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贾大福 《先锋队》2010,(5):35-37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然而,往高处如何走?怎样走?为谁而走?却令人颇费思量。有的人,往高处走,追求真理,胸怀祖国和人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就如孔繁森,奏响了人生高亢的旋律;而有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极端个人主义发酵膨胀,殚精竭虑朝思暮想自己的“位子”“票子”“孩子前途”,构建自己的安乐窝,置党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  相似文献   

2.
所谓人才“倒流”,是相对人才的传统流向,即所谓“人往高处走、往好的地方流”而言的,是人往“低”处走,往“差”的地方流。此种人才流动虽谓之“倒流”,但并非真正倒流,而是优秀人才从人才密集、有的未能发挥应有作用的地方,流向国家建设事业更需要、更有利于发挥作用和锻炼成长的地方,流向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主战场,这是对国家建设和人才成长都有利的合理流向,应当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3.
干部交流应走出几大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52条指出:要“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制度”。干部交流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培养锻炼干部、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防止腐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干部交流的经常化也出现了一些“程式化”的问题,影响了干部交流的效用,应该引起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误区之一:人往高处走,不提拔交流难。受“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思维的限制,将干部交流看作提拔干部的一种渠道,将干部提拔作为干部交流的一种理由。对有培养前途的干部进行交流,多是“带帽”…  相似文献   

4.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千百年来,这句俗语一直激励人们积极奋斗,实现自身的价值。然而,任何事物都是有利也有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不争的现实。为什么难呢?这“人往高处走”恐怕是原因之一。如果我们的“天之骄子”不把眼光总盯在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再把收入看得实际一些,就业就不那么难了。一个家在农村的大学生,他毕业选择工作岗位时,家乡所在地的小城市向他连续送了几道秋波,可他心目中的工作地点是像大连、上海那样的大都市,在大都市里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工作,他宁肯等着也决不回原籍的小城市家乡就业。原因很简单——“…  相似文献   

5.
兴元 《共产党人》2004,(7):51-51
人才作为世界上惟一的有思想的资源,先天具有向最有效率的组织结构中流动的特性。在市场经济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效应,倍加明显。因此,如何留住人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亟待解决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似乎是一个规律.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规律的实现是有一定的条件的."人往高处走"是建立在知识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增长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7.
近日翻阅柳宗元的《柳柳州集·(虫负)蝂传》,读到关于(虫负)蝂的寓言,大意是:(虫负)蝂是一种“自私心极强”而“好负重物”的黑色小虫.当它在路上爬行时,只要遇见东西便抓取放在背上,高高抬起头背着抓取的东西往前爬.爬行便愈来愈远,抓取的东西愈来愈多,背的东西便愈来愈重.尽管已经非常劳累,还是一个劲地往背上堆放东西.由于它的背“很不光滑”,东西堆积在上面不易散落,终于精疲力竭,跌倒在路上爬不起来.遇上好心的人可怜它,给它除去背上负的东西.可是,(虫负)蝂一旦喘过气来,只要倘能爬行.又象以前一样,抓取东西往背上放.这种“自私心极强”的小虫又喜欢向高处爬,力气用尽也不肯停止,终至从高处跃在地上死去.  相似文献   

8.
胡本亮 《党课》2012,(8):79-80
当好领导干部,必须有志向、有善心、有智慧、有情趣。有志向。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生要有志向,要有规划。志向包括两个方面:信仰、信心。首先是信仰,信仰是引导人生走向成功的航灯。人没有信仰,就没有目标,前进就没有动力。  相似文献   

9.
人有上进心是好事,一个民族只有坚韧不拔、勇于进取才有希望,更何况我辈从小接受“天天向上”的教育,沐浴“人往高处走”的古训。但是如果把这种优良品质与华而不实的作风串连起来,与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行为串连起来,则恐怕于己于人于社会都不是一件幸事。云南昆禄...  相似文献   

10.
第三个春天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记述了第一次工作调动的事,最近的这第二次调动更让人感触,不妨和大家说一说。 两年前的一个春日,我被借调到外单位搞农建工作。很多人都以为凭我的能力和表现,过不了多久就会正式调入这个部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不想有个能发挥自己特长、体现自己价值、更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陈德明却背道而驰。他从大陆调到海岛,又从大岛跳到小岛,在平海湾的群岛上留下一串闪光的足迹。 60年代初,陈德明老师调离莆田涵江,来到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边远小岛——南日岛。1976年,陈德明因成绩突出被调往沙洋小学任校长,为了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他举家迁往海岛。  相似文献   

12.
由于地域的偏远,经济条件的落后,农村高中学校在办学方面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相比之下,城市高中学校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优越的生活条件,而成为众多教师“垂青”的对象,一些有经验的农村教师由于守不住清贫或其他原因纷纷往“高处”走,造成农村高中骨干教师大量的外流。  相似文献   

13.
在邯郸市农村金融战线,活跃着一名干将尖兵,他不知疲倦地工作岗位忙碌着,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已的青春。他带领着自己的团队一路披荆斩棘,坚持“人往高处走、心往农民想、钱往农民投”的原则,在经营上创新,在服务上提升,充分发挥信贷支农作用,紧紧围绕县域面粉、花生、香油三大特色产业和养殖业,将支农举措不断引深,实现了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地方政府满意,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多赢”局面。他就是市政协委员、河北省联社邯郸办事处党委委员、大名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冀付国。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该建立一种开放式的适合人才成长与发展的管理机制。一、转变观念,推动“人事管理”向“人才资源管理”转变。“水向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是一种自然的选择。人才不流动,长期在一个封闭的小环境中工作,视野就会逐渐趋向狭窄,观念就会变得陈旧,创新的动力就会枯竭。所以,人才只有正常地流动,才能带来新的观念、思想、信息和技术,也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企业的发展。“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的人才流动本身并不是  相似文献   

15.
人往低处走     
《党建》2008,(10)
人往高处走,是人生追求。人往低处走,是追求人生。人往低处走,不是比谁更低,而是种心态:低调。低调,是自然、平和、不争,但不能为了低而低,故意太低,就是造作。越是经历了风雨的人,越懂得低调;越是不谙世事的人,  相似文献   

16.
朝高处攀     
李裴 《当代贵州》2020,(10):79-79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话鼓励人们要勇攀高峰、登高望远。"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能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高尔基)目标是奋斗方向,是前进的灯塔。人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做人做事一定要把目标定得高一些、眼光放得远一些。朝高处攀登,方可“一览众山小”;向远处前行,方能“极目楚天舒”。若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更大的抱负,就要不断往高处攀登,正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7.
网闻摘录     
正基层是最好的"练兵场"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人往高处走也要重视从"低处"起步,从基层干起,向群众学习,尤其是党员干部,不能一味想着"高攀",而忽视基层。像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就是在基层一线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夸赞,彰显出巨大的人生价值。基层是培养锻炼干部的"练兵场",基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在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干部,既了解实情又深知群众所需,既有深厚的百姓情怀又有丰富的治理经验,能够妥善解决群众普遍  相似文献   

18.
1998年8月,在国家计委作了3年司长的洪峰平级调至陕西,当上陕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贤妻娇女熟悉的嬉闹声变得远在天涯海角,个人收入也少了一大截。“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北京市电视台做栏目主持人的妻子自我解嘲地说:“我家洪峰疯啦!”不久,困难就像山一样压下来,把洪峰逼到欲哭无泪的尴尬境地。1999年,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一声亮过一声。洪峰带着大队人马风尘仆仆、马不停蹄地在各地搞西部大开发调研。4月的一天傍晚,他来到榆林。塞北荒漠,残阳似血。脸还没擦完,妻子的电话打来了,说女儿好像得了神经性胃…  相似文献   

19.
雷高林 《党课》2014,(7):116-118
贵州安顺地区的民族文化生活特别丰富,其中屯堡地戏就是一绝。屯堡地戏一般每年演出两次,一次在春节期间,称为“玩新春”;另一次是在七月谷子扬花的时节,称为“跳米花神”。演出的剧目有《封神演义》《三国》《薛刚反唐》《四马投唐》《罗通扫北》等武戏。演出时,表演者将插着长长雉尾的面具(当地人称之为“脸子”)仰戴在头顶,脸罩黑纱——据说这是为了不挡住嘴巴,好让唱声传出去,同时也方便观众站在高处往下观看。  相似文献   

20.
有人问曾做过泥瓦匠的前联邦德国总理舒尔茨:“做总理与做泥瓦匠有什么相同之处?”他回答说:“两者都必须是站在高处头不晕。”细思之,这句话对于我们领导干部的执政为官大有裨益。 一般来讲,领导干部身居“高处”,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所以求他办事的人也多。有些人别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