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民事间接强制执行适用原则,对于民事间接强制执行措施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指导者准则。各个国家之间在民事间接强制执行适用原则的具体设置是存在很大差异的,而树立的具体法律在指导思想方面也是存在差异的,这样就会使这一基本原则的具体相关规定产生很大的差异性。本文认为促进民事间接强制执行适用原则在我国很好的发展下去,使其具备基本的规范性和统一性,我国针对民事间接强制执行适用原则用立法的形式进行保护,做出具体的规定,这些相关的规定要体现出申请原则、定性原则以及有限原则。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规定的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又称民事强制措施)和执行措施(又称强制执行措施),是民事诉讼过程中保障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顺利进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诉讼权利,维护正常法律秩序的重要手段。由于法律对这两项措施的规定比较原则,在审判实践中具体适用这两项措施时,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影响正确执行。现就此谈谈个人的初浅看法。 民事强制措施与强制执行措施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民事搜查是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新增设的一种强制执行措施,是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的一项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法条规定比较原则,目前又没有司法解释,因而司法实践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较难把握的问题。为此,笔者认为,要正确适用民事搜查,积极发挥它的功能和效用,有必要对其有关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李晓奋 《人民司法》2012,(9):105-108
我国现行的强制执行制度"寄居"于民事诉讼制度之中,无论是民事诉讼法的执行编,还是最高法院制定的一系列有关强制执行的司法解释,均没有对其基本原则作应有的制度安排,强制执行法律的基本原则长期处于缺位的状态。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都表明,强制执行法律单独立法势在必行。笔者认为,推进强制执行法律的单独立法,必须认清其基本原则目标定位的必要性、立足点与总体要求。强制执行法基本原则目标定位的价值功能强制执行法基本原则的目标定位所要回答的是强  相似文献   

5.
关赟 《山东审判》2001,(4):61-62
一、民事强制执行难的原因 1.执行立法滞后是产生“执行难”的重要外因 我国至今未有系统的、全面的、完整的执行立法。目前,法院在执行工作中最基本的法律依据就是《民事诉讼法》第三编中的执行程序规定的第207-236条,而其法律条文过于原则,不够具体,可操作性差。最高人民法院于1992年7月出台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和1998年  相似文献   

6.
刘成良 《山东审判》2005,21(5):110-111
金钱债权是指以给付一定金钱为目的的债权,因其在日常生活中最普通、最频繁地发生,世界各国强制执行法中有关金钱债权的强制执行大都条文繁多,规定详细,但在我国民事执行法律规范中并未单独归类予以明确。对于金钱债权强制执行措施的程序及对象问题进行研究,对执行实务和执行立法都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伊舟 《政法学刊》2021,(1):83-91
为解决纷繁复杂的执行问题,我国间接强制执行措施经历了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发展趋势,但间接强制执行在实践中依然存在适用混乱以及功能异化的问题.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在于厘清执行程序中各项措施的内在逻辑关联.对妨害执行的强制措施、执行保障措施与间接强制执行措施三者的功能、定位进行比较分析,区分各项措施之间的适用条件,明确我国间...  相似文献   

8.
随着跨国人员交流日益频繁,跨国婚姻家庭争议时有发生,传统的婚姻家庭冲突法凸显其重要性。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颁布之前的我国相关立法存在明显的缺陷,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有关涉外婚姻家庭法律适用的规定比较全面,新增了一些内容,修改了原有的规定(甚至做了较大的变革),比较充分地运用了有利原则,体现了确定性与灵活性之间保持平衡的立法取向。但毋庸讳言,该法的一些具体规定在细节上尚有许多可再行斟酌之处。  相似文献   

9.
陈光明  周飞 《法制与社会》2011,(27):278-279
制定独立的民事强制执行法是大势所趋,而确立民事强制执行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民事强制执行法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的《民事强制执行法》的基本原则应为: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强制执行权原则、执行有据原则、执行标的有限原则、执行效率原则、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10.
民事强制执行程序是司法制度的终结性环节,民事强制执行的原则是构成民事强制执行程序基本理念的重要因素。探讨民事强制执行中之比例原则,有利于要深化对民事强制执行本质规律的认识,从而树立科学的民事执行理念,并为改革和完善民事强制执行法律制度提供良好的指导原则,进而为民事强制执行实践奠定坚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The Posse Comitatus Act of 1878, which removed the military from regular civil law enforcement, was in response to the abuses resulting from the extensive use of the army in civil law enforcement during the Civil War and the Reconstruction. The Act allows legislated exceptions. Congress, by legislation, has allowed the use of the military in cases of domestic violence, protection of federal property, and enforcement of some federal laws and court orders.The growing drug problem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inability of federal and local law enforcement officials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 massive drug inflow led Congress in 1981 to enact legislation providing for military cooperation with civilian law enforcement officials. Although recognizing the Posse Comitatus restrictions, the law opens the door for extensive use of the military in civilian law enforcement. The military has been slow to respond because it does not wish to become embroiled in civilian law enforcement, and there are questions concerning funding. Further, the military does not want to have its readiness capability impaired by diverting resources toward civilian law enforcement.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has developed directives to provide types of direct and indirect assistance to civilian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 Currently, the military collects information and uses military equipment in tracking violators of the drug laws. Demands for greater military involvement in the war on drugs are being made. Military cooperation with civil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 can be expected to increase.  相似文献   

12.
马登科 《法律科学》2012,(4):146-154
虽未引起理论界关注,间接强制执行制度已在我国探索和实施多时。我国现行间接强制执行种类复杂,整体上为人身限制和经济处罚相结合的复合型;在性质上,既有债务仍存和收缴国库模式,又有充抵债务和损害赔偿模式;在适用范围上实行所有类型债务执行均予适用的泛化模式。我国此制度可从民事执行实效、保障基本人权、程序控制等方面入手完善。  相似文献   

13.
胡宝珍 《政法学刊》2006,23(5):106-112
民商法的平等、权利保护、诚信等基本原则对树立人民警察的执法理念具有重要作用,对维护人民警察自身合法利益也具有重要意义。现在,公安机关在具体执法工作中愈来愈多地应用民商法知识。因此,研究民商法在公安执法工作中的地位,有助于扭转以往公安工作重刑轻民的传统观念,提高警察的素质,更好地发挥人民警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question of how a high level of compliance with consumer protection legislation designed to prevent financial losses can be secured. We use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based on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to address some of the key policy options, such as proactive and reactive monitoring, providing officials with postdetection enforcement discretion, administrative, civil, and criminal sanctions, and facilitating actions by victims and third parties. On the basis of our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a classification of jurisdictions into different groups (models of enforcement policy), we identify some key elements of an enforcement regime and indicate in what circumstances a particular solution can be expected to be more or less cost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5.
价值取向与历史演进——我国侵权法归责原则立法之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归责原则居于侵权法的核心地位.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社会需求导致了不同归责原则的出现.构建适应现代民法发展的侵权法归责原则体系是我国制定民法典面临的一大问题.我国侵权法归责原则应由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与公平责任原则组成.  相似文献   

16.
《行政强制法》第43条规定关涉的行政强制执行时间限制与拒绝给付禁止之规定透射出这样的利益博弈:公民权的保障与行政权的限缩、个人利益的凸显与公共利益的隐退。由此足以解读立法者设置该条的旨意。该种立法内容设计存在正当性瑕疵:从宏观上来看,存在与该法同一章节预置规则相冲突之嫌;从微观来看,内容设计之科学性不足。基于此,行政强制执行时间与手段限制的革新应以"抑公扬私"的立法理念为导向探求行政强制执行时间的限度;从法律依据、适用条件、程序设置等方面规制拒绝给付制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行为规范的形式优化公务员治理结构、增强公务员服务属性,是当前行政法治环境下改善公务员执法状况的重要环节,也是内部行政法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公务员行为规范体系中,投诉规范是指由相对人对公务员的违法或不当行为进行投诉,并由公务员所在机关进行处理的一种责任机制。投诉规范开启了由相对人发起追究公务员责任的民主路径,在公务员文明执法的树立、行政风气的改善以及违规责任的追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在现行立法与实践状况的基础上,对投诉途径、程序和实效性等事项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则能对其条款设置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陈刚 《法学研究》2022,44(1):86-103
我国民事执行回转制度一方面因在实践运行中背离民事诉讼法的立法趣旨,出现了“审执合一”的程序构造和可能被执行回转之诉替代之问题;另一方面因生成于传统职权主义诉讼体制,又面临着理论基础和制度构造都需要彻底改造的问题。相较于其他被执行财产事后救济制度,民事执行回转制度对于实现诉讼经济和诉讼迅速的理念,促成纠纷一次性或最大化解决,有着十分明显的制度优势。因此,将民事执行回转制度由职权进行主义运行模式改造成贯彻处分权主义的运行模式,使之在保留原有制度功能及优势的同时,又符合新时代民事诉讼的发展需要,是当下民事强制执行法立法过程中应予充分考虑和努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具体制度构建上,应将不当得利之债规定为民事执行回转制度的实体法基础,并将其定性为实质诉讼规范;坚持审执分立的程序构造和排除另诉的处理方案;将回转制度规定在民事诉讼法“审判程序”编中,并设立裁判解释程序。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法典:序编还是总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法典首编的立法例分序编、总则模式。序编模式源于法学阶梯式对逻辑工具在具体规范和制度上的不彻底运用 ,有松散混杂之弊。序编又可分为形式序编和实质序编。总则模式则是概念法学将概念抽象和逻辑演绎发挥到极致的产物。但二者在民法体系的建构上 ,都是运用数学原理和逻辑工具对民事实体规范进行“提取公因式”的必然产物或终极结果。在我国制定民法典时 ,有理由设立包含一般性条款和技术性规定的“小总则”编 ,传统总则中的法律行为、权利客体和诉讼时效等内容 ,在财产法中单独设总则予以规定。  相似文献   

20.
齐树洁 《法律科学》2007,25(6):155-161
治理"执行难"应有整体思路,需要通盘考虑民事诉讼法的全面修订与制定独立的强制执行法这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法律的局部修订应与我国司法改革的进程相互协调,总结司法实践的经验教训,用法律的形式将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固定下来,同时也为将来进一步的改革提供宏观思路和整体规划,使立法与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