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海淑 《法制与社会》2011,(17):283-284
当下中国的法律处于进退两难的困境,上不能以其权威约束政府权力,下不能很好的给民众树立信心.尤其在当下中国社会大转型时期,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法律却不能有效发挥其效用为民众伸张正义,捍卫民众利益.本文试图从中国法律传统、法律公共意识、人类自身等方面就法律在当下中国为什么不能被有效遵守这一问题进行探析,以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2.
检察权结构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关系以及权力性质的界定必须从国家宪政、法律传统等角度进行综合考察。我国检察权的结构模式由两个基本职能、三种具体职权所共同构成:两个基本职能为宪政法律监督职能与诉讼活动组织职能,在此基础之上,可相应地划分出法律监督以及案件侦查、案件公诉三种具体职权。其中法律监督职权的内容包括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刑罚执行监督;公诉职权包括所有公诉案件的审查起诉、出庭公诉,刑事公诉案件中的批准逮捕、自行补充侦查以及对同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和裁定的抗诉;案件侦查权则为检察机关对依法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所享有的侦查权。同时,我国检察职权体现了权力监督与权力制约两个不同层面的国家权力关系价值:权力监督即代表上位国家权力进行对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与控制,而权力制约则是指检察机关在诉讼活动中通过自身的案件诉讼主张和分工制约性职权对其他司法机关的职权进行牵制和平衡。  相似文献   

3.
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享有法律监督职权,在我国现有体制下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对检察院诉讼职权进行有效监督,无疑是保证检察院诉讼职权正确运行的最佳途径。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构,享有的法律监督权是我国权力分配的结果。但是,对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如何监督存在缺失,尤其是对检察院的诉讼职权缺少法律监督环节。因此,检察机关要享有对案件直接侦查、起诉的法律权力,必须解决如何监督其诉讼职权正确行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受人民委托,依法审查批准本级人民政府预算、监督预算执行和审查批准决算,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权力的具体表现。行使好这一职权既是履行法律责任,也是为了对人民负责。  相似文献   

5.
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具有自身的专门意义,而并非等同于所有检察职权或检察机关工作范围。法律监督是国家为实现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与控制而专门设立的一项职能。其意义在于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权力机关在司法活动中监督法律的适用、执行以及遵循情况,包括侦查监督、审判监督以及刑罚执行监督。而我国传统检察理论多年来习惯于对"法律监督职能"进行泛化和模糊认识,即将其理解为检察机关"对一切滥用国家权力行为的监督与追究"或"对犯罪的追诉",本文对此类观点进行了逐一地分析与批判。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相关概念的辨析,通过探讨这一提法的本意,引用者的目的以及受束的理解,笔者将“法律效果”界定为法律本身对法律行为合法性的评判,将“社会效果”界定为社会各阶层从其自身利益出发对法律及其实施的合理性评判,认为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载体不应该只是法院的司法行为,而包括普遍的法律行为。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是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整个社会走向真正法治,趋向和谐的漫长过程,不是某一个机构在短时间内能够实现的。因此,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是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乃至每个公民的共同任务。法院将其作为自身独自完成的目标是其角色定位的失误。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政府采购第一案的分析,研究规制政府采购行为的两法——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的适用范围冲突,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职权划分和职责履行问题。本文试在现行的法律框架范围内协调两法范围,明确职能部门的职责,从而为政府采购中的利益相关主体提供一个较为清晰的政府采购法律概况以更好维护自身权益。  相似文献   

8.
人们为什么服从法律是建构法治的前提问题。服从发生的基本类型是主动服从和被动服从,基本变量是权力和利益,发生机制是奖励—惩罚机制,这种机制就是按照认知系列和序列的方式对法律信息进行加工,核心就是利益主导法律信息的编码化、主导信息整合、主导权力预警。对于正处于利益多元化的转型中国社会而言,必须遵行法律服从产生的内在机制和过程,将"权利本位论"深入推进到法律信息加工的整个过程之中,建构权力保护权利和权力服从法律的信息、重构权利的德性基础、创新和健全权利的表达机制并促进权利的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成林  张佳鑫 《行政与法》2010,(12):122-125
民事执行困境在深层次上是执行法律关系中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民事执行中的利益包括当事人的利益、协助执行人的利益、法院的利益、地方利益等。本文在充分分析这些利益的基础上,探讨了为协助执行人的利益提供制度表达、建立诚信档案、吸纳社会主体辅助执行等利益协调机制。期望以此应对执行困境,进而提高执行效率,破解执行难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通过司法来救济权利、保障利益的社会需求也逐渐增多。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法院也正通过其独有的审判职权回应这种社会需求,不断向人们传送着公平与正义。但是,社会在赋予法院独有的神圣职权的同时,也对其保持着一份清醒和警惕,这种清醒和警惕来源于对权力的不信任,因为权力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侵犯性。基于此,对法院的审判职权进行  相似文献   

11.
欧洲各国检察官在刑事司法制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检察官的职权 1. 检察官作为公共当局,代表社会和公共利益,确保对违法者进行刑事追究法律的执行,既保护个人权利,又注重提高刑事司法制度所必需的效率。2.在所有国家的刑事司法制度中,检察官拥有以下权力:(1)决定是否起诉或继续追诉;(2)出庭支持公诉;(3)对法院的全部或部分裁判可以上诉或进行上诉。3.在某些国家的刑事司法制度中,检察官也拥有以下权力:(1)对执行国家刑事政策进行调整,以适应各地和地方的实际情况;(2)进行侦查,指导或监督侦查;(3)保证被害人得到有效的帮助;(4)监督法院裁判的执行等。二、检察官履行职权…  相似文献   

12.
职权:宪法学与法理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琦 《中外法学》1999,(3):30-38
<正> 基于法治原则,国家权力受法律的规制。这决定了职权作为客观的法律现象而存在。但是,学理上对职权的把握尚属不力:否认职权具有独立的品格成为通说。学者或视职权为权利与义务的合成,或将职权等同于义务,或将职权与权利归为一类。在为数不多的关于职权的讨论中,将职权与权利义务相比较而寻求对职权的把握是研究者共同采用的方法。这一方法显然有简单化之嫌,逻辑地制约了对职权的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13.
行政权的性质与依法行政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行政权的性质与特点行政权是指国家行政主体为执行国家意志,谋求社会公益,进行行政管理与服务而依法行使的公共权力。行政主体是指依据法律享有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执行法律,实施行政行为,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通常是指相对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的政府行政机关。此外,经法律授权行使部分行政职权的非行政机关(非政府组织)也可成为行政主体。至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内部执行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内也有其行政组织,属于内部管理机构,对外一般只能作为民事主体进行活动。立法主体的立法权在于通…  相似文献   

14.
权利是法律确认的当事人实现其自身价值与利益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矩度。法律将社会各成员利益的实现与保护以有效形式稳定下来,且具有一定方规。超越之,即构成滥用,法律将拒绝提供保护。其根本原因在于:权利与正义同在。①在现代社会,更是如此。然而,当社会成员为实现自身价值和利益而超越限定的方规时,法律是将社会成员的权利(尤其是民事权利)加以削夺还是不  相似文献   

15.
高凛 《政法论丛》2013,(2):67-74
政府部门立法或人大委托政府部门起草法律法规时,政府部门往往会将自身权利最大化、自身义务最小化,把不正当的部门利益甚至个人利益夹带进来,从而导致部门利益法制化的出现。部门利益法制化使得当前相关的立法质量得不到切实保障。在中央和地方立法中,部门利益容易导致权力与权利关系的不平衡,权力与责任关系的不协调,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不一致。市场经济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是社会多元化和利益格局多元化,其必然又带来中国立法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利益博弈。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保持法律法规公正、集中地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遏制“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法制化”的现象,就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而拓宽法律法规起草渠道、规范法律审议程序、立法公开透明化等具体措施可以从源头上防止部门利益法制化。  相似文献   

16.
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往往具有国家或某些政治组织的背景,具有隐蔽性、高智力、高科技等特点,因此从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出发,立法应赋予国家安全机关相应的特殊工作职权。但从法治意义讲,没有一种特权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国家安全机关享有的特殊职权必须接受有效的监督,以防止权力的滥用。本文拟从对世界各国和我国国家安全立法的研究出发,论述国家安全机关享有特殊职权的必要性及如何加强对特殊职权的监督。  相似文献   

17.
周立  郭峰 《中国审判》2020,(3):98-101
破产程序能否顺利进行,破产法律制度的各项目标能否最终实现,都与破产管理人密切相关。而现实中,破产程序中多方利益、矛盾交织、冲突,破产管理人在履职过程中,难免因为其行为不当或过失、故意,而给债务人、债权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造成损害,加之权力本身具有自我扩张的本性和肆意滥用的本能,因此,有必要建立及时、有效、完善的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以规范破产管理人的权力运行、限制破产管理人权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18.
企业领导干部法律素质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准确地了解企业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现状,1999年底,北京市东城区司法局与东城区干部法律培训中心联合,对全区部分企业领导干部进行了法律知识问卷调查。现状及问题 经过对问卷的分析,我们认为全区企业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的总体水平较好。 首先表现在政治素质好,法律责任意识强。这些企业的领导干部对于企业法定代表人的权限和义务以及自身担负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义务和对此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其次,注重在实践中学习、掌握法律知识。从问卷中可以看出,企业领导干部对平时接触较多的《商标法》、《反不正…  相似文献   

19.
两大法系国家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大法系国家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比较刘兆兴检察机关的职权,是一种由国家通过法律确认和赋予检察机关在其职务范围内的权力,即指检察权。任何国家的检察机关都在依法行使其职权,否则其自身就不必存在。在现代各国中,无论其社会制度有何不同,也无论是属于哪一...  相似文献   

20.
俞祺 《法学》2024,(2):55-69
授权立法是指拥有立法职权的主体将其职权范围内的某一特定事项的创制性规定权转移给本身不具有此项权力的主体来实施的行为,其不同于立法职权的分配、执行性立法权的确认、立法修改权的赋予以及上位法的暂时调整或暂时停止适用。各下位法制定机关应获授权方能立法的范围是法律保留范围,在横向维度,包括侵益性事项和其他重要性事项;在纵向维度,包括政治统一事项和市场统一事项。在法律保留范围之外,拥有立法职权的主体可以自行立法,而无须依赖授权。法律保留内部又可区分为绝对保留和相对保留,它们的范围在横向与纵向维度上各不相同。基于我国和域外的立法规定与相关理论,在相对保留下,上位法制定机关可以进行概括授权,而在绝对保留下,只能进行具体授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