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倡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这是党和政府在改革中所实行的一项重要政策。江泽民同志在国庆讲话中指出:“这个政策是正确的、要继续贯彻执行。”根据几年来的实践,继续执行这项政策,必须在认识上和执行中解决几个问题。我认为,准确把握政策的内函,是继续贯彻执行这一政策的前提。这项政策包含着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基于社会主义的性质,提出了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其次,提出了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共同富裕”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党制定了“部分先富”、“先富带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大政策。在这一政策推动下,一部分地区、企业和一部分人首先富裕起来,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有了提高。然而,近几年来社会上爆发了一股拜金主义思潮,甚至有人认为“共同富裕”就是鼓励人们一味地追求物质利益和提高消费水平,笔者认为这是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误解。“共同富裕”除包含物质富裕的内容外,同样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明的思想,在当今形势下,重新研读并完整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多次提出:“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2页)这一共同富裕政策的激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十七年来,我国人民的整体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绝大多数地区的人民消灭了贫困,解决了温饱,部分地区和阶层已经实现了小康和富裕,甚至也涌现了一批批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然而这一共同富裕进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没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中国,对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著名的“大政策”、“大原则”、“新办法”——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可谓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自实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的政策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的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令国人激奋...  相似文献   

5.
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以带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改革政策已取得重大成就。但在进行了长达20年的改革以后,大家不无遗憾地发现,“共同贫困”的局面虽已消失,但“共同富裕”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社会各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指出:“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进而“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42页)。“农村、城市都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勤劳致富是正当的。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大家都拥护的新办法,新办法比老办法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3页)。这是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初根据  相似文献   

7.
早在1978年,邓小平同志就把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作为解放思想、激发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的一个大政策提了出来。这个大政策,以承认差别。克服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为着眼点,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条件,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是激发和调动各方面人们劳动积极性,更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新办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政策的调整,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实行允许和鼓励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提出要让一部分农民先富裕起来。对这一马克思主义口号,一些同志曾提出异议,他们认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是有违社会主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原则吗?殊不知,正是这些同志把共同富裕片面地理解为同步富裕了。社会主义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因此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上,还只能实行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本身就包含着差别。劳动者体力和脑力支出的差别,构成了他们从社会领得个人消费品的差别,从而就决定了他们生活富裕程度上的差别。有差别就必须承认差别。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无论对社会主义建设还是对群众都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帮助大家正确理解这一原则,本刊特将原载于一九四七年四月十一日《新华日报(太岳版)》上的《如何解除农民怕富思想》一文,转载如下,大家可以从中看出,当时的党中央是如何提倡“大胆发财”,号召“大家致富”的。  相似文献   

9.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对社会主义内在本质关系作出的明确规定。我们一方面在社会主义本质中提出要“消灭剥削”,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又允许剥削现象存在?一方面提出要“消除两极分化”,另一方面又为什么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对此有不少的人感到疑惑,至对能否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表示怀疑。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小平同志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以下引用此书不再注明出处,只注页码)那么,如何理解共同富裕?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应具备哪些条件?怎样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些粗浅认识。 (一) 共同富裕是一个不断缩小贫富差距的过程 关于共同富裕,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指出:“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来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起来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374页)早在1978年,小平同志就曾提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  相似文献   

11.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共同富裕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这样的构想:“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构想对我们“后发展”的贫困地区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一、“共同富裕”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 “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始终不渝地追求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党领导全国人民实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实行了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的政策以后,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个人开始先富起来了。据统计,目前,我国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者有430万人,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者有100万人。但是我国至今仍有相当多的人处于贫困境地,从农村来看,全国还有65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面对这种现实,有的人便对部分先富的政策产生了怀疑和不满,以为它是“产生两极分化”的根源,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背道而驰。为了澄清人们对这一政策的模糊认识,必须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两极分化,当前这种贫富差异的现象到底是不是两…  相似文献   

13.
杜江  龚浩 《前线》2022,(6):13-16
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对共同富裕开展持续的理论研究,推动在理论层面形成系统认识,有助于构建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机制。从历史逻辑厘清“谁来领导”,明确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从价值逻辑厘清“谁的富裕”,明确全体人民是共同富裕的行动主体和受益者;从理论逻辑厘清“何种定位”,明确共同富裕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坐标位置,谋划好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统一;从现实逻辑厘清“何为富裕”,明确共同富裕是物质和精神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富裕格局;从实践逻辑厘清“何为共同”,明确推动共同富裕要统筹公平与效率,在高质量发展中鼓励人们共创共建共享更高品质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共同富裕是人们干百年来的美好憧憬,可它至今从未现实地存在过。邓小平作为当代伟大马克思主义实践家,亲自制定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原则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的大政策,在幅员辽阔和入口众多的国度中,极有气魄实践着多少仁人志士渴望而又没有实现的理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但在我们为之奋斗的过程中,为什么必须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如何防止可能出现的贫富两极分化,使我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是当前社会各界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指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  相似文献   

15.
正一、当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是相对差距而非绝对差距我国有13亿多人口,让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地区以同样的速度富裕起来是不可能的,也不现实,平均主义只能导致共同贫穷。只有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才能带动更多的人一浪接一浪地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在这一政策的鼓励和指引下,一方面,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口走上了富裕道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当前我国低收入者数量虽然庞大,但已经大幅度减少。而且,即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决不允许两极分化的不合理社会现象存在,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等富裕和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从实际出发,找到一个既要考虑发展不平衡的历史问题,又要符合存在客观差异的现实问题的方案。对此,邓小平提出了一条独到而又含意深刻的途径,这就是从物质利益入手,打破吃大锅饭,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由此来带动其他地区、其他人的富裕,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实践证明:同等富裕、同步富裕的观念,只能导致人们共同贫穷;“部分先富”的政策,开辟了人们走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7.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它地区、其它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这是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先富”带动“共富”的思想。以后他又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因而,“先富”带动“共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建设有中国  相似文献   

18.
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在1978年提出的一个改变中国十几亿人民贫穷落后面貌的战略构想。现阶段,邓小平共同富裕的设想尚未变为现实,中国社会却产生两极分化现象。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有制度保证,唯有进行制度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两极分化问题,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早在1990年12月24日就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4页)共同富裕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在我国现阶段,共同富裕的目标只能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决定了经…  相似文献   

20.
李月波 《党史博采》2006,3(4):31-32
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以带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改革政策已取得重大成就.但在进行了长达20年的改革以后,大家不无遗憾地发现,"共同贫困"的局面虽已消失,但"共同富裕"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社会各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