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康—弗鲁恩德(O·Kahn-Freund)在其所著《国际私法的一般问题》一书第二章中,就国际法作为国际私法的渊源问题,作了较详尽的论述,并且提供了一些较新的资料。该章着重分析了下面三个问题;①习惯国际法是不是肯定性冲突规则的渊源;②习惯国际法是不是限制性冲突规则的渊源;③协定国际法是不是冲突规则的渊源。下面就其主要内容作些摘译介绍。  相似文献   

2.
<正> 自国际法产生以来,如何看待国家主权与国际法的关系一直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问題。随着国际社会不断发展变化,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国际法的特征,论证两者的关系。一、  相似文献   

3.
程鹏 《中外法学》1990,(6):23-26,80
<正> 一、清代译介国际法的概况 1839年(道光19年),林则徐主持翻译了瑞士国际法学者瓦泰尔(Emmerich De Vattel,1714—1767)的名著《国际法,或适用于各国和各主权者的行为与事务的自然法原则》一书中的若干章节。这是我国首次引进的西方国际法著作。此后,译介西方国际法著作逐渐增多。1864年(同治3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A.P.Martin)把美国学者惠顿(Henry wheato)n,1785—1848)著的《国际法原理》(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1836年)一书译成中文,经总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际法价值观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岚君 《法学评论》2005,23(2):76-80
国际法价值观与应然和实然的国际法价值都不能完全地契合 ,但它是人类可以选择和改变的。与一般法的价值观相比 ,一个国家所具有的国际法价值观对国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通过经验分析以及与美国国际法价值观相比较 ,作者对当前中国国际法价值观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并进一步提出关于中国国际法价值观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正> 在我国国际法学界,很多学者认为国际法是有阶级性的,但我认为国际法学没有阶级性。第一,任何国际法条约、规则的制定,都是参与国反复强调本国利益而进行较量、争执最终协调的结果,即便是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不会因阶级性质相同而例外。因此,国际法表现的意志和  相似文献   

6.
论国际法的内在体系冲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的全球化加快了国际法在性质与发展趋势上的变动节奏,并由此重塑了当代国际法的内在结构体系:由共存国际法、合作国际法与国际人权法所构成的“三代”国际法之间的并存与互动;而“三代”国际法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的根本差异又促使国际法发生深刻的内在体系冲突。  相似文献   

7.
论国际法的理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古祖雪 《法学评论》2005,23(1):42-48
国际法的理念是国际社会结构及其规律的反映 ,它表征着国际法的价值目标 ,凝聚着人类对国际法的终极寄托 ,对国际法不仅具有构成作用 ,而且还有评价与调整功能。作者认为 ,和平作为国际法的根本目的 ,是国际法的基本理念 ;人权作为国际法的最终追求 ,是国际法的终极理念 ;正义作为国际法的内在要求 ,是国际法的工具理念。这些理念在国际法中的实现 ,是国际社会和谐、健康、稳定发展的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8.
《法学》1957,(3)
现代国际法的阶级性和体系,是当前国际法学者尚在争论的问题.上海法学会和华东政法学院为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特联合召开了一次国际法的专题讨论会.会上着重讨论了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教授周子亚提出的论文"国际法的阶级性、独特性、强制性和继承性".在会上发言的有吴芷芳、刘家骥、丘日庆、张汇文、杨兆龙等人.关于国际法的阶级性问题,周子亚认为国际法所表现出来的阶级意志不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之意志,而是社会经济制度不  相似文献   

9.
1997年7月1日,香港将回归祖国的怀抱。香港的回归开创了国际外交史上的里程碑,亦为国际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关于香港问题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在国际法上无效条约在国际法上是指国家间所缔结而以国际法为准的国际书面协议。它是确立相互权利和义务的一种法律行为。凡有效的条约对各当事国具有法律效力,必须由该国善意履行。对以侵略战争所摄取的结果而缔结的条约,由于该战争的性质是非正义的、非法的,“非法行为不产生权利”,因此,这种以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所强加的条约是无效的或可废止的,并在国际法的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明证。19…  相似文献   

10.
<正> 关于"国际法主体"的定义有多种解释,不过现在一般认为系指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的主体,即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所直接归属的主体。简言之,即必须具有可在国际法上追求权利,并被赋予义务的属性。一般  相似文献   

11.
回顾过去75年的国际法,我认为现在的习惯法和条约基本上和1906年美国国际法学会建立时的习惯法和条约属于同一体系.它现在仍然为外交部所适用,偶尔也为国际法庭所适用,并常应用于国家和地方法院以及政府官员、公司及个人的交往中.然而,1981年的世界毕竟不是1906年的世界了;今天的国际法与20世纪早些年代的国际法当然也有明显的不同.不过,这种变化并不是极端的变化.1907年美国国际法杂志第一卷有几篇文章的主题到今天还没有完全过时;国际仲裁、美国缔约能力的范围和限度以及关于战时病者伤者的日内瓦公约就是一些例子.确实,伊莱休、鲁特(Elihu Root)(国务卿  相似文献   

12.
国际法的定义,在理论上说法不一。一般是指国家在相互交往中应该遵守的原则与法律规范,并包括有关国际组织以及国际社会和个人相互间权利义务责任关系的法律准则。传统的国际法指国际公法而言。我认为,现代国际法概念的内涵比过去更为广泛了,其包含的范围除国际刑法等尚未形成独立体系外,主要可分成三个部门:(一)国际公法及其分支国际经济法;(二)国际私法;(三)国际商法及其分支国际贸易法。现就国际法的这一分类及其各分支的性质和内容,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论国际法的政治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泽伟 《法律科学》2005,23(3):62-71
国际法与国际政治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强化和相互渗透的关系。一方面,自国际法产生以来,国际法的发展时常受到国际政治的制约;另一方面,国际法一经确立就对国际政治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在未来的国际体系中,国际法将逐步摆脱强权政治的束缚,作用也会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4.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体系問題的爭論,我基本同意林欣同志的主張,卽第二次大战后存在着两个对立的国际法:社会主义国际法和資本主义国际法。(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取得了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紀元,在国际法方面也不例外。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只是一个(后来蒙古也独立了)基本上它还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中,苏联  相似文献   

15.
一我在“法学”1957年第三期发表的“現阶段国际法的体系”一文中,認为现阶段調整国际法律关系的国际法有两种体系,即共同的国际法和社会主义国际法,并認为社会主义的国际法体系业經形成。1957年11月十二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会議,通过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議宣言。其中指出:“社会主义各国把相互关系建立在完  相似文献   

16.
香港回归已满5周年,其本身所蕴含的国际法意义、其在国际法上的影响和地位却是时间所无法湮没的。中国政府巧妙而坚定地运用国际法的原则规则,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终于和平解决了香港问题,堪称“国际关系中卓有成效而又毫无喧闹的突出范例” 一、政府继承——不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有关香港的三条约无效 根据国际法精神,国家继承是指由于领土变更的事实而引起一国的权利和义务转移给另一国的法律关系。政府继承是指由于革命或政变而引起的政权更迭,旧政权的权利和义务为新政权所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17世纪法学家普芬多夫的从自然法角度否认作为实在法律的国际法的存在,还是19世纪英国法学家奥斯汀的从实在法角度否认国际法的法律性,都已经为现代国际法的不断发展和地位不断提高的事实所摒弃,也为现代国际法学者所淘汰。一般认为,国际法具有一般法律所具的约束力,而在这一层面下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却是本文所欲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国际法的哲学之维:内涵、功能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哲学是国际法学和法哲学的新兴领域,在这一初级阶段,应当采取积极鼓励和多元发展、大胆尝试、积极讨论的态度。由于国际法本身不成体系,以及国际法历史发展的轨迹,国际法对于法哲学的需求更大。国际法哲学的探索有利于引领国际法的理论化进程,解决国际法实践中的困惑,促动国际法学与部门法学的沟通,推进法理学的全面均衡发展。国际法哲学所包含的内容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广度进行分析,其研讨路径包括超越分析法学而拓展法哲学的各种方法在国际法上的适用;构建国际法哲学的基本体系;以跨学科的视角进行国际法具体问题的研讨;并由此建构一般法哲学(法理学)。  相似文献   

19.
国际法无论作为一门必修课或选修课,都是应当学好的。但是,要学好这门课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学国际法。据了解,一些在内地基层法院工作的学员认为,国际法离自己的工作部门和专业距离远,用不上,学不学都没关系。其实,这种看法至少是短视的。国际法是我们保卫国家主权和利益,进行国际斗争与合作,促进国际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工具。学习国际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法学素质、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因此,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来说,学习国际法都  相似文献   

20.
一、影响国际法发展的因素 国际法是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用以调整国际关系(主要是国家间关系)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各种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①从对国际法的定义出发,我们可以看到,国际法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定的社会基础;国际法的理论和实践,与国际社会的存在密切相关。因此,国际法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