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学理论》2013,(31)
费尔巴哈通过对古典哲学和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继承,提出了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内的"人本质理论",然而该理论本质上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对费尔巴哈"人本质理论"的实质进行了阐述,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质理论"的扬弃出发,分析了费尔巴哈理论中的合理内核,并阐明了马克思"人本质理论"对费尔巴哈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异化概念在其著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同的。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先是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及其辨证法思想的影响,后来又受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影响。在他的一些理论著作,主要是在他的早期著作中使用了异化概念。但是,在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不同时期,即在唯物史观形成的前后,马克思对“异化”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是不同的。就是在他的早期著作中,虽然有黑格尔,特别是费尔巴哈异化观的影响,但马克思改造了这个范畴,赋予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刘明合 《理论探讨》2006,1(4):57-60
“以人为本”不仅仅是在价值论和方法论意义上来使用,也是在本体论意义上来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范畴的引入,为我们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意义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意义,首先体现在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上,体现在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解决上。“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意义,也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观上,体现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追求上。  相似文献   

4.
费尔巴哈在反对宗教、反对思辨哲学的斗争中,以人来代替自我意识,以人的本质来代替神的本质,重新确立了人在哲学中的地位。这对早期马克思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这样,由于费尔巴哈未从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理解,他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并未超出以往哲学家的抽象的人的观点。马克思就认识到费尔巴哈理论的这一缺陷,并对此展开深刻的批判,形成了他的人学思想。主要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篇著作中分析马克思的相关思想。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8,(11)
要真正走进马克思哲学视野之中,有必要对费尔巴哈哲学进行重新解读。《巴黎手稿》是最重要的文本,部分研究者对费尔巴哈的哲学地位存在着双重误读。其一,认为马克思高度重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学说,误以为费尔巴哈理解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其二,在解读《手稿》时忽略了马克思阐述的劳动实践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费尔巴哈化"。这有悖于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的劳动辩证法的历史发展逻辑。前者导致了费尔巴哈人本学的被高估,后者导致了马克思哲学的被低估。马克思在随后发表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鲜明地提出了区别旧唯物主义的"革命的实践"观点,系统地阐明了劳动实践辩证法。  相似文献   

6.
在费尔巴哈哲学中"类"指谓人的本性,体现人的"内在生活".费尔巴哈对"类"的思想规定导源于对宗教神学、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马克思则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超越了黑格尔实体性思维逻辑和费尔巴哈人本学哲学立场,从人的生命活动入手赋予"类"以真实的历史内涵与人性逻辑,真正实现了类和人本性的内在统一.在哲学观的意义上,就"中西哲学"存在相互理解、彼此融通的具体人性根基而言,中国哲学的"仁"道恰恰是会通西方哲学"类"理论的思考视角和阐扬"类哲学"的思想精神.  相似文献   

7.
张云阁 《理论探讨》2005,1(3):53-55
费尔巴哈没有抛弃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马克思也没有指责过费尔巴哈哲学中缺少辩证法思想,反而提出了"费尔巴哈辩证法"的概念。费尔巴哈哲学的根本缺陷是"直观性",而不是"形而上学性"。费尔巴哈哲学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8.
郭士博 《学理论》2013,(7):33-34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跳级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手稿》中的关于人的异化、类存在和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都深深印刻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痕迹。但马克思在此基础上突破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缺陷,在对"人"的认识上,实现了对费尔巴哈视野中"人"的超越,从而奠定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进行全面系统批判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如果以"社会"概念为视点来透析马克思哲学的革命变革,我们发现,作为社会历史范畴的"社会"概念是马克思在对以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双重超越"中建构起来的崭新而独特的整体理论视角."社会"概念已经成为进入并探索马克思哲学的"网上纽结",因而从学理上厘清马克思"社会"概念的思想来源,应是理论研究的前提所在.  相似文献   

10.
张其学 《理论导刊》2002,1(7):38-40
“直观”是费尔巴哈哲学的基石性概念,是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工具和建构自己新哲学的原则。对于费尔巴哈的“直观”概念,不应仅从认识论意义上去理解,而应放在“世界观”视域中去把握。“直观”对于费尔巴哈是一把“双刃剑”,依据“直观”,他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也正是由于“直观”,他的唯物主义成为“直观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成为不彻底的,认识论成为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在历史观上滑向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