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妇运》2010,(5):35-37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达2亿人,其中女性农民工占农民工总数的1/3,表明女性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如何有效保障女农民工合法权益,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今日新语     
《今日浙江》2012,(2):7-7
更加尊重和关心农民工潇湘一新年伊始,温家宝总理特地来到湘潭九华杉山居民安置小区建设工地看望农民工,和大家谈心唠家常。温总理说,农民工对国家贡献很大,是产业工人的主力军,是城市建设和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社会排斥是中国进城农民工犯罪的一种诱因。社会排斥不仅是对农民工权益的剥夺和限制,同时也是对社会公正的极大损害,最终会危及整个社会的利益。只有消除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赋予其与城镇职工同等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权利,摆脱农民工被边缘化的社会处境,促使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更好地融合,社会才能更加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农民工队伍将进一步壮大。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还存在组织化程度不高、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等问题。当代中国农民工问题构成了我国国情的重要方面,是一个需要引起党、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我们要站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处理农民工问题,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作用,切实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加快相关立法工作,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健全农民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推进农民工的职业化、市民化。  相似文献   

5.
门外是谁     
查一路 《今日广西》2010,(11):61-61
一夜间,楼上住进了一群农民工。我们这个小区的对面是个工地,大概农民工就是在这个工地上干活的。 这栋楼5楼正好有套房子是用来出租的,七八个农民工合租这套房。  相似文献   

6.
陈文辉 《新东方》2008,(12):46-47
一、农民工工资拖欠现状拖欠 农民工工资是最近几年经常出现在媒体上的一个话题,在建筑行业这一现象非常普遍。每逢年关临近,全国各级政府采取许多办法为农民工讨要工资,然而拖欠事件却依然在发生,此起彼伏,沸沸扬扬。据资料显示,建筑行业欠薪超过50%,从事建筑行业的民工占8000多万进城农民工的1/3,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7.
《上海支部生活》2013,(4):13-13
编辑同志:我公司目前共使用了80多名农民工,约占公司员工的三分之一,其中党员5名。公司党支部为了更好地联系这部分员工,拟在近期换届选举时,安排一名农民工党员作为支部委员候选人。请问:农民工党员能否被提名为党的支部委员候选人?望得到编辑同志的答复。谢谢!——读者李双杰李双杰同志:按照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凡在一个党组织内有党的正式组织关系的党员,不论属于哪类用工制度,在享有党章赋予的权利方面都是相同的。按此规定,你公司党支部拟在近期换届选举时,安排一名农民工党员作为支部委员候选人是可以的,这是一个积极的考虑。这样安排,有利于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管理,更好地发挥农民工的作用。但在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安排作为支部委员候选人的农民工党员,必须是在你公司党支部具有正式组织关系并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正式党员;二是要坚持委员候选人条件,不能降格以求;三是应经党员酝酿讨论,并得到多数党员的同意。——特约嘉宾少波  相似文献   

8.
2008年10月份以来,上杭县在外务工农民工纷纷提前返乡。据调查和不完全统计,全县不再回到原工作岗位的返乡农民工达4500人左右,为山区就业增加了压力。为了帮助返乡农民工在家乡重新实现就业,上杭县劳动保障部门采取六条措施积极应对:一是开展调查摸底和“春风送岗”活动;二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免费为返乡农民工送技能;三是开展创业培训,鼓励返乡农民工回家乡创业;  相似文献   

9.
洪丰 《公民导刊》2007,(11):13-14
在广大农民工中产生全国人大代表和省级人大代表,是农民工政治地位提升的第一步,然而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农民工担任人大代表也面临一个逐步发展、健全和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首次决定将在不断壮大的农民工队伍中产生全国人大代表。这意味着国家对农民工权益的关注和保护正由经济权利的层面向政治权利的层面递进。让农民工登上政治舞台,代表广大农民工的利益,不仅是对农民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一种保护,而且是人大层面上的选举民主的又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1.
《人大研究》2008,(7):43-45
新年伊始,各省都相继召开新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许多省都出现了新面孔——农民工人大代表。在2008年1月17日举行的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就有郑小琼等6名农民工省人大代表出席会议。他们代表在当地工作生活的3000多万农民工。在国家和地方最高权力机关中,首次出现代表农民工群体的人大代表,自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广大农民工的关注。关注的重心是,  相似文献   

12.
涂小雨 《人权》2008,(4):32-34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农民工正式列入了产业工人的队伍。国务院研究室最新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表明,由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是我国农民工正在发生三大转变之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七成的农民工对城市生活感觉比较适应,半数以上的农民工希望留在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其意义重大。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近1个亿的新生代农民工这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既是我国工农业生产的生力军,又是社会发展中最不稳定的因素。如果新生代农民工融入不了城市,又退不回农村,他们长期处在城乡之间,成为“双边缘”人,必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在GGF监狱调查发现,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率居高不下,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4.
《协商论坛》2012,(1):64-64
确实,很多人看到了“农民工”这个称谓背后的歧视。可是,这种歧视本身是一种权利歧视,而不仅仅是语言的歧视。要改变权利的歧视远远不是给农民工改个名字这么简单。有人或许认为,改变农民下的处境,保障农民工的权利,不妨先从改称谓开始。但是,不先解决权利歧视的问题,不先让农民工和市民享有平等的权利,城乡二元体制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5.
犯罪现象是在犯罪主体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变化的,具体的变化特点则蕴涵于不同的犯罪主体和社会环境之中。作为我国现阶段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农民工阶层的形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样,围绕农民工阶层也出现了诸多社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犯罪就是一个方面。在我国社会和农民工双重转型过程中,农民工犯罪也呈现了明显的规则性变化,而这些规则性变化则渗透着农民工与社会之间的结构性的作甩。由此,预防和减少农民工犯罪也应从这些结构出发,着眼于农民工整体发展战略来构建犯罪控制体系,避免就犯罪论犯罪的片面倾向。  相似文献   

16.
李月霞 《人民论坛》2013,(8):238-239
农民工文化水平及素质的提升,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程。文章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对河北省邯郸市三区、一县农民工现状及文化信息需求进行了深入调查,认真统计数据,对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以期为提升农民工文化素养,提出可行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浙江农民工群体生活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很多地方相继出现了“招工难”、“用工荒”,其实这种“难”和“荒”在前些年也相继出现过。那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所谓的“用工荒”?造成这种“用工荒”的背后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农民工群体的生活状况究竟怎样?浙江是农民工大省,截止到2009年6月底,有农民工1800万。浙江对农民工在制度安排、政策设计上都作出了巨大努力,通过完善身份和情感认同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我们就以浙江省为例,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对这一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农民工进城务工是一种风险行为。务工农民可以分为风险爱好者、风险中立者和风险回避者。与此相对应的农民工会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决策,以使自己的实际收益最大化。笔者从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动因着手,进而分析了农民工面临的各种风险,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1月3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文件连续7年锁定“三农”,并首次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使用,传递出中央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高度关切,对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潘泽泉  陈有乾 《前沿》2009,(2):109-112
中国农民工作为未来新兴的产业工人阶层,在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遭受着由制度性歧视所带来的各种不公正待遇。农民工在底层社会中所遭受的社会排斥以及农民工在社会排斥下的抗争策略,将为解决农民工问题提供一种政策洞识,建构一种关注农民工的问题研究思路和政策范式,将有助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的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