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继东 《党建》2013,(2):28-30
曾有"英国梦""俄国梦""日本梦"的提出,但今天引起世界关注的是"中国梦""美国梦"。"中国梦"与"两个百年"目标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和目标在努力。与"美国梦"突出个人和金钱不同,"中国梦"强调个人命运和国家紧密相连。"美国梦"强调追求一强独大的单极世界。"中国梦"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美国梦"正变得虚无缥缈。"中国梦"将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开辟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结婚主义视角比较分析"中国梦"与"美国梦",揭示"美国梦"在处理个人与群体、物质与精神、成功与失败、人类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上暴露出日趋严重的缺陷。"中国梦"基于"和谐"的深层结构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3.
耿紫音 《学习月刊》2014,(16):68-69
21世纪以前,美国作为"机会之乡"曾孕育了"美国梦",激发了世界各国的国家梦想,诸如"英国梦"、"日本梦"等。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梦"黯然失色,但世界上最为宏大的国家梦想"中国梦"却在东方悄然兴起。"中国梦"看似与"美国梦"有某种关联,但它以民族国家复兴大梦的面貌傲然于世,全然超越了"美国梦"的个人小梦。  相似文献   

4.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实现"中国梦"的历程是解放思想的历史。每一次解放思想都加快了"中国梦"的实现,解放思想为实现"中国梦"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4,(1)
"中国梦"的提出为我们中国社会的奋斗赋予了积极的意义。通过对"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研究,分析当前中国梦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国内外的环境因素,解构"美国梦"的价值观及消极影响,建构"中国梦"的价值观及意识形态诉求,从而实现对"中国梦"思想内涵、价值基础和国际影响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6.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共同的价值基础,"中国梦"的内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前推进而动态发展",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强劲的载体",中国梦"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与"美国梦"作为中美两国的国家梦想,在历史文化基础、社会属性、价值取向、实现路径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但是两国梦同时也有相通之处,它们都反映了社会成员的共同理想、重视人的价值及其实现、需要稳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以及要求主体付诸实践努力。对两国梦想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中国梦"学习借鉴"美国梦"的合理内容和有益经验,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规避"美国梦"的弊端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中国梦"价值目标的主体认同需要发挥宣传教育的引导作用。"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应坚持"一体、两翼、三结合"。"一体"即"中国梦"的宣传教育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国梦"价值目标的五位一体总布局。"两翼"即"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方法坚持显性教育方法与隐性教育方法,并实现二者的结合,产生教育方法合力。"三结合"即"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途径应该做到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与现代公民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它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由此可见,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中国梦"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的进度,而实现政府公信力的提升,也成了我们实现"中国梦"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0.
夏春涛 《当代贵州》2013,(18):56-56
"中国梦"与"美国梦"两者之间有着本质区别。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从路径选择上讲,美国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从概念内涵上讲,"美国梦"主要以自由、繁荣为标签,宣称一个  相似文献   

11.
"为",即有为、作为;"位",即岗位、职位。"为"与"位"的关系是每一个社会人,特别是党员干部必须面对的一对重要关系。能否正确处理好"为"与"位"之间的关系,也必然成为每一个党员干部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党员干部之友》2013,(4):10-15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2013年阳春召开的全国两会矗立起"中国梦"行进的新地标。党的主张、人民的意愿凝聚为国家意志,几十年来激励了无数美国人的带有个人主义色彩的"美国梦",如今有了东方的集体主义版本"中国梦"。"中国梦"这个热词,正汇聚起人们表达希望、凝聚共识、砥砺前行的正能量。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中国梦",已经启航……  相似文献   

13.
做好巡视工作需要具备多种能力、采用多种方式,其中注意刚柔并济、充分利用并协调好"杀气"与"和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巡视作为唯一的自上而下的党内监督形式带有与生俱来的"杀气",同时巡视的权力限制和区别于纪委查办案件的性质又使其带有与生俱来的"和气"。在巡视工作中,要通过严格遵循工作章法、创新方式方法、切实把握好度做到"杀气"与"和气"的有效结合,使其发挥合力。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正处在实现"中国梦"最朝气蓬勃的年代,是践行"中国梦"的关键主体和中坚力量。实现"中国梦",培育"筑梦人",把"中国梦"教育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引领大学生把握"中国梦"的深远寓意,激发大学生遵循"中国梦"的理想追求,使大学生心中存梦、主动寻梦、自强兴梦、实干铸梦。找准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着力点,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热议,其中以欧洲人对"中国梦"的解读和讨论最为热烈。总体而言,欧洲人在对"中国梦"给予积极的肯定性评价,并针对"中国梦"的实现提出诸如改善民生、建设文化软实力、推进民主政治等建议的同时,也表露出一些有意或无意的非理性认识。透视欧洲人对"中国梦"的解读,可以得到以下启示:未来要加强内涵研究,扩大"中国梦"的全球知晓度;加强外宣工作,促进国际社会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国梦";创新社会管理,吸引国际力量参与"中国梦"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这一话题成为近年来最为热门的公共话题之一,准确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及其时代意义,成为我们探索"中国梦"深层次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中国梦"的提出同中国发展的现实定位及历史传统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梦的提出不仅仅是一个曾经辉煌民族的再次觉醒,它更是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对自身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7.
石毓智 《学习月刊》2013,(13):41-42
在十二届人大会议上,习主席全面阐述了"中国梦",热议如潮。然而要透彻理解"中国梦"就是给中国人民量身定做的"一双鞋子",只有穿上它才舒适,才轻快,才青春焕发,才健步如飞,那么最好的视角就是与著名的那双美国鞋子——"美国梦"来比较一下。迄今为止,敢以国家来"做梦"的只有中国和美国这种大国。要知道,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资格来做梦的,只有命运掌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同志去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无独有偶,美国总统奥巴马于去年11月6日发表演讲时也表示,每个人都有着追求个人幸福权利的这一信念,也就是所谓的"美国梦"。此前也有"英国梦""俄国梦""日本梦"的提出,但真正引起世界关注的,却是"中国梦""美国梦"。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推动教育进步,促进公民成长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来源,加强高校与中学德育的有效衔接是我国德育的整体性和本质要求。"中国梦"对德育指导思想、发展规律、参与主体、解决问题具有重大启示,应构筑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过程中的自觉意识、基本内容、力量支撑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讲,"中国梦"增强了理论自信和实践自信,进一步明确了思政课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赋予了高校教师更高的职责和使命,我们必须继续更好地发挥思想引领、立德树人的基本职责,深入研究中国道路与中国精神,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解决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从而让自己真正地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