加严格的法治化。强化法治引领、切实保护权益、加强社会共治,这是我国信用监管创新的重要方向,也是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信誉、信任和信用构成了共享经济运行结构中的"软基础",成为了消费者判断共享经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基本要素。共享经济的"软基础"关系到这一新经济业态的形成、运行和发展。在我国,"包容审慎"的监管策略促进了共享经济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共享经济的信用监管通过信用评估对其相关主体的未来行动能力进行判断,具有稳定、连续、可量化的特性,有助于巩固共享经济的"软基础",稳定共享经济的信用水平,能有效消除共享经济的监管歧视,还是多元主体开展合作监管的抓手,因此信用监管与共享经济有很好的契合性。为了提升共享经济的监管效能,要加强对信用监管顶层制度的设计,推广信用监管工程,更为重要的是要消除信用信息的共享壁垒,净化信用信息数据。  相似文献   

4.
造成社会信用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概括为:一是社会信用管理制度不完善;二是经济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信用主体本身在自律管理和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四是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助长了失信行为的滋生和蔓延。因此,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一是要从树立良好的政府信用做起;二是要强化全社会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加大社会信用的管理、教育、宣传力度。三是要强化信用立法,使全社会信用发展置于法律监督约束之下;四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评级服务制度,加强对自然人和企业法人的信用管理。五是要强化信用主体的内部管理,促进各经济主体自身建设,在建设完善的信用体系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巫利娟 《学理论》2013,(17):90-91
当前我国金融监管制度还是"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面对金融国际化、金融创新和混业经营等对我国金融监管发起巨大挑战,我国的这种分业监管模式是否适应如今金融领域的发展?美国的金融监管改革是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各方力量妥协的结果,其在保护投资者、监管体系改革、防范系统风险以及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等方面推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尤其是对金融监管体系的改进,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王利军 《学理论》2009,(29):11-12
建立与完善《可再生能源法》的监管机制是其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我国的监管机制是由国家权力机关、行政部门和社会三方面构成。目前.监管过程中普遍存在责任不清,监管不力及缺乏公众参与等问题。今后应从完善监管体制、增加政府决策透明度、提高公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等方面加强对《可再生能源法》的监管。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实中大量滥用企业法人人格逃避债务的行为,提出以下几种改进途径:一是要改变管理方式,工商部门要着重对企业的资信加强监管;二是完善法律制度,主要是制定有关企业资信状况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以及适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三是建立市场信用,对企业主要成员进行商业道德的教育,建立企业法人及成员的信用评估制度和企业行业的道德规范,对全社会进行市场信用的培养,政府要树立良好的信用。  相似文献   

8.
孙萍 《学理论》2012,(21):108-109
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公路对农村地方发展的意义,表现在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就业机会,加快城镇化进程三个方面。针对农村路政管理中存在的超限运输,人为破坏,资金投入短缺,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差,公路两侧建筑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监管,路政管理执法人员素质低等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一是加大公路管理法规的宣传力度;二是理顺管理体制;三是拓宽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四是建立高素质的公路养护队伍。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 ,还是信用经济、道德经济。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信用状况令人堪忧 ,己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与道德建设的障碍。构筑我国市场经济的信用体系势在必行。具体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健全政府诚信机制 ,推动全社会诚信道德建设 ;建立企业诚信机制 ,铸造企业信誉形象 ;创建个人信用机制 ,打造社会诚信基础 ;发展民间信用中介机制 ,构造社会信用服务网络 ;完善信用法制 ,加强诚信惩戒机制。  相似文献   

10.
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 ,决定了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核心 ,政府信用通过政府行为和政府官员等得以表现并影响社会信用。政府信守“规约”是造就社会信用的基础 ,政府坚持行政信用是维护社会信用的保障 ,行政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讲信用是建设社会信用的关键。加强政府信用建设 ,一要加强行政委托人的监管力度 ,二要加快依法治国的步伐 ,三要加强信用责任追究制度的建设 ,四要加快干部考评、选拔、任用的民主化、透明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倒卖和伪造火车票违法犯罪活动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员流动的大量增加,伪造变造火车票的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伪造火车票违法犯罪活动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户籍限制;二、供需失衡;三、利润巨大;四、服务缺位;五、监管不严;六、打击不力.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12)
针对我国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分析了产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社会转型期的价值标准唯物化;二是自我道德约束和监管机制缺失;三是互联网对学术道德失范产生的负影响。为此对学术研究的学术规范、道德约束和法律底线三个层次进行了剖析,并对三个层次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王波 《理论探索》2017,(1):123-128
福利企业及其残疾职工数量锐减,逃税事件频发,核心原因是福利企业的定位不准。由于福利企业具有与社会企业相同的发展背景,具有社会企业的"双底线"特征等,故应定位为社会企业。实现福利企业的社会企业定位,要从伦理、制度和监管三方面努力:在伦理激励方面,福利企业应以标识为其外壳,以社会企业家精神为其硬核;在制度回归方面,要通过适度增加财税优惠、设立福利企业联盟、"众筹"融资制度等保障其经济性底线,通过建立资产锁定与红利上限制度、加强外部监管等保障其公益性底线;在监管优化方面,应从监管机构、监管内容与监管过程三个层面加强监管,以确保其社会企业定位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完善我国有效的会计监管机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会计诚信,完善我国有效的会计监管机制,重点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独立审计机制、制裁机制三方面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后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加入WTO后我国在外资银行监管立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立法提出应选择东道国与母国共同监管的原则;市场准入方面,应采取中国作为东道国与投资母国双重认同的制度;应立法解决目前外资银行的"超国民待遇"与"欠国民待遇"问题;在外资银行风险管理方面,应加强国际合作,并对外资银行的贷款投向作出政策性指导或必要的限制等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福利企业及其残疾职工数量锐减,逃税事件频发,核心原因是福利企业的定位不准。由于福利企业具有与社会企业相同的发展背景,具有社会企业的"双底线"特征等,故应定位为社会企业。实现福利企业的社会企业定位,要从伦理、制度和监管三方面努力:在伦理激励方面,福利企业应以标识为其外壳,以社会企业家精神为其硬核;在制度回归方面,要通过适度增加财税优惠、设立福利企业联盟、"众筹"融资制度等保障其经济性底线,通过建立资产锁定与红利上限制度、加强外部监管等保障其公益性底线;在监管优化方面,应从监管机构、监管内容与监管过程三个层面加强监管,以确保其社会企业定位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全球,资本市场爆发了严重的信用危机.金融机构问信用缺失抑制了投资和消费,甚至美国的国家信用亦遭受质疑,导致美国经济衰退并对世界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冲击.美国信用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制度的缺陷和结构的不合理,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丧失独立性、大公司内控满洞、外部监管缺位,投行利益与业绩脱钩,缺乏全球监管法律和机构.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3)
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意义重大。作为与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相配套的"严管"措施,其以建立企业信息公示制度为核心的企业信用机制来维护交易安全,通过监管理念和监管模式的创新,强化了信用约束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当然,其在诸如公示信息真实性和企业不良信息披露等方面,仍有需要予以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9.
通过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厘定政府部门的职责与权限,可以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当前,应加强对权力清单制度实施的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方式,运用内外结合的监管思路,通过三个维度实现监管:一是预防性监管,即依法梳理确定权力清单,制定权力清单制度实施办法,明确法律与清单的冲突适用规则,探索权力清单的第三方定制模式;二是过程性监管,即备案审查、责任清单及信息公开;三是事后性监管,即绩效评价、行政问责及司法监督。  相似文献   

20.
赵园园 《理论探索》2011,(3):142-144
金融危机证明了信用评级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它与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密切相关。金融危机后各国纷纷通过立法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及信用评级业的监管,我国基于金融安全的考虑,应通过立法明确评级机构的性质和监管主体,加强对外资评级公司的市场准入和业务规制,建立健全内部信用评级法律制度,强化对外部信用评级的监管与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