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98年是台湾银行业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省属"的彰化商业银行、华南商业银行、第一商业银行在1月相继宣布成为民营化银行,掀起一股公营银行民营化的浪潮,在岛内外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台湾省副省长"赖英照认为,"民营银行主导台湾金融市场的新时代已真正来临。" 众所周知,台湾当局曾经长期实行严格的金融管制政策,公营的金融机构在市场上处于绝对  相似文献   

2.
台湾的公营企业垄断了大部分经济领域且经营效益不彰,又因其多为基础工业而增加了岛内民营企业对外竞争的成本,结果被迫开放民营。台湾当局在研究实施民营化的过程中总结出“经济永远有公营企业,但没有永远的公营企业”的政策观点,其公营企业民营化起步早,时间长,有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吸取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孔营 《观察与思考》2017,(5):100-106
以萨瓦斯为代表的民营化倡导者们完成了对民营化理论的系统建构,并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了民营化的形式,编制出了民营化的具体操作指南,形成了民营化的信念结构。然而,一方面当民营化成为一种信念风靡全球时,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营化运动,却没有给系统思考和理性权衡留下任何空间;另一方面相关的事实和证据表明民营化的信任结构与民营化的经验知识之间存在着一定距离的鸿沟。热情之后应当回归理性,需要重新审视民营化。  相似文献   

4.
私有化政策普遍被认为对于工人的劳动与雇用条件及薪资水平会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因此,面对这个政策的推动,具有劳工代理人身份的工会组织,通常被期待扮演一个对抗的角色.反对私有化政策,以确保工人利益.然而,并非所有的公营事业工会采取反对私有化政策的态度.从台湾工会运动的发展过程,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工会面对民营化态度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政治体制的变迁是导致台湾工会组织体制、与政党和政府关系以及工会政策变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六十年代末以来,西方世界普遍兴起了一场公共部门民营化改革浪潮。引领和支持这场民营化改革有一系列深层次理论。然而,民营化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了成效的同时,也凸现了一些内在的缺陷。通过对民营化改革的反思,不仅深刻地揭示民营化改革的本质,也带给我们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1993年2月26日,素有“拼命三郎”之称的江丙坤升任台湾“经济部长”,接替了“老长官”萧万长。上任伊始,江丙坤面对的台湾经济可说是千头万绪。尽管在美、台投资与贸易摩擦中,美国凭借“301”条款报复台湾的压力暂时有所缓和,但此时江丙坤却必须专注于解决任内面临的三大挑战:六轻、“核四”和“国营”事业民营化。其中,王永庆的六轻案距1973年1月首次提出申请至今已经差不多过去整整20年。如此看来,江丙坤要想在任内有所作为,恐怕命中注定要通过这“三大工程”来改变台湾经济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金志云 《求索》2008,(12):26-28
从公共服务民营化的视角分析政府职能,其实质是对以往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的具体化。一方面理论上应从经济学等多学科追溯政府干预理论和民营化的理论家们的观点、从实践上反思其他国家民营化进程中的教训;另一方面还应梳理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进程中政府职能定位的主要经验与教训。在此基础上得出公共服务民营化进程中要“有限民营化与有限政府”、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的启示,因为建立现代化的政府体系,与建立现代化的市场体系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缺乏整体设计和规范标准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对公用事业的“自发民营化”、“自我民营化”,成为导致民营化困境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为代表所进行的民营化改革运动迅速风靡全球,这一浪潮甚至波及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经历了民营化的大发展之后,在1997年出现了逆民营化现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这就给我国的民营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西方逆民营化的发展来看,民营化神话的破裂、民营化理论的失败、信息不对称及政府与企业目标的不一致是公共服务逆民营化产生的根本原因。立足中国实践,汲取西方经验,开辟中国公共服务民营化发展的新道路,一要增强治理能力,努力使政府成为精明的买主;二要转变思想观念,认清民营化与逆民营化的内在逻辑;三要建设授能政府,搭建民主参与平台;四要建立政府与市场相互影响的治理模式,互相弥补双方缺陷;五要壮大社会力量,发展民间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王永生 《求索》2007,(1):114-116
在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实行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并席卷全球之后,我国在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其根源主要在于法制不健全,表现为缺少全面的立法体系、独立的执法机构和监督机制。总结西方国家规制改革经验,我们应正确理解公用事业民营化的内涵,从完善立法、执法和法制监督方面入手,加强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