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近年来,加拿大对华政策在政治、经济和教育文化交流等领域均出现了整体消极的态势。究其原因,一是美国推行积极反华的外交政策并要求加拿大向其看齐,二是美国结盟战略的变化使加拿大在美国联盟中的地位下降,三是受到加拿大内部党派竞争、舆论和民意环境、特鲁多政府支持率下降的影响。展望未来,加拿大对华政策的负面性会伴随着美国对华竞争的加剧而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也会受到美国对华关系的缓和的积极影响;多边主义和国际贸易仍是加拿大发展对华关系的关键领域;对华态度相对缓和的加拿大年轻一代或将成为发展加拿大对华关系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2.
试析70年代以来美国对华关系中的经济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前,尼克松总统完成破冰之旅,为中美关系的发展揭开了历史性的一页.之后,两国关系虽有变化,但总体上是在曲折中前进.文章力求开掘影响中美关系的深层原因,以寻求两国关系中的平衡点;文章以经济因素在美国对华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为阐述的主线.  相似文献   

3.
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经济实力与战略构想、实施能力之间的落差暴露无遗,军事、外交、经济三大手段参差不齐,导致战略失衡不断深化。它尖锐地表现为亚太战略重点与欧洲、中东战略热点的严重失衡,美国不得不将部分精力"回转"欧洲和中东,这必然牵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同时,也表现为亚太再平衡战略本身失衡,军事部署捉襟见肘,联盟与伙伴关系频频告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谈判停滞不前,对华关系咄咄逼人,地区形势紧张动荡。因此,亚太再平衡战略作为一项长期、综合的战略,围绕安全、经济和对华关系三项任务,在坚持中调整和再平衡具有某种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美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两党制.民主、共和两党往往假国家利益之名,从各自狭隘观点出发,肆意歪曲事实,以维护本党派的政治利益,在对华关系问题上,表现尤为明显.两党争斗、相互牵制,制约着美国的对外政策走向.但党派纷争也能使美国公众得以借助政党势力影响外交决策.  相似文献   

5.
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是影响澳大利亚对华政策的两个重要因素.澳大利亚对华政策面临着对中国经济的日益依赖和在战略上必须长期依靠美国的两难.如何在对华政策中很好地平衡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之间的关系,对澳大利亚是一个难题.从目前情况看,澳大利亚在处理对华关系时并未妥善处理好地缘政治利益与地缘经济利益的矛盾.同时,中澳贸易关系对澳大利亚国内政治及经济环境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17年东南亚地区形势总体稳定,对华关系持续改善,海上磋商续有进展。  相似文献   

7.
一  今年是印尼与中国建交 50周年。经历了几十年的风云变幻,在两国关系发展的过程中,既有共同取得的成就 ,也有波折起伏。自 1999年 10月瓦希德当选印尼总统后 ,新政府对印尼对华关系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瓦希德政府受命于危难之际 ,上台伊始 ,百业待兴 ,而新政府却以改善印尼与中国关系为当务之急 ,同时全面修订政府对待印尼华人的各项政策。 1999年 12月初,新任总统瓦希德出访中国,并称中国是他就任总统后正式访问的第一个国家。他表示,印尼新政府十分重视对华关系,并期待与中国发展全方位的友好合作关系。他还强调,为使印尼华…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印尼哈达内阁执政期间印尼与中国建交的国内政治背景、国际政治背景和印尼国内的华人因素。正处于从联邦共和国向印尼共和国过渡的这一政治敏感期,使右翼的哈达内阁基于印尼的根本利益选择了与中国建交。但哈达的政治立场又使印尼对华关系摇摆不定。美国反对印尼发展对华关系使印尼当局受到巨大压力,但印尼并未完全按照美国的意愿行事。印尼国内两派华人的对立,对中印(尼)关系产生了两种相反的作用力,使印尼对华关系的背景更加复杂。本文借鉴了对外政策分析的某些理论,并依据历史事实,力图对印尼领导人在中印(尼)两国关系发展中的作用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1989年6月西欧对华实行制裁后,中欧经贸关系一度冷却。1990年10月中欧经贸关系开始解冻,欧共体取消了关于对华贷款的禁令,其成员国逐渐恢复对华贷款,一度中断的双边经贸混合委员会陆续恢复活动,双边贸易迅速发展。1992年中国与欧共体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74亿美元,比1991年增长15%,今年头7个月达124亿美元,又比去年同期增长44.3%。西欧对华投资去年以来亦加快了步伐。但中欧经贸合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一)西欧各国对华双边关系很不平衡。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与我国恢复和改善关系最早,态度积极。芬兰、瑞典、丹麦、荷兰、比利时、奥地利和瑞士等国对华关系也已恢复正常。德国从去年底开始也改变迟疑态度,加快恢复和改善对华关系。而法国因向台湾出售幻影战斗机,使中法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中英关系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家利益>季刊主编欧文·哈理斯曾有一段名言: "多少年来.美国人一直很难理性地看待中国.他们总是在要么浪漫化中国,要么妖魔化中国之间剧烈摇摆."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和西方对中国国家发展"历史方位"以及国际角色的认知发生了激剧的变化.梳理这些变化,对于我们把握国际形势和西方国家对华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甘峰 《东北亚论坛》2007,16(6):62-66
2003—2007年日本国会选举,在自民党与民主党两大保守政党的竞争态势下,养老金制度改革与危机成为影响日本政党走势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是,政党支持结构已经由传统模式向业绩投票模式转换,可是,"中位投票者"偏好的政策构想,基本相同的养老金制度致使投票人无所适从;投票人希望候选人成为能确保投票人偏好的政策代理人,然而,5 000万份年金记录丢失,致使养老金危机转向政党危机。构筑让国民信赖的养老金制度是走出政党危机的路径。日本养老金危机对中国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Orbis》2016,60(4):488-503
Taiwan's Kuomintang (KMT) lost badly in the 2016 elections. The KMT had not garnered favorable public opinion under the previous president, Ma Ying-jeou. Nor were Ma and his party seen as promoting a vision to put Taiwan first. Consequently, they were defeated soundly by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This article addresses how the parties differ historically and why it matters what direction Taiwan's leadership take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3.
高科 《东北亚论坛》2013,(1):79-90,129
"战略是一个国家或政府对全局性、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筹划与指导"。[1]而政策则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2]日本民主党上台执政后,面对东北亚地区不断变化的新的地区安全环境,对于一个没有执政经验的新政党来说,其采取的各项政策在战略层面上只能是原自民党政府的继承和延续,不会因新政党上台执政而发生战略性"急变"。2011年以后,东北亚地区形势因朝鲜半岛局势、中日关系摩擦加深以及日俄在解决领土问题上的新纠纷等等,而增加了不确定性,使民主党政府的东北亚安全政策面临着新难题和新挑战,也逼迫其在安全政策上作出新调整。但这些调整仅仅是根据新形势变化作出的政策对应,多属于"策略"层面。野田首相其人、性格及处事方式的圆滑,为日本走出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局"多少会增加一些新变量。  相似文献   

14.
论日本自民党派阀政治回归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自民党前任总裁小泉纯一郎在其当政期间采用了一系列标新立异的政治手法,使该党传统派阀政治一时间似乎面临消亡的境地。但是,小泉刚离任不久,曾经红极一时的"小泉政治"即迅速走向终结,派阀政治随之卷土重来。究其原因,小泉政治其实只是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而自民党的派阀则由于建立在日本社会、历史和文化基础之上,不可能轻易消亡。不过,对于自民党来说,不管是小泉政治还是派阀政治,从根本上说一切都是为了权力。  相似文献   

15.
张文宗 《和平与发展》2020,(2):40-55,136-142
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两党的斗争异常激烈,政治极化程度之深为近几十年来所罕见,有学者甚至称其为"超级极化"。面对政治极化及其背后的深层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巩固执政权威、两党政客为解决国内经济问题,都将对华强硬作为优先事项。美国部分学术界精英等提出为了凝聚人心和强化国家认同,呼吁与中国开展新冷战。这股强大的力量与中美两国结构性矛盾趋于尖锐一起,共同推动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极端化。但与中国对抗无法缓解美国激烈的党争,难以改善其国内的不平等问题,也解决不了美国国家认同面临的长期挑战。美国要走出政治极化,需要共和党或民主党通过选民重组获得对另一方的压倒性优势,从而长期主导政治议程。未来美国的党争还会非常激烈,但不管其国内政治如何演进,美国对华强硬的趋势都很难改变。  相似文献   

16.
刘江永 《东北亚论坛》2013,(2):4-15,117,128
2012年12月安倍晋三再度执政后,手中握有改善中日关系的机会,但在日本政治右倾化抬头背景下,其对华政策仍可能受到日本右翼和鹰派的影响。安倍内阁企图通过加强日美同盟,在中国周边开展所谓"价值观外交",构建针对中国的战略格局,在钓鱼岛问题上迫使中方让步。安倍最大政治目标是修改日本宪法,为日本对外使用军事力量铺路。近期在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的同时,也会谋求缓解紧张关系,防止局势失控。若2013年7月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获胜,很可能推动修改日本宪法。中日关系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前景不容乐观。2013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5周年。中日双方信守条约,妥善处理钓鱼岛争议,对未来的中日关系和东亚和平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日本岸田文雄内阁的诞生,是执政的自民党为应对大选而"临阵换帅"的结果。执政联盟利用广大选民对新内阁的"政策期待",加之国内疫情趋缓、在野党势力孱弱以及选举对策缜密,从而赢得了大选。大选后岸田内阁的执政基础虽暂且趋稳,但在权力交接、路线调整及国政选举等层面上仍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其政治稳定性不容乐观,实现长期执政的难度较大。随着岸田内阁施政渐次展开,其在防控疫情、强化日美同盟与推进印太战略上将保持较强的政策延续性,而在经济增长方式与国家安全保障上将实施政策调整。岸田内阁提出构筑"建设性且稳定的中日关系"并奉行现实主义对华外交方针,但其对外政策取向仍将保持涉华指向明显的惯性,经济安全保障、"人权外交"等政策主张或将加大中日关系摩擦几率。  相似文献   

18.
甘峰 《东北亚论坛》2004,13(5):28-33
"政党不信"与民主党突起,2003年日本众议院选举形成了民主党与自民党对峙的两大政党格局。然而,从众议院选举以及政党的分化过程来看,民主党实现政权交替的条件尚未成熟。其一,民主党的选举纲领,与英国政党比较,基本沿用了传统的"选举后模式",还未能向"政策选择可能性"的政权纲领转换;其二,由于在野党分崩离析与整合困境,民主党尚未形成强大的政权交替的推动力量;其三,在以小选举区制为中心的选举制度下,自民党"一党超强"地位仍未改变。  相似文献   

19.
Since March 2000 the turnover of political power in Taiwan to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DPP) and President Chen Shui-bian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a bitter clash between two visions for Taiwan's future: a vision of Taiwanese nationalism promoted by President Chen and the DPP versus one of engagement with mainland China that aims to create a special relationship while engaging the Western world, as promoted by the KMT and some of its allies. These conflicting visions will continue to interact and influence political life in significant ways.  相似文献   

20.
Heewon Kim 《India Review》2017,16(4):357-376
In the May 2014 general elections in India, the Bharatiya Janata Party (BJP) emerged as the majority party. The BJP has formed a coalition with regional parties (the National Democratic Alliance), but many view the event as a “critical election,” presaging the realignment of Indian politics along Hindu nationalist valu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approaches used to understand the BJP-led NDA government’s policies toward religious minorities and argues that far from marking a radical departure, there are more continuities than discontinuities in these policies with previous administ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