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罗登贤原名罗光、罗举,化名达平、光生、何永生。1905年生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县南庄区(现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他在广东开始革命生涯,是著名工人运动领导者,曾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南方局书记,东北抗日战争初期任中共满州省委书记。一、早期工人运动领袖罗登贤幼年时,父母双亡,在香港谋生的姐姐把他接到香港抚养。他姐姐和姐夫都是工人。罗登贤读了几年书后,由于姐姐家生活困难,11岁就停了学,  相似文献   

2.
<正>罗登贤,1905年出生于广东南海。早年在香港英商太古船厂做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与组织省港大罢工。1927年参与组织广州起义。1928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1930年先后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及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等职,领导全国工人运动。1931年夏任中共中央驻东北代表,同年12月任中  相似文献   

3.
许人俊 《党史博览》2008,(11):45-47
一提起东北抗日联军,人们往往都很熟悉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周保中等著名抗日。英雄的名字及其英勇事迹,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抗日联军最早的创始人罗登贤。因为,他牺牲早、宣传少,许多往事如烟散去,鲜为人知,其名字也几乎被人淡忘。罗登贤,1905年生,广东南海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组织过著名的省港大罢工和广州起义。1928年5月至7月任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常委,1928年7月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曾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广东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全国总工会常委。  相似文献   

4.
罗登贤是中共六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曾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广东省委(南方局)书记等职。1931年夏,被党中央以中央代表身份派赴东北工作,旋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1932年末离开东北到上海。罗登贤在东北工作一年半时间内,正值九一八事变前后,他为党的事业和民族独立解放建立了卓越功勋。  相似文献   

5.
正罗登贤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领导者之一,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东北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领导人,同时也是中共领导的东北人民抗日武装的重要创建者。罗登贤在中共中央以及广东、江苏、满洲等省都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由于在1933年牺牲时年仅28岁,留存资料不多,对其深入研究者较少,很多研究和纪念文章提到罗登贤最高党内职务是政治局候补委员,但笔者从整理《罗登贤史料汇编》中发现,罗登贤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职。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2月15日,罗登贤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罗登贤故居——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洞村举行。来自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哈尔滨市委党史研究室、满洲省委史料库、沈阳文物古迹保护研究中心、南京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等全国多个地方的20位专家就罗登贤的贡献和精神进行了研讨,黑龙江省委党史研  相似文献   

7.
<正>说起东北抗日联军的将领,人们自然会想到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著名的抗日英雄,却很少有人知道罗登贤。其实,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罗登贤就在东北担任中共中央驻东北代表,后又兼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是他带领东北秘密党组织及人民创建了一支又一支东北抗日游击队,使抗日烽火在白山黑水间激情燃烧,为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先驱者、创始人。一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东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  相似文献   

8.
雪冷血热     
正军旅作家历经20年心血磨砺,重现东北14年抗战残酷真相——第一章伟哉,罗登贤(续)"北方会议"吹来寒风1932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在上海法租界召开北方五省(满洲、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省委书记会议,史称"北方会议"。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组织部部长康生出席并主持会议。因为正是义勇军运动的高峰期,罗登贤脱不开身,便责成满洲省委组织部部长何成湘在会议上介绍了自  相似文献   

9.
正编辑同志:我叫王晓兵,退休前任省政府办公厅政务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2016年第5期《党的生活》刊登的军旅作家张正隆的力作《雪冷血热》第一章中,有一张说明为罗登贤烈士的照片。经我考证,此照片不是中共满洲省委罗登贤烈士,而是我党另一位革命先驱杨殷烈士。这个张冠李戴的错误早就在网上流传。几年前,冯仲云的女儿冯忆罗(冯仲云为纪念罗登贤而给在哈尔滨出生的女儿起的名字)就发现了这个错误,希望我发布一下纠正信息。遗憾的是,我的考证纠错文章没有机会在正式媒体发表,只能在个人博客  相似文献   

10.
照片上的这对恩爱夫妻是中共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罗登贤和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周秀珠,1929年新婚不久在上海的合影。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8月5日下午,我和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的同志来到抗战老兵冯忆罗家。老人家对我说,现在很多媒体都把杨殷的照片当成罗登贤的照片了,请你在博客上声明一下。为什么让我声明呢?因为我到过罗登贤的儿子家,而且他家的照片我基本都翻拍了。杨殷(1892年8月—1929年8月30日),名典乐、夔礼,字孟揆,化名吕云峰,广东省香山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是1925年省港大罢工的重要领导者之一、1927年广州起义的组织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地区较早地实行了抗日统一战线策略,形成了抗日武装力量的统一战线.在谈到东北抗日武装统一战线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深切缅怀罗登贤为之立下的不朽功勋,追忆他为东北抗日武装统一战线的形成所从事的大量奠基活动.  相似文献   

13.
雪冷血热     
正军旅作家历经20年心血磨砺,重现东北14年抗战残酷真相——第一章伟哉,罗登贤正好有了自己的领袖暗夜下,一盏油灯摇曳着,映照着一张张或明或暗的严肃面孔。这是九一八事变几天之后,准确的日子搞不清楚了。地点是哈尔滨江桥下一个叫牛甸子的小岛上,在党的联络站负责人冯仲云家里,满洲省委的高级干部在召开紧急会议。主持会议的年轻人叫罗登贤,这年夏天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前来东北  相似文献   

14.
<正>在九一八事变以后,我的父亲冯仲云和东北人民一起与日寇进行了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在此期间,他担任过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省委巡视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第六军政治部主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政委、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书记、苏联红军八十八旅(中国教导旅)情报科科长等职务。在我小时候,常常听父亲讲起他的战友杨靖宇、罗登贤等人。每每忆  相似文献   

15.
罗登贤是东北抗日游击队的创始人,在巡视和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期间,他把满洲省委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党的抗日武装,积极开展军事统战工作,为东北人民革命军和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立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于都县最南端的祁禄山镇,大部分村庄掩映在峡谷绿树中,这里曾是中央苏区登贤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登贤县成立于1934年2月,原名赤南县,隶属粤赣省.同年3月,为纪念牺牲的中共中央第六届政治局委员、东北人民抗日武装创始人罗登贤更名为登贤县.7月,该县改属赣南省管辖.翻开1934年6月26日出版的《红色中华》第207期第四版历...  相似文献   

17.
1935年6月3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给东北负责同志的秘密信>(即著名的六三指示信)中,高度评价了以罗登贤为首的一批东北抗日先烈,赞誉他们是"抗日英雄,阶级战士".这其中有一位从沈阳走出的传奇式人物,一位出身于民族资本家的共产党员,他就是中共宁安县委书记,密山游击队队长朱守一(周子歧).  相似文献   

18.
<正>章汉夫(1905—1972),原名谢启泰,江苏武进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共中央外事小组第一副组长等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章汉夫在党的指派下,曾两次南下广东,到香港从事党的领导工作。第一次到香港工作的时间是1931年3月至1932年1月。期间,他先后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长、中共两广省委代理书记。第二次到香港工作的时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在北方会议后遭受打击的情况,在以往的传记和专题史料中记载颇为简略。只知他在 1932年 7月间被撤销省委书记职务,至于撤职的具体过程、撤职后他在东北又做了些什么事,则语焉不祥。最近笔者在阅读《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 11册时,发现其中有一组史料可以在很大程度弥补这一缺憾。   这组史料包括 3个历史文件。一是《中共满洲省委关于奉天特委遭受破坏情况向中央的报告》 (1932年 10月 12日 ),载于《汇集》甲 11册 147页,二是《满洲伯阳通信第 1号》 (1932年 9月 2日 )载于同册…  相似文献   

20.
1930年,年仅22岁的陶铸被任命为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933年5月,由于叛徒的出卖,陶铸在上海被国民党逮捕,先被关押在上海公安局,后被解往南京中央监狱。当时,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把东三省大片国土拱手奉送日寇,又残暴地屠杀共产党人和爱国者,陶铸在狱中得知共产党人邓中夏(被捕时化名施英)和罗登贤被害于南京雨花台后,在狱中愤怒地吟诗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